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幾何最值——瓜豆原理模型分析

微信公眾號; 劉老師數學課

最值系列之瓜豆原理

在輔助圓問題中,我們瞭解瞭求關於動點最值問題的方式之一——求出動點軌跡,即可求出關於動點的最值.

本文繼續討論另一類動點引發的最值問題,在此類題目中,題目或許先描述的是動點P,但最終問題問的可以是另一點Q,當然PQ之間存在某種聯系,從P點出發探討Q點運動軌跡並求出最值,為常規思路.

一、軌跡之圓篇

引例1:如圖,P是圓O上一個動點,A為定點,連接APQAP中點.

考慮:當點P在圓O上運動時,Q點軌跡是?

【分析】觀察動圖可知點Q軌跡是個圓,而我們還需確定的是此圓與圓O有什麼關系?

考慮到Q點始終為AP中點,連接AO,取AO中點M,則M點即為Q點軌跡圓圓心,半徑MQOP一半,任意時刻,均有△AMQ∽△AOPQM:PO=AQ:AP=1:2.

【小結】確定Q點軌跡圓即確定其圓心與半徑,

AQP始終共線可得:AMO三點共線,

QAP中點可得:AM=1/2AO

Q點軌跡相當於是P點軌跡成比例縮放.

根據動點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分析圓心的相對位置關系;

根據動點之間的數量關系分析軌跡圓半徑數量關系.

引例2:如圖,P是圓O上一個動點,A為定點,連接AP,作AQAPAQ=AP

考慮:當點P在圓O上運動時,Q點軌跡是?

【分析】Q點軌跡是個圓,可理解為將AP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得AQ,故Q點軌跡與P點軌跡都是圓.接下來確定圓心與半徑.

考慮APAQ,可得Q點軌跡圓圓心M滿足AMAO

考慮AP=AQ,可得Q點軌跡圓圓心M滿足AM=AO,且可得半徑MQ=PO

即可確定圓M位置,任意時刻均有△APO≌△AQM

引例3:如圖,△APQ是直角三角形,∠PAQ=90°且AP=2AQ,當P在圓O運動時,Q點軌跡是?

【分析】考慮APAQ,可得Q點軌跡圓圓心M滿足AMAO

考慮AP:AQ=2:1,可得Q點軌跡圓圓心M滿足AO:AM=2:1.

即可確定圓M位置,任意時刻均有△APO∽△AQM,且相似比為2.

【模型總結】

為瞭便於區分動點PQ,可稱點P為“主動點”,點Q為“從動點”.

此類問題的必要條件:兩個定量

主動點、從動點與定點連線的夾角是定量(∠PAQ是定值);

主動點、從動點到定點的距離之比是定量(AP:AQ是定值).

【結論】(1)主、從動點與定點連線的夾角等於兩圓心與定點連線的夾角:

PAQ=∠OAM

(2)主、從動點與定點的距離之比等於兩圓心到定點的距離之比:

AP:AQ=AO:AM,也等於兩圓半徑之比.

按以上兩點即可確定從動點軌跡圓,QP的關系相當於旋轉+伸縮.

古人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圓得圓,“種”線得線,謂之“瓜豆原理”.

【思考1】:如圖,P是圓O上一個動點,A為定點,連接AP,以AP為一邊作等邊△APQ

考慮:當點P在圓O上運動時,Q點軌跡是?

【分析】

Q點滿足(1)∠PAQ=60°;(2)AP=AQ,故Q點軌跡是個圓:

考慮∠PAQ=60°,可得Q點軌跡圓圓心M滿足∠MAO=60°;

考慮AP=AQ,可得Q點軌跡圓圓心M滿足AM=AO,且可得半徑MQ=PO

即可確定圓M位置,任意時刻均有△APO≌△AQM

【小結】可以理解AQAP旋轉得來,故圓M亦由圓O旋轉得來,旋轉角度與縮放比例均等於APAQ的位置和數量關系.

【思考2】如圖,P是圓O上一個動點,A為定點,連接AP,以AP為斜邊作等腰直角△APQ

考慮:當點P在圓O上運動時,如何作出Q點軌跡?

【分析】Q點滿足(1)∠PAQ=45°;(2)AP:AQ= sqrt{2} :1,故Q點軌跡是個圓.

連接AO,構造∠OAM=45°且AO:AM= sqrt{2} :1.M點即為Q點軌跡圓圓心,此時任意時刻均有△AOP∽△AMQ.即可確定點Q的軌跡圓.

【練習】如圖,點P(3,4),圓P半徑為2,A(2.8,0),B(5.6,0),點M是圓P上的動點,點CMB的中點,則AC的最小值是_______.

【分析】M點為主動點,C點為從動點,B點為定點.考慮CBM中點,可知C點軌跡:取BP中點O,以O為圓心,OC為半徑作圓,即為點C軌跡.

ACO三點共線且點C在線段OA上時,AC取到最小值,根據BP坐標求O,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得OA,再減去OC即可.

【2016武漢中考】如圖,在等腰Rt△ABC中,AC=BC= 2sqrt{2} ,點P在以斜邊AB為直徑的半圓上,MPC的中點,當半圓從點A運動至點B時,點M運動的路徑長為________.

【分析】考慮CMP共線及MCP中點,可確定M點軌跡:

AB中點O,連接COCO中點D,以D為圓心,DM為半徑作圓D分別交ACBCEF兩點,則弧EF即為M點軌跡.

當然,若能理解M點與P點軌跡關系,可直接得到M點的軌跡長為P點軌跡長一半,即可解決問題.

【2018南通中考】如圖,正方形ABCD中,AB= 2sqrt{5}OBC邊的中點,點E是正方形內一動點,OE=2,連接DE,將線段DE繞點D逆時針旋轉90°得DF,連接AECF.求線段OF長的最小值.

【分析】E是主動點,F是從動點,D是定點,E點滿足EO=2,故E點軌跡是以O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

考慮DEDFDE=DF,故作DMDODM=DOF點軌跡是以點M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

直接連接OM,與圓M交點即為F點,此時OF最小.可構造三垂直全等求線段長,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M,減去MF即可得到OF的最小值.

【練習】△ABC中,AB=4,AC=2,以BC為邊在△ABC外作正方形BCDEBDCE交於點O,則線段AO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_.

【分析】考慮到ABAC均為定值,可以固定其中一個,比如固定AB,將AC看成動線段,由此引發正方形BCED的變化,求得線段AO的最大值.

根據AC=2,可得C點軌跡是以點A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

接下來題目求AO的最大值,所以確定O點軌跡即可,觀察△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銳角頂點C的軌跡是以點A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所以O點軌跡也是圓,以AB為斜邊構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頂點M即為點O軌跡圓圓心.

連接AM並延長與圓M交點即為所求的點O,此時AO最大,根據AB先求AM,再根據BCBO的比值可得圓M的半徑與圓A半徑的比值,得到MO,相加即得AO

此題方法也不止這一種,比如可以如下構造旋轉,當ACA’共線時,可得AO最大值.

或者直接利用托勒密定理可得最大值.

二、軌跡之線段篇

引例:如圖,P是直線BC上一動點,連接AP,取AP中點Q,當點PBC上運動時,Q點軌跡是?

【分析】當P點軌跡是直線時,Q點軌跡也是一條直線.

可以這樣理解:分別過AQBC作垂線,垂足分別為MN,在運動過程中,因為AP=2AQ,所以QN始終為AM的一半,即Q點到BC的距離是定值,故Q點軌跡是一條直線.

【引例】如圖,△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Q=90°且AP=AQ,當點P在直線BC上運動時,求Q點軌跡?

【分析】當APAQ夾角固定且AP:AQ為定值的話,PQ軌跡是同一種圖形.

當確定軌跡是線段的時候,可以任取兩個時刻的Q點的位置,連線即可,比如Q點的起始位置和終點位置,連接即得Q點軌跡線段.

【模型總結】

必要條件:

主動點、從動點與定點連線的夾角是定量(∠PAQ是定值);

主動點、從動點到定點的距離之比是定量(AP:AQ是定值).

結論:

PQ兩點軌跡所在直線的夾角等於∠PAQ(當∠PAQ≤90°時,∠PAQ等於MNBC夾角)

PQ兩點軌跡長度之比等於AP:AQ(由△ABC∽△AMN,可得AP:AQ=BC:MN

【2017姑蘇區二模】如圖,在等邊△ABC中,AB=10,BD=4,BE=2,點P從點E出發沿EA方向運動,連結PD,以PD為邊,在PD的右側按如圖所示的方式作等邊△DPF,當點P從點E運動到點A時,點F運動的路徑長是________.

【分析】根據△DPF是等邊三角形,所以可知F點運動路徑長與P點相同,PE點運動到A點路徑長為8,故此題答案為8.

【2013湖州中考】如圖,已知點A是第一象限內橫坐標為2 sqrt{3} 的一個定點,ACx軸於點M,交直線y=-x於點N,若點P是線段ON上的一個動點,∠APB=30°,BAPA,則點P在線段ON上運動時,A點不變,B點隨之運動.求當點P從點O運動到點N時,點B運動的路徑長是________.

【分析】根據∠PAB=90°,∠APB=30°可得:AP:AB= sqrt{3}:1 ,故B點軌跡也是線段,且P點軌跡路徑長與B點軌跡路徑長之比也為 sqrt{3}:1P點軌跡長ON2sqrt{6} ,故B點軌跡長為 2sqrt{2}

【練習】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3,0),點By軸正半軸上一動點,點CDx正半軸上,以AB為邊在AB的下方作等邊△ABP,點By軸上運動時,求OP的最小值.

【分析】求OP最小值需先作出P點軌跡,根據△ABP是等邊三角形且B點在直線上運動,故可知P點軌跡也是直線.

取兩特殊時刻:(1)當點B與點O重合時,作出P點位置P1;(2)當點Bx軸上方且ABx軸夾角為60°時,作出P點位置P2.連接P1P2,即為P點軌跡.

根據∠ABP=60°可知:與y軸夾角為60°,作OPP_{1}P_{2} ,所得OP長度即為最小值,OP2=OA=3,所以OP= frac{3}{2}

【2019宿遷中考】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4,EBC上一點,且BE=1,FAB邊上的一個動點,連接EF,以EF為邊向右側作等邊△EFG,連接CG,則CG的最小值為 .

【分析】同樣是作等邊三角形,區別於上一題求動點路徑長,本題是求CG最小值,可以將F點看成是由點B向點A運動,由此作出G點軌跡:

考慮到F點軌跡是線段,故G點軌跡也是線段,取起點和終點即可確定線段位置,初始時刻G點在 G_{1} 位置

三、軌跡之其他圖形篇

所謂“瓜豆原理”,就是主動點的軌跡與從動點的軌跡是相似性,根據主、從動點與定點連線形成的夾角以及主、從動點到定點的距離之比,可確定從動點的軌跡,而當主動點軌跡是其他圖形時,從動點軌跡必然也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