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是什麼詳解

一、CPI定義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變化對比、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瞭通貨膨脹。

二、CPI產生過程

CPI調查是一個嚴謹的統計過程,包括五個階段。

1、確定規格品

CPI由統計局負責統計,用百分數表示,分月度、季度和年度公佈。國傢統計局和地方統計部門分級確定用於CPI的商品和服務項目以及調查網點。國傢統計局參照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按目的劃分的個人消費支出分類標準(COICOP)》,結合全國城鄉居民傢庭消費支出的抽樣調查資料,統一確定瞭“籃子”中所包含的商品和服務項目類別。

一籃子物品目錄

註:以上為2016年1月國傢統計局公佈的目錄,由於居民消費商品和服務分類目錄會定期調整,實際的中類和子類數目可能有出入。

但同時也考慮到,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加之我們每年都有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抽樣調查資料,因此每年還要根據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傢庭消費支出的變動及相關資料對權數進行一次相應的調整。CPI的籃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為瞭體現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要定期對籃子裡的內容進行調整。根據調查方案規定,每5年要更換一次。

國傢統計局根據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傢庭消費支出的抽樣調查資料統一確定商品和服務項目的類別,設置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傢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涵蓋瞭城鄉居民的全部消費內容。籃子的內容應當是居民經常消費、對居民生活影響相對較大,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務,奢侈品和投資品等不包含在內。2021年價格指數基期輪換變動後的調查分類目錄大類保持不變,仍為8個大類,基本分類從262個增加至268個,在對部分消費項目刪減、合並的基礎上,增加瞭外賣、母嬰護理服務、新能源小汽車、可穿戴智能設備、網約車費用等新興商品和服務。

我國地域遼闊,考慮到各地居民消費的傳統習慣和消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等因素,具體的代表規格品由各地確定後報國傢統計局審定。比如糧食制品是國傢統一確定的一個基本分類,各地以代表性為原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抽選與其他地區可能不相同的地方特色糧食制品。如北方選擇的是饅頭、火燒和大餅等規格品,南方選擇的是米粉、寬粉等規格品。

由於在人口和市場建設等方面的差距,各市縣各自抽選的調查點數量差別也比較大。大中城市要明顯多一些,小城市和縣就相對要少一些。如果該規格品在年中失去代表性或完全從市場上消失,就必須要進行更換。在充分聽取相關生產企業以及銷售人員意見的基礎上,及時選取另一種有代表性的規格品進行替代,不允許出現長期選用失去代表性或已被淘汰產品的情況。

2、確定采價點

CPI采價選擇的業態和調查點必須具備代表性,目前我國在全國31個省(區、市)抽選約550個市縣,確定采集價格的調查網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農貿市場、服務消費單位等共6.3萬個。

這些采價點主要是依據經濟普查獲得的企業名錄庫以及有關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以零售額或經營規模為標志,從高到低排隊隨機等距抽選出來的,同時按照各種商業業態兼顧,大小兼顧以及區域分佈合理的原則進行適當調整。

3、價格采集

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地區、甚至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商場都會有不同的價格,有的還會打折,對於蔬菜上午和下午的價格還可能不同。

總體來講,就是按照“三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人直接采價,統計部門派來采價員到采價點現場采集價格。“定點”是指選定的采價點相對固定,以保障價格資料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比性。“定時”是指在每個月固定的市區和時間進行采價,保障價格具有可比性。例如,鮮菜通常上午開市時達到價格高點,下午收市時價格偏低,那麼每次采價都要在同一個時點去采集。價格采集頻率也因商品而異,對於糧食、豬牛羊肉、蔬菜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相對比較頻繁的食品,每5天調查一次價格;對於服裝鞋帽、耐用消費品、交通通信工具等大部分工業產品,每月調查2次價格;對於水、電等政府定價項目,每月調查核實一次價格。“定人”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固定采價員去調查固定類別的商品價格,目前全國共有價格調查員4000人左右。

4、確定權數

在統計中,用來衡量個體對總體作用大小的數值叫權數。權數一般用百分數(%)或千分數(‰)來表示,又稱比重。CPI中的權數,是指每一類別商品或服務項目的消費支出在居民全部商品和服務項目總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能夠反映某類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變動對總指數變動的影響程度。我國CPI中的權數,主要是根據全國12萬戶城鄉居民傢庭各類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消費支出詳細比重確定的,並用部分典型調查和專項調查資料予以補充。根據審核後的原始價格資料,計算單個商品或服務項目以及268個基本分類的價格指數。然後根據各類別相應的權數,再計算類別價格指數。

現行制度規定,CPI中的權數每五年調整一次。每五年進行一次基期輪換,對調查目錄及其權數進行較大的調整, 每年小調對權數的調整不大。

由下圖可見,我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裡面,食品占到瞭三成以上,是CPI裡面權重占比最大的構成。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總體上還是發展中國傢,食品價格仍然是最能夠直接反映居民生活成本變化的經濟變量,所以應當將食品的權重看的更重一些——民以食為天。

5、匯總計算

有瞭權數資料和基本分類價格指數,就可以計算類別價格指數以及CPI。CPI的匯總計算方法相對復雜一些,有比較強的專業性。我國CPI計算采用國際通用的鏈式拉氏公式,通過復雜的運算得出環比、同比等價格指數。主要區別在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傢僅僅匯總計算國傢一級的CPI。我國的情況相對特殊一些,既有分省的CPI,部分市縣也計算CPI。基本匯總計算過程是:

首先,市縣統計部門根據國傢統計局制定的《流通和消費價格統計調查制度》,按照統一的統計標準、統計口徑和計算方法要求,結合當地居民消費的實際情況計算本市縣的CPI。

其次,國傢統計局各調查總隊對轄區內市縣統計部門計算的CPI數據進行審核確認後,按人口和消費水平加權匯總計算本省(區、市)的CPI。

最後,國傢統計局對各省(區、市)計算的CPI數據進行審核確認後,按人口和消費水平加權匯總計算全國的CPI。

三、CPI的用途及重要性

就CPI的使用而言,一般來說有三大用途: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

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

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