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性

人性到底什麼是人性

今天我一文講透它。我對人性的認知,我洞察到的人性。

一般就是人的本性,從我們生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有這些特性:自私,貪婪,虛榮,奸詐,懶惰,虛偽,傲慢,慕強,急功近利等等。

其實看清自己認識人性,隻需要秉持絕對誠懇的態度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看著這個人,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就可以瞭。

不是說人性不好,而是它通常會傷到旁人,甚至是跟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朋友(如東野奎吾《惡意》的故事)。

人性的惡在有人類這種生物存在的任何一個時空裡不停的演繹著,從古至今,從尼安德特人到現代的智人,從蘇格拉底到觀觀,從每個表達者到我,從沒有任何一絲變化過。

人性是自私的?

對,但是不夠準確因為涉及邊界問題,就是自私的程度問題。自私不傷害他人不變成人性之惡通常是好的。以損害他人的利益或扭曲他人價值觀為目的自私就是人性之惡。但是有的時候這種“惡”又太隱蔽瞭,以至於很多人幾乎察覺不到。

一個人為瞭自己的生存去努力賺錢的話,也可以說是自私。《國富論》中“面包師、牛奶師和屠夫不是為瞭對你好才對你好的,是為瞭對他自己好才為你工作的。”自私沒錯,但是過度自私就是越界瞭,變成貪婪瞭。我想要賺錢本沒錯,但是我想要賺點邪門歪道的快錢,如從事灰產甚至黑產的工作,就是貪婪就是懶惰瞭。

很多明星為什麼帶不動貨甚至翻車,因為人性是自私的,我對你(明星)的喜歡是有上限的,音樂軟件買你的歌可以,但是你說你推薦某款衣服給我,抱歉,我得去另一個直播間看看。網紅為什麼能帶動貨,因為人性是自私的,我買你的衣服是因為你的衣服質量好又便宜,我為你付費是因為我要對我自己好,我想省錢啊。這種自私沒有任何的人性之惡可言。

懶惰。

一個人看起來很努力很拼命,那麼通常他努力的動機一般是為瞭以後可以財富自由時間自由,以後可以心安理得“義正言辭”的不用努力,本質還是懶惰。假設他要是真財富自由瞭呢?躺傢裡到底叫幾個小姐姐陪自己玩幾天玩者榮耀呢?至於宿遷的劉強東格力的董明珠財富都那麼自由瞭為何每天還早上6點前到公司,還天天熬夜加班,他一天到晚也想不通(我也想不通)。

這倒是為選擇躺平或者佛系的人找到一些理由–那麼拼本質不還是懶惰麼!

懶惰是科技進步的好辦法,為什麼送外賣這個行業這麼快普及,因為吃外賣的人懶啊。為什麼筆記本電腦被大屏幕手機替代瞭,因為懶啊。不想坐著看電視劇,能不能躺著看呢,能不能睡前看到自然睡著呢。

懶惰一般也就是急功近利瞭。不想學習,能不能買個“看起來”挺有錢的老師的課,進他的群學他的知識,快速的學到這些富人的致富密碼並快速發財呢。所有人類無一另外至少都會這麼想。我常常為那些知識博主感到擔憂,有的粉絲是透支瞭自己最後的一張信用卡買課的,他要是知道他得學一年的話,他一般自殺的心都有瞭。

商傢最喜歡研究消費者瞭,他知道

人類這種生物在懶惰這個品質上沒有下限,一般想盡辦法給你“喂到嘴裡”。譬如抖音的算法,你喜歡跳舞的黑絲小姐姐,你找不到刷不到,沒關系,我給你推送,還給你推你想都沒想到的,極度符合你審美的小姐姐。

女性為什麼要化妝整容?因為懶惰啊。

自己不想努力,能不能通過化妝醫美來吸引一個資源多的對象,讓自己以後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空間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化妝整容本質上是作弊行為。顯然從現實中的結果來看,女性化妝後的效果是很有效果的。化妝後的女性對男人有效的蒙蔽瞭男性的雙眼,但這也不能怪他,畢竟人類基因本身就是這樣的,看到美女,大腦本能分泌多巴胺,分泌的過程甚至不受大腦理智的控制。

如果沒有醫美整容這個行業,整個社會會不會好點?觀老說會!他在直播間說“假設沒有醫美沒有整容,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因為大傢投射在情欲中的時間會變得更少。就我們不會在男歡女愛中投入更多時間。”

投射在情欲中的時間少瞭,投入的精力金錢少瞭。但這並不能讓玩的方式變少。

很顯然,沒瞭抖音甚至沒瞭手機電腦,少瞭很多抽象的美女,人類這種生物還是會找出無限多沉迷於多巴胺激勵機制的方法,譬如打麻將。在情欲中投入的時間越少,打牌打麻將的時間一般越多。

僥幸心理也是人性的一種表現方式,本質是懶惰。企圖通過重倉一支股票讓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少勞動一個月,本質就是懶惰和貪婪。

既得利益者對小鎮做題傢的惡意是很明顯的。

故囚抱李勉的典故也將人性之惡表現的也很明顯。恩情太大還不瞭怎麼辦?不如殺之!

講的是有個囚犯被抓,坐牢的時候碰到當官的李勉,跟李勉說自己是冤枉的,李勉心一軟放瞭他。幾年後,李勉功成身退,江湖那麼大,當然也是要去看一看的。遊歷到瞭河北的時候,遇到瞭當年釋放的那個囚犯。那時候的人行走江湖義字當頭,欠賬要還。眼見恩公來瞭,故犯具陳酒肉,禮遇有加。對妻子說:“李勉是救過我命的人,我們要好好報答他。”妻說:“我們送他一千匹緞絹好嗎”,夫說:“我的命豈是一千匹緞絹能夠衡量的”妻說:“兩千匹可以嗎”,夫說:“也許還不夠吧。”妻頓時眉頭一皺:“這樣還不夠報答他,我們幹脆殺瞭他!”。

其實呢,囚犯自己本身有這個念頭瞭,隻是想和妻子確認下,看能不能達成一致。

人性之惡也表現在一方面:見不得別人好。

現實生活中,當同事業績好,而自己業績沒跟上的時候,有沒有過一絲絲“希望他們不要開單瞭”“希望他們退單”這樣的念頭呢?當身邊出現合適的繁衍對象時,有沒有過希望跟自己相處瞭多年但各方面都勝過自己的朋友消失的念頭呢?

駕照考試直播間為什麼400萬人看?因為人性是幸災樂禍,喜歡看別人出醜的。大部分笑話的結構,都是讓你站在更高的級別去嘲笑別人,通過諷刺,通過對比,通過欲揚先抑,通過故意出醜,讓你占據優越的制高點,得到一種莫名的滿足。

如果自己過得開心的話,那一定要讓別人知道這件事。如果自己過得不開心的話,那更要讓別人(尤其是熟悉的朋友)知道“我(朋友圈)看起來是開心的”,我的生活是富足的,精神世界是飽滿的。很明顯,朋友圈微博是優越感的最佳安置地,它部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發你更好的前行。

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無所謂。 就是我過得開不開心呢,你不用知道,也沒必要一定要讓你知道。你過的開不開心呢,我不屑於知道,因為在我看來,隻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到底過的開心不開心。

如果一定要讓你開心點的話,那我一定要告訴你,我過得不開心,物質還很匱乏(生存),精神世界也很空洞,沒有任何女性可能會成為我的繁衍對象(繁衍)。 如果一定要讓你不開心的話,我一定要至少假裝要告訴你(在繁衍上),我掌握著很多財富資源,擁有俊美的外貌,隨時能吸引繁衍對象,且處於不停的學習成長的狀態。

人性中的自我高估,這部分比較魔幻。

摘自《社會心理學》原文的幾例子,都是科學調查結果:

1981年瑞典心理學傢歐拉斯文森的調查中,發現69%的瑞典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高於平均水平。

雖然12%的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要老,但遠多於此的人(66%)都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要年輕。

約 95%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但在所有受訪者裡面,實際上隻有約 15% 的人,對自己的評價跟實際的表現是比較匹配的。

隨機抽取一個團隊調查,讓每個員工寫下自己對團隊業績的貢獻比例,最終所有員工的比例累計加總,得出的結果一般超過150%甚至達到200%多。這一點連社會心理學傢自己都不例外。

弗洛伊德的一個笑話:一個丈夫對妻子說“如果咱兩中的一個去世,我想我會幫到巴黎去住。”

別人對我的評價比自己的自我評價準確的多(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在極少數領悟會表現出低估——繪畫,就是素描能力如何。這次,絕大多數人不僅僅認為自己的繪畫能力不強,而且他們還認為自己要比同伴們差。(其他書)

米爾格拉漢姆1971年的臭名昭著電擊實驗,也佐證瞭,我們每個人在權威命令下,都有大概率的可能成為艾希曼以及其他千百萬名參與瞭猶太人大屠殺的納粹追隨者。

1971年斯坦福大學的監獄實驗,心理學傢津巴多在大學找24個本科生扮演獄警和囚犯的實驗。

都是人性之惡赤裸裸的體現。

最後

看清自我看清人性洞察人性進而可能戰勝人性,即使“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惡魔”“他人即地獄(薩特)”“隻要條件允許,人人都是可以作惡的(叔本華)”。即使你我早就洞悉到在這場杳無硝煙的人性之戰中,必將一敗塗地。

人性一般還有一個特點:沒耐心,一般人不會把這麼長的文章看完。本質上是急功近利:對我沒有用,為什麼要花時間去看呢。或者,與這個觀點正確與否相比,闡述去知道這個觀點的人“有什麼資格這麼說”顯然更迫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