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百科(02唐朝疆域)

引言

在唐高宗龍朔(661年-663年)年間,唐朝疆域達到極盛:東起朝鮮半島,西達咸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唐在中亞有羈縻州安息州),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唐在極北處有羈縻州玄闕州),南抵越南順化一帶 。

唐高宗時期(公元669年)唐朝版圖

1.疆域范圍

1.1前期

因致力於“拓境為大”,唐朝前期的疆域拓展明顯,唐朝在邊疆各地廣置羈縻府州(類似於如今的自治區)進行管理。隋末,東突厥勢力發展迅速。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出兵擊敗東突厥,取得陰山以北至大漠的廣大地區。唐朝又攻滅漠北的薛延陀,於其舊地設安北都護府(今蒙古國杭愛山以東),統管漠北鐵勒諸部的都督府州;並於漠南地區設單於都護府(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以北),統轄漠南突厥諸部的都督府州。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後突厥興起後,唐朝勢力退出漠北地區。

唐滅東突厥之後,西域的伊吾七城降唐,唐於其地置西伊州(治今新疆哈密)。以後又據有西域的多處地區,先後置龜茲(今庫車)、於闐(今和田)、疏勒(今喀什)、碎葉(在今吉爾吉斯北部)四鎮,並將西域都護府移至龜茲,稱為安西四鎮。唐朝攻滅西突厥後,在東起阿爾泰山、西至咸海的西突厥舊地設數十個羈縻府州。在中亞,唐朝的勢力還進入阿姆河流域。天寶十載(751年),唐軍兵敗怛羅斯之戰,唐朝的勢力退至蔥嶺以東地區。

在東北部,唐朝攻滅高麗(即高句麗),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下轄一些羈縻府州,轄境包括今烏蘇裡江以東及黑龍江下遊,南及朝鮮半島的北部和西南部。以後因統治不穩,唐朝將安東都護府移至遼東(今遼寧遼陽)。天寶以後唐朝廢除安東都護府,放棄瞭遼東地區。

在西南部,唐朝招降西南各族,在今川西南與滇東北一帶,先後置南寧州都督府(治今雲南曲靖)、戎州都督府(治今四川宜賓)及姚州都督府(治今雲南姚安),疆域一度擴至今緬甸東北部。但吐蕃、南詔相繼崛起,使唐朝在西南的統治不穩,最終以天寶初年後南詔永久性占領姚州都督府治地告終。

唐朝在今越南北部設安南都護府(治今越南河內)。 後在都護府基礎上置靜海軍,由節度使兼領都護。終唐一代不廢。

總之,在唐高宗龍朔(661年-663年)年間,唐朝疆域達到極盛:東起朝鮮半島,西達咸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唐在中亞有羈縻州安息州),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唐在極北處有羈縻州玄闕州),南抵越南順化一帶 。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朝版圖,取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1.2後期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前期所置的羈縻府州逐漸喪失,周邊的邊疆王朝與邊疆政權的疆域也不斷擴大。為平定接連發生的叛亂,唐朝將防守吐蕃的軍隊東調平叛,西面邊防空虛。吐蕃乘機向東面和北面擴展,先後奪取唐朝的川西北、甘東南等地,控制瞭河西走廊;又占據北庭、安西地區。吐蕃對唐朝在西部、西北部的統治形成嚴重威脅。晚唐時,沙州人張議潮起兵收復河隴地區,趁吐蕃內亂,於咸通七年(866年)擊潰吐蕃,重新打通絲綢之路。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朝版圖,取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2.行政區劃

安史之亂前,唐代地方分州、縣兩級。 此外,唐朝開創瞭中國行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為十道。這些道沒有實際的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三百六十州(府),下轄一千五百五十七縣。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設州、府,州、府下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唐前期安西都護府版圖

唐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別設立瞭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於、北庭六大都護府,以及大量隸屬於六大都護府的都督府和羈縻州。

總結

在唐代前期版圖巨大,唐高宗時期達到極盛,安史之亂後,由於藩鎮割據,吐蕃崛起,大唐實際控制疆土已急劇減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