深度思考的一個關鍵-完成思維邏輯的自洽

Hello,大傢好,我是人月聊IT。

今天我不準備聊技術層面的內容,而是來聊一下跟思維相關的一個話題。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很多關於思維框架邏輯、學習方法模式、問題分析解決方面的文章或視頻,如果你也感興趣一定要翻看一下我前面發過的文章或視頻,去做詳細的一個瞭解。

今天我講思維,想講一個關鍵點,就是對於深度思考的一個關鍵點,它實際上叫做你自己需要在邏輯上實現自洽。因為閉環這個詞使用的太多,我今天不用閉環,而用自洽這個詞。同時因為最近我剛好聽過一個咨詢顧問博主的一個視頻,他也用到瞭自洽這個詞,我覺得這個詞比較好,所以我就搬運過來用一下。在我原來講思維的邏輯的時候,我講瞭三個關鍵方面的內容。一個就是我們說的結構化的邏輯,一個是歸納演繹邏輯,一個是匹配邏輯,我準備從這幾個方面來展開說,什麼叫邏輯的自洽?

1.從歸納演繹到因果自洽

第一個,先說一下歸納演繹邏輯,歸納演繹邏輯它本質體現的是你對一個事物思維的因果層面的自洽,也就說當你得出一個結論的時候,你的原因能不能支撐你這個結論。你是否符合我們常說的形式邏輯裡面的大前提、小前提、三段式的這麼一個推理過程。

所以基於這個歸納演繹,首先一個點,你的歸納本身能不能實現一個完整的自洽。就是說,當你觀察諸多的現象,你抽象歸納出一個結論的時候,你這個結論本身正不正確。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看見小貓有四條腿,看到小狗也有四條腿,看到老虎也有四條腿,這個時候你就歸納出一個結論,所有的動物都有四條腿。那這個結論明顯就是錯誤的,原因很簡單,你觀察的相關的一些樣本不足夠,導致你歸納出一個錯誤的結論。

第二個點,我們在講三段論推理的時候,當你具備瞭大前提小前提的時候,你能夠得出一個最終的結論。比如舉個簡單例子,所有的人都有兩隻眼睛,張三他是一個人,所以說張三也有兩隻眼睛,這就是典型的一個最最基本的三段式推理,通過條件或前提,你得出一個結論。但是反過來很多時候就不成立瞭,你不能說通過一個結論去反推一個前提。

比如說你不能說某一個東西有兩隻眼睛,它就一定是一個人。因為動物它本身也是有兩隻眼睛,所以這個結論完全就是不對的,在你實際的因果邏輯上,你沒有辦法實現完整的一個自洽。

在軟件開發裡面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看到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比如說你去解決性能問題的時候,你在這個項目裡面解決性能問題,你發現是做瞭數據庫調優,你在下一個項目裡面,你解決性能問題也去做瞭數據庫調優,所以說你就得出瞭一個結論,所有的性能問題都是通過數據庫調優去解決的。那麼這個結論很可能就是歸納上的一個錯誤,樣本不足夠。因為其他很多性能問題很有可能是你代碼本身寫的邏輯有問題,代碼沒註意資源的釋放也有可能導致性能問題。所以這個第一個點,我想談的是邏輯的自洽,首先是要實現在因果上的一個自洽。

2.從分解到集成-關系自洽

第二個點,在結構化思維裡面,我們經常談MECE法則,談金字塔原理,談事物的組成結構。在事物的組成結構裡面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所以說結構化思維裡面,我想衍生出來的一個就叫關系的自洽。

最近我面試一個軟件開發人員,他的簡歷裡面寫瞭他做過某一個電商項目,也熟悉微服務的開發框架微服務一個架構,這個時候他在電商這個項目裡面,他就會寫瞭應用瞭微服架構,應用瞭領域建模去做微服務的拆解,從這個地方來看我們好像感覺不到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單獨問微服務架構方面的知識,他確實也很熟悉,你單獨問電商平臺、電商項目的內容,他也很熟悉。但是在電商項目裡面究竟用沒用微服務架構,有沒有用微服務的相關的一些設計分析方法?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比如說我就會問到他在電商這個項目裡面,是怎麼樣去應用微服架構去做微服務拆解的?

這個就很明顯會把他的微服務的知識和他的電商項目的兩個知識點做瞭關聯,當一關聯的時候,實際上他可能並沒有完完整整回答清楚這個問題。這個就是明顯的他最終輸出的內容、呈現的成果,在最終的多個知識點上的關系沒辦法實現完整的一個自洽,這個是我今天想談的第二個關鍵點。

3.從靜態到動態-過程自洽

第三個關鍵點,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會談到一個叫模式匹配邏輯,所以在模式匹配邏輯裡面又有一個很關鍵的自洽,我們把它叫過程的自洽。

什麼叫過程自洽呢?

很簡單,就很多人最終他得出瞭一個道理或者輸出瞭一個結論,他手裡面也有很多的素材,也有很多的論據,但是你讓他詳細的描述清楚,你通過這一些你手裡面的素材資料怎麼樣一步一步推導出這個結論的,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人他自己都描述不清楚,素材是現成的,結論也是對的,但是你怎麼樣一步一步推導出這個結論的過程,他沒辦法描述清楚,這個就是屬於典型的一個過程不能自洽。

最近我剛好在看一本書,關於數字化轉型架構方法論的,在這本書裡面就談到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和過程模型,在這個過程模型裡面,它體現瞭業務戰略、能力模型、技術架構、管控治理、組織體系一系列的相應的一些分塊的這麼一些能力模型或者是組件,形成瞭一張很完整的過程模型圖。

但是當我把這本書全部完整看完的時候,我發現什麼呢?就連寫這本書的人,就連作者他都沒有完完整整闡述清楚,在整個過程模型裡面出現的業務戰略、業務目標、能力模型、應用架構、技術框架、治理體系,這些組件之間究竟是什麼樣一個關系,上遊活動的輸出怎麼樣轉到下遊活動成為下遊活動的輸入的,一個端到端的過程怎麼樣是從最初的一個需求、最初的一個輸出形成最終的一個你需要的這麼一個成果的,他自己也沒有說清楚。

這個就是典型的我們談的你在思考邏輯上過程沒有實現完整的一個自洽,你得到的結論道理是對的,但是你怎麼樣得出這個道理和結論的過程,你沒辦法把它闡述清楚,這個間接的仍然是體現瞭你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思考的邏輯存在斷點和缺陷。

所以再簡單總結一下,很簡單,如果你想實現一個深度思考,那麼你一定要註意我剛才談到的在思考的邏輯中,你要去實現因果的自洽,你要去實現關系的自洽,你要去實現過程邏輯的自洽,隻有這樣你才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深度思考過程。

好瞭,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傢!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