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中“加減方”和“加味”的理解

中醫中的加減,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藥量加減變化。

這種變化是指組成之方劑的藥物不變,但藥量有瞭改變,因而改變瞭該方功用和主治證的主要方面。

例如,四逆湯和通脈四逆湯,二方都由附子、幹薑、炙甘草三味組成,但前方中薑、附用量較小,主治陰盛陽微而致四肢厥逆。惡寒卷臥,下利脈微細的證候,有回陽救逆的功用。

後方中薑、附用量較大,主治陰盛格陽於外而致四肢厥逆,身反不惡寒,下利清谷,脈微欲絕之證候,有回陽逐陰、通脈救逆的功用。

劑型更換的變化

中藥制劑種類較多,各有特點。同一方劑,由於劑型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相同。

例如:理中丸由幹薑、白術、人參、甘草等量組成丸劑,治中焦虛寒、自下利、嘔吐腹痛、舌淡苔白,脈沉遲之證。

若治上焦陽虛而致胸痹,證見心中痞悶、胸滿、脅下有氣上逆搶心、四肢不溫、脈沉細等,即用上四味藥煎成湯劑分三次服(即人參湯)。

這是根據病位有中上之別,病勢有輕重之異,所以一取丸劑緩治,一取湯劑急治,臨床上經常將湯劑改成丸、散、膏劑,或將丸、散方藥改為湯劑,主要是取緩急不同之意。

加味又是什麼呢?

在中藥裡提到加味,就是說在原來的方子基礎上,又多加瞭同味中藥,這就是加味的意思。

可以理解為藥量加減變化的子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