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個少數⺠族簡介

漢族,104248 萬⼈,占中國⼈⼝的92%。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多的⺠族。遍佈全中國。漢族是我國古代華夏族同其他⼀些⺠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漢代開始稱漢族。漢語屬漢藏語系。漢⽂字是世界最古⽼的⽂字之⼀。在中國,有將近四千年的歷史。作為中華⺠族主體,對世界⽂明發展有過重⼤貢獻。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著稱於世的思想傢、科學傢、⽂學傢;有豐富的⽂化典籍;有許多重⼤發現和發明。在⻓期的歷史進程中,與各兄弟⺠族發展瞭政治、經濟聯系和⽂化交流,共同締造瞭偉⼤的中華⼈⺠共和國。漢族和各兄弟⺠族⼈⺠共同建⽴瞭平等友愛、團結互助的新關系。現在正共同努⼒,把建設有中國特⾊社會主義事業全⾯推向⼆⼗⼀世紀。漢族以勤勞智慧著稱於世,並具有優秀的⽂化傳統。受儒、道、佛學思想影響,崇尚仁義忠孝。重要節⽇有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

蒙古族,分佈在內蒙古(占70.4%)、吉、遼、⿊、新、⽢、⻘、寧、冀、豫等省區。是北⽅古⽼的遊牧⺠族,善畜牧、騎射,住蒙古包。漢⽂帝時,王昭君與匈奴呼韓邪單於和親,促進胡漢⺠族團結,⾃古引為佳話。歷史上,蒙古族曾出現過軍事傢、政治傢成吉思汗,數學傢、天⽂學傢明安圖等代表性⼈物。宗教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13 世紀初,成吉思汗統⼀蒙古,其後忽必烈建⽴元朝。1947 年,蒙古族聚居區內蒙古實⾏⺠族區域⾃治,成⽴瞭內蒙古⾃治區。半個多世紀以來,發展⺠族經濟、⽂化,蒙古族聚居地區⼯農業迅速發展,草原牧區⾯貌⼤為改觀,實現定居放牧。以回鶻⽂字⺟為基礎的蒙古⽂已有700 多年歷史。每年夏秋之際的那達慕⼤會是蒙古族傳統節⽇。

回族,860 萬⼈。17.7%回族聚居寧夏,其餘⼤多數散佈全國,以⽢、豫、冀、⻘、魯、滇、皖、新、遼、京、津等省(市)區較多。1958 年在寧夏建⽴省級寧夏回族⾃治區。回族是公元713 世紀以後,中亞、波斯、阿拉伯⼈部分遷居我國⻄北,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相處過程中形成的⺠族。我國古代天⽂學傢紮⻢魯丁、思想傢李贄、航海傢鄭和都來⾃回族。回族通⽤漢語⾔⽂字。信仰伊斯蘭教。教歷⼗⽉⼀⽇開齋節與⼗⼆⽉⼗⽇的古爾邦節是其兩⼤盛節。

烏孜別克族,1 萬多⼈。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縣城鎮,部分分佈在農牧區。其餘散居在京、⽢等省市。17 世紀起陸續從中亞細亞安集延、浩罕等遷⼊中國形成的⺠族。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曾⽤以阿拉伯字⺟為基礎的⽂字,現通⽤維吾爾⽂和哈薩克⽂。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居住城鎮的多經營商業、⼿⼯業(絲綢業等),居住鄉村的經營農牧業。婦⼥善刺繡。烏孜別克族頭戴各式⽠帽,喜喝奶茶。烏孜別克族舞蹈輕盈,⾳樂悠揚。

藏族,459 萬⼈。分佈在⻄藏(占全國藏⺠45.9%)及川(23.7%)、⻘(19.9%)、⽢、滇等省部分地區。⻄藏、川⻄藏族分別⾃稱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贊⼲佈統⼀⻄藏地區,並與唐⽂成公主和親,成為千餘年來藏漢⺠族團結的佳話。⻄藏1959 年廢除封建農奴制度,1965 年成⽴藏族為主體的⻄藏⾃治區。藏族多從事農牧業。使⽤藏⽂。宗教多信仰藏傳佛教喇嘛教。藏族⽂化遺產豐富,藏歷新年是藏族傳統節⽇。藏⺠習俗喜穿藏袍⻓靴,飲酥油茶,主⻝糌粑。

俄羅斯族,1 萬多⼈。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內蒙古占32.4%,其餘分佈在⿊、遼、京等省市。18 世紀以後陸續從俄國遷來。俄羅斯族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使⽤俄⽂。主要從事商業、服務業和園藝、養畜、養蜂業等。⽣活習俗、服飾等基本上與獨聯體俄羅斯⺠族相同。多信東正教。⺠⻛勤奮。不少⼈在鄰邦俄羅斯有親戚。

維吾爾族,721 萬⼈。全國99.8%的維吾爾族⼈⼝聚居在新疆,⼤多數分佈在天⼭以南的綠洲,其餘分佈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 年成⽴瞭新疆維吾爾⾃治區。維吾爾族史稱回紇。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以阿拉伯字⺟為基礎的維吾爾⽂字。宗教信仰伊斯蘭教。維吾爾是本⺠族的⾃稱,有聯合、協助之意。新疆維吾爾族有經營農牧業和⼿⼯業的悠久傳統,擅⻓植棉和⽠果園藝業。維吾爾族能歌善舞。漢唐絲綢之路開通後,吸收外來⽂化,創造瞭⻛格獨特的⽂化藝術,⼝頭⽂學阿凡提的故事⼴為流傳。維吾爾族⺠⻛熱情好客,男⼥⽼幼喜戴四楞⼩花帽。⺠族節⽇有古爾邦(庫爾班)節、⾁孜節等。

鄂溫克族,近3 萬⼈。內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區在呼倫⻉爾盟的鄂溫克族⾃治旗。其餘分佈在⿊⻰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溫克族曾有索倫、通古斯等稱謂。鄂溫克是本⺠族⾃稱,為通古斯語⼤⼭林中的⼈們之意。⺠族種源與北魏時⿊⻰江上中遊的室⻙及唐代⻉加爾湖東北林區的鞠部落有淵源關系。牧區通⽤蒙古語⽂,農區通⽤漢語⽂。飼養馴⿅有經驗。宗教信仰薩滿教為主,有的殘存著對熊的崇拜。鄂溫克⼈好客,⼝頭⽂學豐富,⺠歌悠揚,舞蹈豪放。

苗族,740 萬⼈。貴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南佈依族苗族⾃治州和黔東南苗族侗族⾃治州,其餘分佈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區。苗族過去因居地、服飾不同⽽有不同稱謂。新中國依照⼈⺠意願,統稱苗族,是古代“南蠻”的後裔。尊奉始祖蚩尤,為我國古⽼⺠族之⼀。封建王朝時期有的苗區尚為中央政府管轄不瞭的“⽣界”。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多通⽤漢語漢⽂。1956 年創制的拉丁拼⾳苗⽂字正普及使⽤。苗族的刺繡、蠟染、剪紙和⾸飾制品,絢麗多彩。苗族的⻜歌、蘆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然。苗族節⽇多,主要有⼗⽉苗年和紀念⺠族英雄亞努的四⽉⼋。

德昂族近,2 萬⼈。雲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臨滄的鎮康。唐代“樸⼦蠻”的後裔。曾⽤名崩⻰族。通⽤傣⽂、漢⽂字。宗教信仰⼩乘佛教。主要從事農業,善種茶,有古⽼茶農的美稱。傳統⼿⼯藝制作銀器。德昂族嗜飲濃茶。住宅多⽵樓。有較豐富的⼝頭⽂學成果。⺠族樂器有芒鑼、象腳⿎等。

彝族,657 萬⼈。雲南占61.7%,其餘分佈在川、黔等省。最⼤的彝族聚居區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治州、楚雄和四川涼⼭彝族⾃治州。不同地區還有撒尼、阿⻄等⾃稱。彝族與隋唐時的烏蠻⺠族有淵源關系。原有象形表意的⽼彝⽂,1975 年確定800 多個規范彝字,在涼⼭州推⼴使⽤。彝族⽂化絢麗多彩,發現有許多彝⽂抄本、碑刻、鑄銅、醫學著作,天⽂歷法、⾳樂舞蹈、⺠間⽂學等都有獨特的創造。彝族過去流⾏多神崇拜,祭奉祖先,並受道教、佛教影響。服飾男裹佈帕包頭,右前⽅紮英雄結,婦⼥頭復繡花瓦式⽅帕,外出時男⼥常穿⿊⾊“擦爾瓦”(似⽃篷)。夏歷六⽉廿四⽇的⽕把節為最隆重的傳統節⽇。

保安族,1 萬多⼈。⽢肅占97.1%,主要聚居區在積⽯⼭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治縣。其餘分佈在⻘、新等省區。是元明時期⼀批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在⻘海同仁⼀帶駐軍墾牧,設保安營,在同周圍回、漢、藏、⼟各族⻓期交往逐步形成的⼀個⺠族。通漢語⽤漢⽂。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業(冶鐵、制作保安腰⼑有名)。習俗受伊斯蘭教影響較深。擅⻓吹奏絲⽵樂,喜唱“花⼉”和宴席曲,舞姿剛健。

壯族,1549 萬⼈。是我國⼈⼝最多的少數⺠族。主要分佈在⼴⻄壯族⾃治區(占全國壯族⼈⼝的91.3%)及滇、粵等省。壯族由古代百越⺠族發展⽽來。⾃稱佈壯,原漢譯為僮,1965 年改為強壯的壯。壯族歷史上出現瞭明代抗倭⼥英雄瓦⽒夫⼈、太平天國農⺠⾰命將領蕭朝貴、右江⼈⺠⾰命領導者⻙拔群等傑出⼈物。1955 年創制瞭拉丁字⺟為基礎的壯⽂。壯鄉源於秦漢的銅⿎、巖壁畫和源於唐宋的壯錦很有名。壯族⺠⻛興尊⽼祭祖、熱⼼公益。⺠間喜對唱⼭歌,三⽉三歌墟遠近聞名。中元節是壯族地區僅次於春節的⼤節⽇。

裕固族,1 萬多⼈。⽢肅占96.0%,主要聚居區在肅南裕固族⾃治縣。其餘分佈在新、⻘等省區。是古代河⻄回鶻後裔同蒙古、漢等族⻓期相處發展形成的⺠族。通⽤漢語漢⽂。宗教信仰薩滿教和喇嘛教。裕固族從事畜牧業有豐富的經驗。擅⻓織繡、造形藝術。多⺠間傳說故事。⺠歌曲調優美、內容豐富。

佈依族,255 萬⼈。貴州占97.3%,主要分佈在黔南、黔⻄南佈依族苗族⾃治州和安順地區。其餘分佈在滇、桂等省區。佈依族舊稱仲傢,⾃稱佈依。由古代百越⺠族分⽀發展形成的。曾創制新⽂字。多通⽤漢語漢⽂。崇拜⾃然,祀奉祖先。佈依婦⼥善紡織、蠟染。佈依族⼝頭⽂學藝術豐富多彩,善歌舞,⼭歌內容形式多樣,常以歌代⾔。⺠族節⽇六⽉六是僅次於春節的盛會,相傳為紀念佈依族起義領袖的節⽇。

京族,近2 萬⼈。⼴⻄占86.9%,主要聚居北部灣內京族三島上。其餘散佈在黔、粵等省。京族曾被稱為越族,1958 年按本⺠族意願稱京族。京族有本族語⾔及⼟俗字,但很早以來就通⽤漢語⽂。主要從事漁業,積累瞭豐富的經驗。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年男⼥喜對歌,舞蹈有跳天燈,⺠族樂器獨弦琴⾳⾊悠揚。

朝鮮族,192 萬⼈。吉林省占97.1%,最⼤的聚居區是延邊朝鮮族⾃治州。其餘分佈在⿊、遼等省。是1719 世紀中葉起⾄20 世紀初從鄰國朝鮮遷居中國的⺠族。朝鮮族擅⻓在寒冷的北⽅種植⽔稻,對我國東北⽔⽥開發有所貢獻。朝鮮族早在15 世紀時就創造瞭⽂字,由40 個⾳素字⺟拼寫迭成⽅塊形⽂字。朝鮮族語⾔屬阿爾泰語系。⽂化教育較發達,⼈們喜好本⺠族歌舞及摔跤、蕩秋千、壓跳板等體育活動。朝鮮族喜著素⽩⾊服裝。特⾊⻝品冷⾯、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尊⽼愛幼、講禮貌、講衛⽣。

塔塔爾族,0.5 萬⼈。新疆占99.9%。塔塔爾族與古代韃靼⼈有淵源關系。曾⽤過以阿拉伯字⺟為基礎的⽂字。但現⼀般通⽤維吾爾⽂或哈薩克⽂,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居住北疆城鎮的塔塔爾族多經商,⼀部分⼈從事⼿⼯業或畜牧業。宗教信仰伊斯蘭教。⺠族⾳樂舞蹈節奏鮮明活潑。還興賽⻢、摔跤、拔河等⺠族體育活動。

滿族,982 萬⼈。遼寧占50.4%,其餘分佈在冀、⿊、吉、內蒙古、京等省市⾃治區。17 世紀中葉清朝定都北京後⼤批滿族⼈⼊關,滿漢⺠族⽂化融合,和各兄弟⺠族⼀道為祖國的統⼀、經濟⽂化的發展作出瞭貢獻。出現瞭康熙帝⽞燁、曹雪芹、⽼舍、程硯秋等傑出⼈物。曾有滿⽂,現普遍習⽤漢⽂漢語。滿族重視禮節。曾信奉薩滿教、盛⾏祭祖祭天。⺠族體育活動有跳⻢、滑冰等。

獨⻰族,0.6 萬⼈。雲南占95.3%,主要聚居區在貢⼭獨⻰族怒族⾃治縣。其餘分佈在黔、川、粵等地。⽆本⺠族⽂字。主要從事農業,兼事采集、狩獵業。獨⻰族⼈好客、講信⽤。過去有紋⾯的習俗,相信萬物有靈。⺠族節⽇臘⽉過年,跳⽜鍋莊舞。

侗族,251 萬⼈。貴州占55.7%,集中分佈在黔東南苗族侗族⾃治州、⽟屏侗族⾃治縣,其他分佈在湘、桂等省區。1958 年曾創制拉丁字⺟為基礎的侗⽂字。現在侗族⼈多能⽤漢語漢⽂。侗族擅營杉⽊林業。婦⼥善織侗錦。有優良的⽊結構建築藝術傳統,侗鄉⻛⾬橋、⿎樓獨具特⾊。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揚的⼤歌著名。侗族⺠⻛有敬⽼愛幼、熱⼼公益的傳統。侗族節⽇有春節、祭⽜節、吃新節等。⺠間崇拜祖先,信奉聖⺟神靈。

鄂倫春族,0.7 萬⼈。主要分佈在⿊⻰江省(占51.9%)、內蒙古的鄂倫春⾃治旗(占44.5%),其餘散佈在遼寧等省。⾃稱鄂倫春,為⼭嶺上的⼈之意。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興安嶺⼭區,現基本定居,狩獵馴養結合,多種經營。⼀般通⽤漢語漢⽂。鄂倫春⼈純樸好客。男⼥都善騎射。婦⼥善刺繡和制作⽪制品和樺⽪器⽫。男⼥⽼少都善歌舞,編唱⺠歌、仿動物起舞。

瑤族,213 萬⼈。⼴⻄占62.2%,集中分佈在都安、⾦秀、巴⻢、⼤化、恭城等瑤族⾃治縣,其餘分佈在湘、滇、粵、黔等省。是由古代⻓沙武陵蠻的⼀部分發展形成的⺠族。過去有過⼭瑤、盤古瑤、茶⼭瑤等多種稱呼。解放後統稱為瑤族。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另有⼀些⼈操漢語或者苗語、侗語、壯語。瑤族多經營農林業,狩獵業也占有⼀定地位。還精於染織、刺繡。瑤族愛唱歌,節⽇⼏乎⽉⽉有。宗教信仰盤瓠,是原始圖騰信仰的殘餘。

赫哲族,0.4 萬⼈。88.2%分佈在⿊⻰江省,其次在吉林省。⼤多數⼈通⽤漢語漢⽂。赫哲族⻓期在三江平原完達⼭區從事漁獵⽣活。解放後在國傢扶持下,⺠族興旺起來。有豐富的⼝頭⽂學傳說故事,普遍喜好⾳樂、即興編詞歌唱。

⽩族,159 萬⼈。雲南占84.9%,主要聚居⼤理⽩族⾃治州等地。其餘分佈在黔、湘等省。⽩族⾃稱⽩尼。明清以後稱⺠傢。⽩族歷來與漢族經濟⽂化聯系密切,普遍使⽤漢語漢⽂。⽩族擅⻓農業,並創造瞭燦爛的⽩族⽂化,如⼤理三塔、劍川⽯窟、雞⾜⼭佛教建築群等。三⽉街⼜稱觀⾳市,是⽩族盛⼤節⽇和街期,另⼀個盛⼤節⽇是六⽉“⽕把節”。⽩族的⺠族⾳樂、戲曲獨具特⾊。信仰佛教。

⻔巴族,0.7 萬多⼈。95.4%聚居在⻄藏東南部地區。⻔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現也成為⻔巴族的⾃稱,意為住在⻔隅的⼈。族⼈⼤多通曉藏語藏⽂。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牧業和狩獵業。有少量⼿⼯業,擅⻓制作⽊碗、藤器。⻔巴族與藏族⻓期往來,⽣活習俗相似,關系密切。男⼥都著氆氌⻓袍,⾜登軟底⽪靴。吃⼤⽶飯、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傢族,570 萬⼈。分佈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區有湘⻄⼟傢族苗族⾃治州和恩施⼟傢族苗族⾃治州。⼟傢族⾃稱畢茲卡,是本地⼈的意思。絕⼤部分⼈通⽤漢語漢⽂。⼟傢⼈織造技藝較⾼,與“擺⼿舞”被稱為⼟傢藝術之花。⼟傢族受漢族影響較深,許多習俗同於漢族。⼤端午、六⽉六等節⽇都要祭⼟王。⼭歌對於⼟傢⼈⼏乎是⼈⼈會編會唱。

珞巴族,0.2 萬多⼈。96.8%集中在⻄藏東南部地區。其餘散佈在川、黔、遼等省。少數⼈通曉藏語藏⽂。主要從事農業,兼狩獵,擅⻓射箭,⽵編⼯藝精巧。婦⼥戴銀、銅制⽿環⼿鐲。主⻝⼤⽶飯,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傳佛教)。

哈尼族,125 萬⼈。雲南占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稱。⾃稱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紅河哈尼族彝族⾃治州。⾃稱*尼的主要聚居在⻄雙版納和瀾滄。1957 年創⽴瞭拉丁字⺟形式的哈尼⽂字。哈尼族⼈善種梯⽥,有的⾼達數百級。常⽤⾃⼰染織的⻘佈制⾐,男⼦以⿊或⽩佈裹頭,婦⼥系繡花腰帶。宗教信仰多種⾃然神。哈尼歷法以農歷⼗⽉為歲⾸,過⼗⽉節即是過新年。哈尼⼈能歌善舞。

基諾族,1.8 萬⼈。99.0%在雲南省。主要聚居在⻄雙版納景洪市基諾鄉。其餘分佈在川、湘等省。基諾族⾃稱基諾,過去漢譯為攸樂。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本⺠族⽂字。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普洱茶)。關於基諾族的漢⽂記載始於18 世紀。傳說基諾族是從普洱、墨江甚⾄更遠的地⽅遷到基諾⼭區的。20 世紀50年代基諾族尚保留⽒族社會的古俗,⻓⽼在村社⾥有崇⾼威望。宗教信仰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基諾族⼈喜歌舞,每當節⽇興會,⻓者乘興⾼歌,少者隨之翩翩起舞。三⽉間過年,是基諾族重要節⽇。

哈薩克族,111 萬⼈。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區在伊犁哈薩克⾃治州。其餘分佈在⽢肅。哈薩克族是由古代突厥⼈、契丹⼈等⻓期相處發展形成的⺠族。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原有以阿拉伯字⺟為基礎的⽂字。解放後創制並推⼴使⽤瞭以拉丁字⺟為基礎的新⽂字。哈薩克族⼤部分從事畜牧業。⺠情耿直好客,有的⼈信伊斯蘭教。⺠族體育刁⽺、摔跤、騎射、姑娘追等⼤都為⻢上功夫。

⼟族,19 萬⼈。⻘海占84.8%,主要聚居區在互助⼟族⾃治縣。其餘分佈在⽢、滇、黔等省。舊稱⻘海⼟⼈。該⺠族的形成發展與古代吐⾕渾、蒙古諸族有淵源關系。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漢語,⽤漢⽂。⼟族早期從事牧業,⻓於養⽺,明代以後多經營農牧業。宗教信仰喇嘛教。⼟族擅⻓歌舞體育,⼀年多次的花⼉會是他們對唱花⼉的盛⼤節⽇。

傣族,103 萬⼈。雲南占98.4%,主要聚居在⻄雙版納的傣族⾃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治州。其餘分佈在川、粵等省。關於傣族先⺠早在漢晉時就有史籍記載。傣族有本⺠族語⾔⽂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原傣⽂字1954 年作瞭適當改⾰。傣族善種⽔稻和熱帶作物。宗教信仰⼩乘佛教。婦⼥傳統著裝短⾐筒裙。傣傢⺠居⽵樓頗具特⾊。清明前後的傣歷年潑⽔節是傣族傳統節⽇,祈求五⾕豐登、⼈畜興旺。傣族能歌善舞,創造瞭豐富多彩的⽂化藝術。

柯爾克孜族,14 萬⼈。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區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治州。其餘分佈在⿊⻰江省。《史記》稱屬於匈奴的堅昆。清初稱佈魯特(準噶爾語為⾼⼭居⺠之意)。經營畜牧為主,兼營農業。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原有以阿拉伯字⺟為基礎的⽂字,解放後設計瞭以拉丁字⺟為基礎的新⽂字。今居南疆者通⽤維吾爾語⽂,居北疆者通⽤哈薩克語⽂。宗教信仰伊斯蘭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從事畜牧業,部分經營農業。⺠間⽂藝豐富多彩,有號稱百科全書的史詩《瑪納斯》。⼈們好客、重禮節、善歌舞。柯爾克孜族歷法年初的諾勞孜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黎族,111 萬⼈。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區在海南島中部、⻄南部各黎族⾃治縣。其餘分佈在湖南等省。黎族是從古代百越⼈的⼀⽀發展⽽來的,唐時稱黎⼈。黎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1957 年曾創制黎⽂。許多黎族群眾兼說漢語。黎族對海南省農業開發作出瞭貢獻。黎族婦⼥精於以⽊棉紡織黎錦。黎寨多同姓聚居,⼝頭⽂學豐富,⼈們能歌善舞,黎族⺠歌曲調優美。

達斡爾族,12 萬⼈。內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區在莫⼒達瓦達斡爾族⾃治旗。其餘分佈在⿊、新等省區。17 世紀中葉曾在⿊⻰江上英勇抗擊沙俄侵略。相當多的⼈兼通漢、蒙、維、哈語。清代多⽤滿⽂,⺠國以後普遍使⽤漢⽂。主要從事農業,兼事牧、獵業,婦⼥善織繡,制作狍⽪坎肩。宗教崇拜⾃然。⺠間⼝頭⽂學內容豐富,⼈們喜好歌舞。節⽇盛裝綢⾐套坎肩,著裝與清初滿族相似。

傈僳族,57 萬⼈。雲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區在滇⻄北怒江傈僳族⾃治州。其餘分佈在四川。1957 年改制瞭拉丁字⺟為基礎的新⽂字。主要經營農林業。過去傈僳族信奉⾃然萬物神靈,有的殘餘⺠族圖騰崇拜。住房為⽵⽊結構,中置⽕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收獲節”,狂飲⾼歌,通宵達旦。

仫佬族,16 萬⼈。⼴⻄占98.1%,主要聚居區在桂北羅城仫佬族⾃治縣。其餘分佈在黔、湘、粵等省。多通壯語、漢語和漢⽂。主要從事農業,部分⼈從事采煤業。婦⼥精於織造圍裙、背帶。⼈們喜唱⼭歌和彩調戲。習俗有本族特點,也有⼀些近似漢族壯族。崇信多神,節⽇較多,⺠族節⽇以慶豐收、保平安的“依飯”最隆重。

畬族,63 萬⼈。福建占54.6%,其餘分佈在浙、贛等省。多與漢族雜居。⾃稱⼭客。現通⽤漢語⽂字。種植稻茶富有經驗。⺠間⼯藝善刺繡、編織。⼭歌被稱為畬族⽂化明珠。畬族節⽇與漢族⼤致相同,⺠族節⽇三⽉三祀祖。畬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頭,是其圖騰信仰的標志。

羌族,20 萬⼈。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區在川⻄北阿壩藏族羌族⾃治州。是我國最古⽼⺠族之⼀。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中就有關於羌⼈的記載。通⽤漢⽂字。主要從事農牧業,擅⻓打井和⽯砌建築技術。傳統⼯藝有挑花刺繡、編織等。羌族⼈⺠能歌善舞,伴奏樂器中的⽵笛,稱羌笛,是我國著名的古樂器之⼀。

佤族,35 萬⼈。雲南占96.9%,⻄盟、滄源⼀帶阿佤⼭區是我國佤族主要聚居地區。1957 年設計瞭拉丁字⺟形式的⽂字。佤族經營農業為主,⼈們樂歌善舞。舊⽇信仰多崇拜⼭川神靈。

佈朗族,8 萬⼈。雲南占99.2%,主要分佈在勐海縣佈朗⼭區。主要從事農業,擅⻓種茶(普洱茶)。宗教信仰⼩乘佛教。佈朗⼈喜跳⼑舞,⻘年⼈喜跳集體舞“圓圈舞”。⼝頭⽂學主要有抒情敘事詩。

⾼⼭族,約40 萬⼈。臺灣省占82.0%,主要分佈在臺灣中部⼭區和臺東縱⾕。其餘分佈在福建省沿海城市。⽆本族⽂字。⾼⼭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地。主要經營農林漁獵業。善雕塑、制陶、編織等⼯藝。⺠情豪放,善歌舞,有獨特的舞樂形式杵杵樂,婦⼥⼿持⻓杵繞⽯⾅舂⽶,伴以悅⽿歌聲。有的還存在蛇動物圖騰殘餘。

撒拉族,9 萬⼈。⻘海占97.8%,主要聚居區在海東地區的循化撒拉族⾃治縣。⾃稱撒拉爾,由元代遷⼊⻘海的中亞撒⻢爾罕⼈與周圍藏、回、漢、蒙古等族⻓期相處發展⽽成。通⽤漢語漢⽂字。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從事農業,擅⻓於園藝業。習俗與附近回族相近。⼝頭⽂學豐富多彩,撒拉族⼭歌花⼉受藏族影響,普遍帶有顫⾳,婉轉動聽。

拉祜族,41 萬⼈。雲南占99.4%,主要聚居在滇南瀾滄拉祜族⾃治縣等地。1957 年改制瞭拉丁字⺟形式的⽂字。擅⻓狩獵,農業以茶、藥、劍麻等的種植為主。傳統的蘆笙舞,⼝頭⽂學陀普科(謎語)為群眾所喜聞樂⻅。⺠間曾信奉⼤神,清初起⼤乘佛教傳⼊並流⾏。

⽑南族,7 萬⼈。⼴⻄占98.2%,主要聚居區在桂北環江⽑南族⾃治縣。⽑南族⾃稱阿難,意思是這個地⽅的⼈。80 年代中期族名⽤字由⽑難改為⽑南。通⽤漢、壯語和漢⽂字。主要從事農業,有飼養菜⽜(⻝⽤⽜)的豐富經驗。擅⻓雕刻、編織。熱情待客,喜好歌唱。祭祀神靈、祖先的五⽉廟節是⽑南族特有節⽇。

⽔族,35 萬⼈。貴州占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族⾃治縣。通⽤漢⽂字。古時有⽔書,仿漢字反寫,⼜稱反書,僅限於宗教活動使⽤。⽔族主要經營農林業。傳統佳釀九阡酒。⽔族⽂化藝術豐富多彩,喜愛銅⿎舞、蘆笙舞、⼤歌、酒歌等歌舞。婦⼥喜戴銀飾項圈⼿鐲。⽔族歷法以陰歷九⽉為歲⾸,陰歷⼗⼀⽉的端節是⽔族最⼤節⽇。

仡佬族,44 萬⼈。貴州占98.2%,以黔北道真、務川仡佬族苗族⾃治縣分佈較集中。通⽤漢語及相處較多的其他⺠族語,普遍使⽤漢⽂。主要從事農業。多⺠間故事、詩歌、諺語,⾳樂舞蹈優美樸素,“⼋仙”樂曲富有⺠族特⾊。⽣活習俗與本地漢族相似。

東鄉族,37 萬⼈。⽢肅占83.3%,主要聚居於臨夏的東鄉族⾃治縣。其餘分佈在新疆、寧夏等省區。是由13 世紀進⼊今⽢肅臨夏東鄉地區的蒙古⼈與周圍回、漢⼈⻓期共處發展形成的⺠族。通⽤漢語漢⽂。宗教信仰伊斯蘭教。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東鄉族⼏乎⼈⼈都愛編唱“花⼉”,其曲調⾼亢悠揚。習俗近似居住⻄北的回族。

錫伯族,17 萬⼈。錫伯族⾃稱錫伯,為古代鮮卑⼈後裔。有本⺠族⽂字。有的通⽤滿、漢、維、哈語。錫伯族原是遊牧⺠族,後發展農業,兼營畜牧業。⺠間⽂學神話傳說豐富,錫伯族能歌善舞。愛好摔跤、騎射等⺠族體育活動。節⽇與漢、滿族⼤致相同,農歷四⽉⼗⼋⽇是錫伯族⼈從東北遷往新疆的紀念⽇,每年都舉⾏慶祝活動。

納⻄族,28 萬⼈。雲南占95.6%,主要聚居麗江納⻄族⾃治縣。納⻄族⼈早在⼀千多年前就創造瞭象形的東巴⽂字和帶⾳節的哥巴⽂字,但僅為巫師使⽤。1957 年⼜創制瞭拉丁字⺟形式的新⽂字。當今也通⽤漢語漢⽂。兼營農牧業、⼿⼯業務和商業。宗教信仰有東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種。納⻄族繪畫、雕塑、剪紙等技藝較⾼。納⻄⼈喜歌舞。傳統節⽇有正⽉農具會、七⽉騾⻢會等。

阿昌族,近3 萬⼈。雲南占99.7%,兼通漢語或傣語,使⽤漢⽂。主要從事農業,擅於種植⽔稻,打制鐵器技藝⾼。阿昌族⺠間⼝頭⽂學⼗分豐富,對歌和象腳⿎舞、猴舞⼴為流⾏。⼯藝美術刺繡、染織、雕刻、銀器制作等做⼯精細。

景頗族,12 萬⼈。雲南占99.4%,主要聚居區在德宏傣族景頗族⾃治州。曾以刻⽊結繩記事。近代創⽤拉丁字⺟形式的拼⾳⽂字。⺠⻛爽朗、樸實,⼈們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以上的集體舞,伴以⿎樂。過去多信仰萬物有靈。男⼥著裝⿊⾊對襟短上⾐,婦⼥圍艷麗的圍裙,喜戴銀飾物。

塔吉克族,3 萬多⼈。99.9%分佈在新疆。主要聚居區在塔什庫爾⼲塔吉克⾃治縣。許多塔吉克⼈兼通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普遍使⽤維吾爾⽂。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塔吉克族把⼭鷹看作英雄的象征。重要節⽇有春節、古爾邦節等。

普⽶族,約3 萬⼈。雲南占95.3%,主要聚居區在蘭坪⽩族普⽶族⾃治縣。1960 年根據本⺠族意願,統⼀正名為普⽶族。原是⻘⽢川邊區的遊牧部落,後來農業逐漸占居主要地位,兼營畜牧。通⽤漢⽂。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族能歌善舞,婚喪喜慶都舉⾏對歌。普⽶族⼤過年即過春節,屆時要舉⾏賽⻢、摔跤等活動。

怒族,近3 萬⼈。雲南占98.0%,主要聚居區在貢⼭獨⻰族怒族⾃治縣。怒族⼈⼤都使⽤漢⽂。主要從事農業,兼⾏狩獵、采集業。崇拜⾃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喜歌舞,以此表達喜怒哀樂。服飾特點,婦⼥⽿戴垂肩⼤銅環,成年男⼦腰佩砍⼑,肩背⼸弩。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