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東女國:青藏高原上的“女兒國”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相信大傢對這首《女兒情》並不陌生,它是1986版《西遊記》電視劇中經典篇章“趣經女兒國”的插曲,也是女兒國國王對唐三藏的內心獨白。在這一篇章中,唐三藏師徒四人來到瞭一個以女為尊的國度——西梁女國,這裡“農士工商皆女輩,漁樵耕牧盡紅妝”,而男人被視為“人種”,也就是人的種子,地位低下。

圖:女兒國國王劇照

小說與電視劇中的“女兒國”不免有奇幻的色彩,但其實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由女性做國王、以女為尊的國度,唐三藏的歷史原型也曾將其記錄在《大唐西域記》中——“世以女為王,因以女稱國。夫亦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種而已”,這便是東女國。現在許多學者都認為東女國就是“女兒國”的原型。那麼東女國在哪裡?東女國的文化習俗又是怎樣的呢?

1. 東女國地理歷史

在封建社會以男為尊的主流意識下,還存在著延續母系思想的東女國,不禁讓人好奇這是怎樣的一個國度。根據隋唐時期不同的史料記載發現,東女國是由古羌人的一個分支“蘇毗部族”於南北朝時期建立的,存在時間大致為公元前350年至630年。在地理上,東女國“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東西長,南北狹,中有可行船的由北向南流的河流”。對應到現在中國的版圖上來說,就是位於青藏高原的四川阿壩州、甘孜州丹巴縣和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一帶,現代考古學傢還曾在阿壩州發現瞭東女國王城的遺址。

圖:阿壩州風光;圖源:攝圖網

雖然地處自然環境特殊、交通相對閉塞的青藏高原,但在《隋書》和《唐書》的記載中,東女國是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國度。那時的東女國大約有80餘座城池,城中有4萬戶人口,1萬餘士兵。其最高權力代表是大小兩王,大王去世就由小王繼任大王之位,這也是川西北地區獨一無二的王權結構。此外,東女國的主要政務也是女性來處理,男性則負責外交、軍事和農耕。並且女性還可以有多名丈夫,但男性無權擁有多名妻子。據推測,東女國母權制的形成源於更早時期存在的“采集經濟”,即人們以采集自然界的天然產物為生的經濟。那時人們還無力與自然界相鬥爭,而女人則因為能生育具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東女國由於自然環境的封閉,長期維持著原始時期的傳統,於是母系社會的形式便得以保留。那麼在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下,東女國產生瞭哪些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呢?

2. 東女國民俗特色

歷史上的東女國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占卜習俗方面都與中原有著較大的差別,但其所產生的地域文化一直影響著川西與藏族地區,有些民俗特色甚至保留至今。在服飾上,其女王的王服是青毛綾裙,即藏青色的百褶裙;上身還穿有大襟青袍和披肩;裡衫則是一種緊身的平領長袖,袖子拖地。到瞭冬天,服裝換為羊羔皮襖,有紋錦作為裝飾。時至今日,川西丹巴一帶的女性服飾仍然保留瞭這種尚黑、穿披肩和穿百褶裙的傳統。

圖:現代藏族女性服飾

在建築上,東女國普通百姓的住宅通常為上下六層,女王的居所則有九層。這些建築都是以土、磚石和木頭夯築而成,十分堅固。而能夠建造這種“重層建築”就說明當時東女國人已經具備瞭非常高超的建築水平。直到今天,四川道孚縣紮壩地區仍然存在具有東女國遺風的建築,還能看見5-6層的四角碉樓。

圖:四川丹巴碉樓 圖源:攝圖網

在交通上,東女國人根據青藏高原多峽谷、水流急和礁石多的特殊生存環境創造瞭牛皮船這種交通工具。據記載,牛皮船的船底是一整張牛皮,其船身由三、四片牛皮與木條作為支撐,而捆綁和縫合的線分別是由犛牛尾巴毛和牛筋捻成的,線縫和針眼處還會用牛油填塞,防止漏水。使用牛皮的精妙之處就在於,牛皮在水中浸泡會變得濕軟有韌性,不怕與礁石碰撞,充分展現瞭東女國人民的智慧。在經濟上,東女國人以農耕和畜牧營生,其地處寒冷地帶,適宜種麥子,牧羊和馬。除瞭自我生產外,東女國人還克服瞭高原地域的限制,與鄰國和外國有商業貿易上的往來。根據史料推斷,其貿易的商品多為茶葉、絲綢、佈帛、食鹽、黃金和藥材等。

圖:茶馬古道途經川藏,促進藏區經濟貿易

除瞭這些日常生活方面外,東女國還具有特殊的占卜習俗。《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曾記載東女國巫者用“鳥卜”來預測來年國運——每到十月份,東女國的巫者都會進入山中,向空中拋灑麥子谷碎,大聲念咒語呼喚飛鳥。不一會就有鳥撲入巫者懷中,巫者便會剖開鳥的肚子,如果鳥腹中有谷粒,則來年必五谷豐登,如果鳥腹中有砂礫,則來年必有災異。誠然這種占卜有迷信的成分,這說明東女國人具有崇尚自然與天命的思想觀念。通過這些民俗習慣不難發現,東女國的社會是繁榮向上的,但其仍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缺少法度建設,沒有法律、沒有監獄等國傢組織來支撐社會系統的運作,所以還不能與其他奴隸制國傢相提並論。而隨著東女國與外來文化的不斷交流,父權制漸漸取代瞭母權制,隻有極少生活在深溝中的部落還一直保留母系傳統,東女國毫無疑問地隨著歷史變遷而瓦解瞭。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