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下滑,息差下降!中信銀行的中期之痛

摘要:不良貸款率總體下降,房地產較慘(歡迎關註杠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最近“拆中報”寫瞭好幾傢股份制銀行瞭,有網友留言說,“註意到很多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額都出現瞭下滑,其中也包括中信銀行”,希望我談談。

我記得很多年前,我念大學時,校園卡綁定的就是中信銀行。那張卡我好像用瞭一些年份。當然這些和信用卡本身沒關系,但是作為老客戶,沒有把我轉化成它信用卡用戶……

我認真看瞭一下中信銀行的中報,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信用卡累計發卡11072.52萬張,較2022年末增長 3.87%;信用卡貸款餘額5189.13億元。

2023上半年,該行信用卡交易量13555.33 億元,同比下降2.03%——桿友說的大概是這個數字吧。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296.76億元,同比增長0.35%。

我想信用卡直面存量時代,交易額縮水是必修課。

好瞭,下面詳細談談業績似乎還不錯的中信銀行。

對瞭,又到公司半年度業績發佈季,近期,杠桿遊戲和桿友一起拆中報。有特別感興趣、想看的企業歡迎留言告訴我。

1、營收為什麼下滑?

從營收說起吧。2023上半年,中信銀行取得瞭近1062億元的營收,但是相較於2022年同期的近1084億元,下滑瞭2.05%。

在中報中,中信銀行說:

在銀行業凈息差普遍下行,收入承壓的大環境下,營收同比下降2.05%。

2021上半年,中信銀行的營收為接近1056億元。

應該說,這個下滑幅度也不算很大。

之所以營收下滑,我想從存貸款指標中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截至2023年6月末,中信銀行的客戶存款總額5.53萬億元,2022年末為5.10萬億元,增長瞭8.54%,2021年末為4.74萬億元。

同期,貸款及墊款總額5.38萬億元,2022年末為5.15萬億元,隻增長瞭4.41%,2021年末該數字為4.86萬億元。

要明白,貸款才有利息可以收入;而存款,是要付利息給客戶的。

2023上半年,中信銀行的客戶存款利息支出為574.07億元,同比增加81.76億元,增長16.61%,主要是:

上半年客戶存款規模增長,平均餘額增加5,428.17億元,同時存款成本率上升0.10個百分點,主要是本集團境外子公司存款成本率上升所致。

所以兩相對比這個存貸款的增長幅度,也就能明白,中信銀行的營收難。

中報披露,2023上半年,中信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732.06億元,同比減少6.42億元,下降0.87%。

值得一說,所有收入中,利息凈收入占比 68.9%,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非利息凈收入占比31.1%,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即占大頭的收入,是下滑的。

當然,杠桿遊戲註意到,非利息凈收入329.68億元,2022年同期為345.46億元,同比減少15.78億元,下滑4.57%——這個下滑幅度、額度其實更高。

2、凈利增長,息差下降

還不錯的是,無論哪一個利潤指標,中信銀行都是上升的。

比如歸屬凈利潤錄得360.67億元,相較於2022年同期的325.24億元,增長瞭10.89%。2021年同期該數字為290.31億元。

不過,杠桿遊戲註意到,2023上半年,中信銀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30.18億元,2022年同期為362.19億元,同比下滑瞭439.65%。

2021年同期該數字為-1882.88億元。

這是怎麼回事?

主要是同業往來流出增加,以及貸款、交易性投資規模增加,抵減客戶存款規模增加後為現金凈流出。

盈利的提升,自然中信銀行的各項資產回報指標也不錯。比如各項資產回報率,都或多或少增長瞭。

同時,成本收入比也提高瞭。2023上半年為26.43%,2022年同期為24.21%,提高瞭2.22個百分點。2021年同期該數字為22.94%。

此外,信貸成本,2022上半年為1.28%,2023年同期下降瞭0.23個百分點,至1.05%。2021年同期為1.40%。

中信銀行的凈利差2023上半年為1.81%,2022年同期為1.94%,下滑瞭0.13個百分點。2021年同期為2.03%

凈息差2023上半年為1.85%,2022年同期為1.99%,下滑瞭0.14個百分點。2021年同期該數字為2.09%。

中信銀行認為,受國內經濟中低速增長環境下,市場融資需求相對不足、各類資產利率低位運行,疊加 LPR利率下調、個人按揭貸款提前還款等影響,資產收益率繼續下降。

為持續提高支持實體經濟能力,本行順應利率下行市場環境,強力推動負債成本管控,負債成本明顯下降,但未能完全抵補資產收益下降影響。

怎麼破?

該行在中報中說:

1)下半年,將持續踐行“穩息差”經營主題,將負債成本管理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低成本結算性存款產能釋放,加強對高成本存款的量價管控,持續降低負債成本。

2)資產端積極響應國傢政策導向,堅決貫徹落實讓利實體經濟的方針政策,同時平衡好發展需要,加大優質資產的營銷和獲取,優化大類資產配置,推動資產高質量增長。

總的來說,錢不好賺啊,不想辦法不行。

3、不良貸款率總體下降,房地產較慘

雖然錢不那麼好賺瞭,中信銀行的中報披露,不良貸款繼續“量率”雙降,截至2023年6月末,不良貸款餘額648.50億元,比2022年末減少3.63億元,下降0.56%;

不良貸款率1.21%,比2022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

撥備覆蓋率208.28%,比2022年末上升7.09個百分點。

在不良貸款中,杠桿遊戲特別註意到,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制造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三個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占比合計達到60.95%。

其中,房地產業貸款餘額2832.03億元,占公司貸款的10.33%,較2022年末下降0.65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餘額較2022年末增加64.44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2.21個百分點,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影響,個別客戶出現風險,降級不良所致。

從不良貸款區域分佈看,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地區、珠江三角洲及海峽西岸和長江三角洲地區,不良貸款餘額累計455.20億元,占比70.19%。

特別是從不良率看,環渤海地區、珠江三角洲及海峽西岸也是比較高的。當然東北地區、中國境外都不低,但總量相對小。

從不良貸款增量分佈看,長江三角洲增加最多,為28.41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0.13個百分點;其次是中國境外增加11.87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0.44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區域分佈變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長江三角洲、中國境外個別大額客戶出現風險,降級不良,導致該地區不良增加較多;

二是環渤海地區不良資產處置力度較大,不良餘額下降明顯。

本文未標註出處的財務圖表,均源自中信銀行有關公告,特此說明並致謝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