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與媳婦矛盾怎麼辦⁉️

近日,一則視頻引發瞭全網關於婆媳矛盾的討論。視頻中一位婆婆把剖腹產還沒恢復好的兒媳壓在地上毆打。婆婆壓著她肚子上的傷口,抓著她胸前的衣服,口中還在不停的辱罵著兒媳的父母傢人。而女子卻沒有反抗,隻是一臉的絕望。二十多歲的年紀卻已經長出瞭許多白發。

根據民政部官網公開的數據, 從2016年開始我國的離婚率就在不斷升高。僅2018年我國就有超過830萬的夫妻登記離婚。2022年的離婚率更是高達45.53%,相當於本就不多的結婚人數中有近乎一半的人選擇瞭離婚。而導致離婚的主要原因大多數都指向瞭一件事——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已經成為瞭婚後生活繞不開的話題話題,仿佛婆婆和媳婦是天生的敵人一樣,那究竟為何婆媳關系總是那麼緊張呢?

一般來說,比較容易爆發婆媳矛盾的時間有:

1.訂婚時因為彩禮等問題談不攏導致婆婆看媳婦不順眼。但在如今新思潮的影響下,這一點在逐漸地消失。但在某些擁有彩禮風俗或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確實最為嚴重的一點。

2.懷孕時。這一點在農村地區有較為明顯的體現。有點婆婆會覺得媳婦懷個孕就不能幹活是“矯情”而照顧不周,同時懷孕時女性的情緒較為敏感,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產生矛盾。

3.生完孩子後。這就是由於老一代人重男輕女和兩代人的育兒理念不同導致的沖突。

4.如果是跟父母一起生活,時間久瞭一定會因為生活習慣以及思想觀念而產生矛盾。

那婆媳矛盾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一點就是婆婆的“補償心理”。補償心理就是就是婆婆在自己當媳婦的時候,可能遭受瞭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現在自己當瞭婆婆就要讓媳婦經歷一下自己當年所受的待遇。通過這個行為來補償自己的心理不平衡。俗話說“多年媳婦熬成婆”。正式婆婆的這種補償心理造成瞭婆媳關系的緊張。

其次是婆婆的心理界限不清晰。很多婆婆不認為兒子在結婚後是組成瞭一個獨立的傢庭,而是覺得是媳婦融入瞭自己的傢庭。所以就會以“主人”的姿態去幹涉兒子媳婦兩個人的生活。簡單點說就是控制欲太強。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俗話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所以一切都由父母說瞭算。不排除一些婆婆是真的為瞭兒子和媳婦好,所以才回去管著管那。但因為時代的原因,兩代人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習慣不可能完全相同。這也是為什麼婆媳矛盾的原因大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的原因。

最後就是兒子(老公)的不作為。婆媳關系看上去是婆婆和媳婦兩個人之間的事情,但實際上是婆婆、媳婦、兒子中間一個三角形的關系。兒子是婆婆和媳婦關系建立的紐帶,也是婆媳關系的緩沖地帶。在心理學上,婆媳矛盾的本質就是在爭奪傢庭中的決策權,也就是誰說瞭算。一般如果兒子強勢,媳婦對老公是崇拜仰視的心理的話,婆媳矛盾一般會以媳婦妥協收場。如果兒子弱勢,那婆婆一般也不會太敢找媳婦的不是。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稱得上達到瞭一種微妙的平衡。而當代隨著思想解放,女性地位提升,男女平等等一系列思想革命後。在婚姻中基本不會出現一方過於強勢或者弱勢的情況瞭。所以婆婆和媳婦變成瞭勢均力敵,誰也不服誰的局面。如果兒子又不從中調節,就會無休無止的耗下去。

那麼,如何緩解婆媳關系呢。我們要記住這幾個原則:

1、作為婆婆.建立邊界感,尊重不同生活觀念。婆婆要明確兒子和媳婦是一個獨立的傢庭,兒媳婦更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婚姻交給孩子去經營,對於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去幹涉評論,建立良好的邊界感。

2、作為丈夫要明確站在妻子這邊。要知道婚姻是自己和妻子建立的一段親密關系,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統一地站在一條戰線上。萬不可偏小自己的母親,這會加劇妻子的心理不平衡,這樣會加劇矛盾的嚴重程度。更不能不作為,將矛盾丟給母親和妻子自己處理,要明白自己的婚姻應該由自己和妻子說瞭算。

3、作為妻子應尊重婆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婆婆作為長輩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剩下的事情交給丈夫去做。互相尊重是傢庭和諧的一個重要前提。但不要向外宣揚自己的傢事,畢竟傢醜不可外揚。向外吐出的苦水很可能會被添油加醋地傳回婆婆的耳朵裡,更加不利於雙方關系的緩和。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不幸福才是。一段幸福的婚姻需要以互相尊重為前提,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借用一句不恰當的話來說,婆媳之間“不打擾就是最好的關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