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史》復習資料匯總版

一、名詞解釋

木構架幾種形式:

1.抬梁式: 梁柱結構體系,多用於官式建築和北方民間建築,用材較大,可以取得較大的空間跨度,空間相對靈活,但是對材料要求比較高,耗材較多。重要建築則用鬥拱承載出挑。

2..穿鬥式構架:柱距較密,柱徑較細的落地柱與短柱直接承檁,柱間不施梁而用若幹穿枋聯系,並以挑枋承托出簷。在我國南方使用普遍,優點是用料較小,山面抗風性能好;缺點是室內柱密而空間不開闊。

3.井幹式構架:將木材層層相疊,既是圍護結構,又是承重結構。

4.大木作:木構建築骨幹結構部分的加工制作,由豎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橫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懍 .椽等構件組成。同時它又是木建築比例尺度和形體的重要決定因素有大式(有鬥拱)和小式(無鬥拱)之分。

5.小木作:清代稱裝修,木構建築次要結構的加工制作。由門窗、室內隔斷、神龕、天花以及傢具、匾聯等組成,一般為可移動折裝的器件。

6.大木大式建築和大木小式建築:在官式建築的構築形制上,區分為大木大式建築和大木小式建築。大式建築主要用於壇廟、宮殿、苑囿、陵墓、城樓、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廟等組群的主要殿屋,屬於高等級建築。小式建築主要用於民宅、店肆等民間建築和重要組群中的輔助用房,屬於低等次建築.

平面形式:

7.間:四柱之間的空間或兩榀梁架之間的空間, 若兩排柱子很近則其中間部分稱之為出廊。

8. 金廂鬥底槽:宋《營造法式》稱內外槽,由一圈內柱和一圈外柱組成的柱網。是唐代宮殿佛寺的主殿慣用於莊重的活動場所。如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9.雙槽:以內柱將平面劃分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進深為三間,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雙槽。

10.分心槽:宋《營造法式》稱分心鬥底槽,在門房建築中以一系列中柱將平面等分。其進深為兩間。它與前後槽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個內槽置於平面正中,一個則偏重於一邊。實例如遼代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山門。

11.副階:宋代也稱副階周匝,清代稱廊子,主體建築周圍環繞一圈回廊。一般應用於較隆的建築,如殿、閣、塔等個體建築上,如應縣佛宮寺木塔的副階。副階約在早商時便出現後一直盛行。

古建構件專業術語:

13.開間(面闊):木構建築正面兩簷柱間的 水平距離,各開間之和為“通面闊”中間一間為“明間”左右側為“次間”再外為“梢間”,最外的稱為“盡間”,九間以上增加次間的間數。

14.步(架):屋架上的 “檁”與檁中心線面的水平距離為步,各步的距離的總和與側面各開間寬度總和為“通進深”,若有鬥拱,則按照前後挑簷檁中心線間水平距離計算。

15.舉勢:屋面坡度。

16.舉架(舉折):舉,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築的進深與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計算屋架舉高時,由於各檁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橫斷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線,而是若幹折線組成。

17.舉折(宋):先按照房屋進深,定屋面坡度,將脊傅“舉”到額定的高度,然後從上而下,逐架“折”下來,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線和曲面。

18.舉架(清):從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較緩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後“舉”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結果。

19.升起:宋,遼建築的簷柱由當心間向兩端升高,因此簷口呈一條緩和的曲線。

20.側腳:為瞭使建築有較好的穩定性,宋代建築規定外簷柱在前後簷向內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兩山向內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兩個方向都傾斜。

21.叉手:從平梁的梁頭至脊槫(脊檁)間斜置的木件,是用來扶持脊槫的斜撐。明清被拆掉瞭,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構架中最上一層的梁)

22.托腳:下一層梁的梁頭和槫(檁)間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檁的作用,清式建築中沒有這個構件。

鬥拱:

23.鬥拱:中國古建築中用以連結柱、梁、桁、枋的一種獨特構件。鬥拱是我國木構架建築特有的結構構件,由方形的鬥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組成。在結構上挑出承重,並將屋面的大面積荷載傳到柱上。

鬥拱的作用:

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擠壓面(原始作用)。③支撐跳簷檁,以上兩點是鬥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 墻,怕雨水,但挑簷長度有限,隻好再置一檁,以增其長。⑤抗震,純靠榫(音損sun)卯結構,在外力不大時是剛性的,外力大時是可活動的,抵消瞭地震所產生的能量。⑥裝飾作用。⑦等級標志,明清結構作用已漸消失,成瞭純粹的裝飾,等級的標志。⑧模數作用。鬥拱一般使用在高級的官式建築上,大體分為外簷鬥拱和內簷兩類.從具體部位分為柱頭鬥拱,柱間鬥拱,轉角鬥拱。

24.鋪作:鬥拱的出跳,1跳=4鋪作。

25.計心造:在一跳上置橫拱的做法。

26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橫拱的做法。

27.平身科:柱與柱之間的鬥拱,清代稱平身科,既為宋代的補間鋪作.沒有梁架在其上,沒有受力.

28.角科:角柱上的鬥拱,清代稱角科,宋代稱轉角鋪作.

29.柱頭科:一般柱子上的鬥拱,清稱柱頭科.宋稱柱頭鋪作.承托梁,受力鬥拱.

30鬥拱的出跳:出跳的軸線到中軸線的距離為一跳,一般前後各出一跳。出一跳—四鋪作;出兩跳—五鋪作;出三跳—六鋪作;出四跳—七鋪作;出五跳—八鋪作(據宋《營造法式》)

31.昂:式鬥拱中斜置的構件,起杠桿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為多,上昂用於室內,平坐鬥拱或鬥拱裡跳之上。

32.下昂:鬥拱中斜置的構件,起杠桿作用.華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櫨鬥左右的第一層橫拱。

33.雙杪雙下昂:雙杪即出兩個華拱,雙下昂即設兩個下昂(元代以後柱頭鋪作不用昂,至清代,帶下昂的平身科又轉化為溜金鬥拱的做法,原來斜昂的結構作用喪失殆盡)。

34.櫨鬥:鬥拱的最下層,重量集中處最大的拱。

35.鬥口:坐鬥正面的槽口叫鬥口,在清代作為衡量建築尺度的標準,即清代模數制。

36.華拱:宋式的一種拱的名稱,垂直於立面,向內外挑出的拱。

37.耍頭:最上一層拱或昂之上,與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螞蚱頭狀者。

38.卷殺:對木構件曲線輪廓的一種加工方法.

39.抄:清式稱翹,即向外出挑的拱,鬥拱中每挑出一層稱為一抄,故挑出一層的拱稱為單翹,兩層的稱雙抄(清式稱雙翹)三層的稱三抄但較少見(清式建築基本上不見)。

40.朵:宋式對由鬥拱.昂.枋等主要部分組成的一組鬥拱的整體單位的稱謂,清式稱“攢”。如柱間有五組鬥拱,便稱“補間鋪作五朵”清式則稱“平身科五攢”。

41.跳:翹或昂自坐鬥出跳的 跳數,出一跳叫三踩(四鋪作),出兩跳叫五踩(五鋪作)一般建築(牌樓除外)不過九踩(七鋪作)

柱:

42.疊梁式:又稱抬梁式或梁柱式,是中國古木構架基本形式之一。

43.叉柱造:將上層簷柱底部十字開口,插在平座柱上的鬥拱內,而平座柱又插在下簷柱鬥拱上,但向內退半柱徑.

44.移柱法:宋遼元金,常將若幹內柱移位,或減少部分內柱(減柱法)

栿,桁,檁:

45.額枋(闌額):柱子上端聯系與承重的構件。有時兩根疊用,上面的清謂之大額枋,下面的叫小額枋(由額),二者用墊板(額墊板)傳於內柱間的叫內額,位於地腳處的叫地袱.

46.平板枋:(普柏枋)位於闌額之上,是承托鬥拱的部件

47.雀替:是置於梁枋下與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縮短梁枋的凈跨距離。可以用於柱間的花牙子下,稱為花牙子雀替,在建築末端,由於開間較窄自兩側柱挑出的雀替常聯為一體叫騎馬雀替。雀替可用於柱間的掛落下,成為純裝飾構件

48.坐鬥:位於一組鬥拱最下的 構件稱為坐鬥(大鬥,宋為櫨鬥)有時也可以單獨使用。

49.金桁:又稱檁子,宋式稱平椽,是在脊桁與正心桁間各桁的統稱。金桁由於在構架中的位置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稱謂。位置靠上的稱上金桁(宋式稱上平椽)靠中間的稱為中金桁(宋式稱中平椽)位置靠下的稱上金桁(宋式稱下平椽)。

50.四椽栿:相當於明清的五架梁,承傳五個檁的力,長(四步架)四架椽。

51.明栿:平闇(音暗an)(室內吊頂或天花板的一種)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設有吊頂的室內中,露明可見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細膩,力求美觀。

52.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見的栿,由於看不見,所以制造粗略,未經任何藝術加工,制作潦草,故稱之為草栿。

裝修(頂棚,小木作):

53.裝修:宋代稱小木作指裝修,裝修為外簷裝修和內簷裝修兩類。①外簷裝修指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分隔物,門,窗欄桿等。②內簷裝修指內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的隔斷,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③裝修多元功能: a.流通與防護的雙向功能b.組織室內空間的基本手段c.性格的渲染要素.裝修的特點是作承重構件,有很強的裝飾性.但不同於裝飾。

54.砌上明造:即不帶頂棚,將"上架"的梁,枋,檁,椽都暴露於室內,這樣就把屋頂層的內部空間並入內裡空間,使室內大為高敞,清稱露明。

55.平闇:為瞭不露出建築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組成木框,框內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56.平棊:是在木框間放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繪或貼以有彩圖案的紙,這種形式在宋代叫後代應用較廣。

57.山節藻棁:出自《論語》據張從文註《四庫全書》為“山形鬥拱.雕花草粱柱”,亦即“房子上雕有山形的鬥拱和畫著花草的墚柱”。又據劉敦楨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稱“節是鬥拱,棁是爪柱”由此證明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抬梁式木構建築。

58.藻井:高級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間的正中。

59.清式彩畫:<定型為三種> 合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等級由高到低),前兩者梁思成總結為殿式彩畫。

60.罩:用於室內,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圖案,在室內起隔斷作用和裝飾作用。

61.平坐:在閣層(除一層)在其下層梁(或鬥拱)上先立較短的柱和梁,額,鬥拱,作為各層的基座,以承托各層的 屋身。平坐鬥拱上鋪設樓板,並置勾闌,做成環繞一周的 跳臺。

62.屋頂曲線

1)簷口曲線 升起,唐宋有明顯的 簷口曲線,北宋元明清末間至屋角起翹。

2)屋面曲線,包括縱向曲線和橫向曲線。“反宇為陽”舉架舉折的 運用。佛光寺大殿。

3)屋脊曲線:脊檁端置墊木。佛光寺大殿。

63.抱廈:亦稱龜頭屋,是由兩個九脊殿(歇山頂)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稱抱廈。如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廈”。

禮制建築(陵墓):

64.明堂:古代禮制建築之一。據文獻載是黃帝始創,主要作祭天時以祖先配享的隆重祭祀之用,亦有“教化”功能。其平面為方形,以夯土臺為中心,四周以臺建屋,頂部又置室。中央夯土臺,宋以前各代均立明堂。規模最大者為唐武則天於東都洛陽新建號稱“萬象神宮”其高約86m,明清乃無此項建築。

65.辟雍:西周為天子所設置的大學。《禮制.王制》:“天子命之教,天子曰辟雍,因其四周繞水,“圜如壁”故名。它包含在名堂之中,現發現最早的辟雍遺址是西漢末年長安西郊的禮制建築遺址。東漢以後,歷代皆設辟雍,

66.黃腸題湊: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

題,頭也。湊,以頭向內,所以為固

67.四出羨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東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

68.方上:累土為堆,呈截頂方錐體形的封土。

城市建設:

69.《考工記》:(戰國):”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解釋為:“都城九裡見方,每邊辟三門,縱橫各九條道路,南北道路寬九條車軌,東面為祖廟,西面為社稷壇,前面是朝廷宮室,後面是市場和居民區.朝廷宮室市場占地一百畝.(塗,道路.一夫,一百畝)(註意,這是<<考工記>>中記載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時,左東右西.)”

70.東西堂制:這是漢至南北朝宮殿佈置形式。根據古代都城的“前朝後寢”或“外朝內廷”型制,在高大的前殿內部兩側有處理政務的東西堂屋(即東西耳房或廂)稱作東西堂制。

71.舍宅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會風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廳為殿,後堂為講堂。

72.前朝後寢:這是古代宮殿自身的平面佈局的形制。又稱前殿後宮,外朝內廷,源於古代住宅前堂後室的空間劃分形式。大體上有前後兩部分;“前朝”為帝王商朝政治、舉行大典之處;“後寢”即帝王與後妃生活起居。

73.樣房:清代專門從事建築設計的部門。樣房由雷姓世襲,稱“樣式雷”或“樣子雷”。當時建築設計著重於總體及裝飾效果,至於大木作。瓦作。石作。彩畫作等具體做法,隻需按官方頒佈的工程做法則例辦理,不需再做圖樣。近代的建築設計部門,也稱樣房,或稱打樣間。樣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間主持皇傢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傢的譽稱。

74.燙樣:清官式建築模樣(建築模型)的稱謂。其比例尺度也不同,可以總體燙樣,包括山石。水地。花木。道路。房屋等;也可做單體建築,能將基階。鬥栱。門窗。油飾彩畫。屋脊吻獸等表達出來。清代燙樣制作專案是雷氏傢族世襲。其燙樣在清華大學,北京圖書館和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

75.都料:為古代掌握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專業技術非常熟練,專門從事公私房屋的設計與現場的施工指揮,並以次為生的工匠,唐時稱“都料匠”。

一、 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0.大約六、七千年前,我國廣大地區都已進入氏族社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遺址有主要兩種:一種是長江流域的榫卯建築;另一種是黃河流域的木骨泥房屋。

1、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落遺址是我國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術構築木結構房屋的一個實例。2、中國最古老的神廟遺址是遼寧西部建平縣境內的牛河梁女神廟。3、我國現存最早的宮殿遺址是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一號宮殿是至今發現的我國最早的規模較大的木架夯土建築和庭院的實例。4、陜西岐山鳳雛村早周遺址是我國現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日字型)實例,也是我國現知最早的影壁實例;5、西周在建築上的突出貢獻就是的發明,嚴格的等級制度周制——“三朝五門”

6、春秋時期建築特點:“高臺榭、美宮室” ,開始始修長城,代表人物:魯班

7、戰國時成書的《周禮.考工記》—是中國最早的一種城市規劃學說。記載周代都城制度。

漢:8、漢朝,後世常見的抬梁式和穿鬥式兩種主要木結構已經形成。懸山和廡殿頂普遍使用,出現瞭歇山等屋頂式樣。此時鬥拱已普遍使用,但形式很不統一。磚、瓦被大量、普遍使用。

9、漢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斷類成的墓室,栢木心為黃色,木斷頭皆朝內,故稱黃腸題湊:

中國古代都城的居住區劃分單位在漢朝稱(閭裡),在唐朝稱(裡坊)。

三國,兩晉、南北朝:

10、三國時期,中國第一座輪廓方正的都城有中軸線,有明確的分區是:河北臨章縣鄴城

11、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出現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建築最大的成就

12、我國現存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築遺存中最早的一座,建於北魏,是一座15層的密簷式塔,是河南登封嵩山嵩嶽寺塔

我國自然式山水風景園林在兩晉的開始興起,到宋代有瞭較大的發展。

隋、唐:

13.隋代最突出的建築成就就是新建一座都城—大興城,其設計人隋匠宇文愷

14、隋代,河北趙縣安濟橋[李春]——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敞肩拱橋(或稱空腹拱橋)。

15、我國最早的一座木構建築是唐朝(建於公元782年)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

16、中國最早的佛寺是建於(北魏)朝的(永寧)寺,現存元朝以前最大的佛殿。也是我國最大質量最好的木構是晚唐(建於公元857年)的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殿的平面采用瞭“金廂鬥底槽”。(平面柱網由內外兩圈柱組成)

宋代:

17、中國城市面貌在宋代代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城市的裡坊制被突破,拆除坊墻,臨街設肆,沿街建房,形成開放城市。

18、宋代的塔,我國古代最高的磚石塔,是河北定縣開元寺料敵塔——高84米;第一座琉璃面磚塔:河南開封祐國寺塔,俗稱鐵塔;現存最高石塔:福建開元寺雙石塔。

我國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為樓閣式、密簷式、單層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幾種基本類型。

我國的佛寺的組合形式,大體上可分為 以佛塔為主的佛寺佛殿為主的佛寺的兩大類型。19、宋朝宮殿的創造性發展是禦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點是使用工字殿

20、《營造法式》[宋] 李誡——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

遼代:

遺留至今的兩處最著名的建築: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山門和觀音閣(公元984年),

21、 獨樂寺觀音閣是代的樓閣建築,上下柱的連接采用瞭叉柱造

22、現存最大的木構樓閣的精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塔,還是我國現存唯一的木塔。是遼代(公元1056年——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名應縣木塔

金代:

23、金代建築,減柱造、移柱造之風盛行,被認為“制度不經”,例子,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文殊殿

元代,明代:

24、元代最突出的建築成就就是新建一座都城——元大都

25、元代建築的代表作:山西洪洞縣廣勝寺下寺正殿。山西芮城道觀寺永樂宮元初建築,內中壁畫著稱;

26、明代,砌磚技術的大發展,出現瞭完全不用木料,以磚拱券為結構的無梁殿,最著名的一處無梁殿是南京靈谷寺的無量殿

27、我國最完整的一部園林專著,記述瞭明代造園的理論與水平。是《園治》;作者是計成

清代:清代在建築上的最突出成就表現在皇傢苑囿上。北京西郊所建的三山五園,和在承德所建的避暑山莊“外八廟”都達到瞭很高的水平。

28. 北京故宮前三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是: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29.清代彩畫主要有:和璽、旋子、蘇式三種類型。

30.我國古代園林分為皇傢苑囿私傢園林兩大類。31.我國現存最大的壇廟是天壇,建於代。

宋式,清式作法:

32.中國古代建築在外觀上分臺基、屋身、屋頂三大部分

屋頂的形式有:廡殿、歇山、懸山、重簷、贊尖、單坡、雙坡、平頂、硬山、風火山墻、囤頂、穹頂等。

33.鬥拱是由鬥、拱、昂、枋四大部分組成。34.在木結構建築的設計和施工中,我國很早就實行瞭類似於近代建築的模數制中國木構體系模數,在宋代采用“材”、“契”,清代采用鬥口。

35.雍正十二年(1734年)頒佈瞭《工程做法則例》,改宋式的以“材”、“契”為模數的方法為以“鬥口”為模數,簡化瞭計算,標準化程度提高。

古代木構建築用材的模數制,大約開始於(唐)朝,成熟於(宋)朝,在清代稱為(鬥口),是(大木大式)建築用材的標準。

36.宋《營造法式》平面分槽形式:有單槽、雙槽、分心槽、金廂鬥底槽幾種。

37.“擇中”思想見於《周禮考工記》一書,其中的“國”指(城池 )。

38.中國營造學社誕生於( 1930)年,創始人是( 朱啟钅今)。

39.唐宋木構殿堂有(3 )個水平結構層,其中最復雜的一個實際上屬於(鉸接 )結構。

40.中國古代營居喜用木構,這與( 陰陽五行)觀念不無關系,也是(磚石 )結構不發達的一個原因。

41.在我國古代氏族社會時期,房屋營建方式也多種多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遺址主要有兩種: 幹闌式建築、木骨泥墻建築。

42.中國古代城市有三個基本要素: 統治機構、居民區、手工商業區。

43.我國的五大古都是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

44.試舉出我國民居的四種具體實際類型 碉樓、土樓、窯洞、雲南一顆印、北京四合院、阿以旺。

45.我國古代壇廟建築的三種基本類型是:祭祀自然神、祭祀祖先、先賢祠廟

46.我國古代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

47.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 觀音菩薩 道場

48.我國的佛寺的組合形式,大體上可分為 塔院式 和 以殿堂為主的佛寺 的兩大類型。

49.我國的佛教石窟主要有: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

50. 大約六、七千年前,我國廣大地區都已進入氏族社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遺址有主要兩種:一種是長江流域的 幹闌式 建築;另一種是黃河流域的 木骨泥墻 房屋。

51.中國最早的佛寺是建於(北魏 )朝的(洛陽白馬寺 寺,現存元朝以前最大的佛殿是(唐 )朝的(佛光寺)大殿。

52.古代木構建築用材的模數制,大約開始於(南北朝)朝,成熟於(宋)朝,在清代稱為(鬥口制),是(大木大式)建築用材的標準。

53.古代屋頂色彩等級最高的是(黃)色,最低的是(黑)色, 清代皇傢建築彩畫主要為(和璽)彩畫和(旋子)彩畫。

54.梭柱大約出現於(南北)朝,琉璃瓦大量用於屋頂始自(宋)朝。古代最高等級的建築基座稱(須彌座),是從(印度)傳入的,由(佛座)演變而來。

琉璃瓦正式用於屋面是南北朝,但為數不多,宋代使用漸廣,到明代成為高潮

55.“民族固有形式”的口號盛行於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但當時上海盛行的摩登建築卻是(折中主義)風格,代表作是外灘的(沙遜大廈)和(上海匯豐銀行)。

56中國古代都城的居住區劃分單位在漢朝稱(閭裡),在唐朝稱( 裡坊)。

57.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門是(午門),屬於(闕)門形制。

58.秦始皇陵的陵臺底邊長達(350/500)米,這種陵臺在漢代稱(方上 )。

42.據文獻記載,中國古代從(東漢)朝起開始建造佛塔,屬於(樓閣式)門形制式。 (上累金盤,下為重樓)

43.“阿以旺”是(維吾爾 )族的一種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帶天窗的大廳)。

44.中國現存最大的兩座古代木構殿堂是(太和殿 )和(凌恩殿 )。

45.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廳堂是(南禪寺大殿 ),現存最早的磚建築是( 嵩嶽寺塔)。

46.宋代木構建築最小的模數化單位是( 分),清代的鬥口分為( 11)個等級。

47.宋代名匠喻浩寫過一部(《木經》 ),還設計瞭著名的開封( 佑國寺)塔。

48.宋遼金時期的木樓閣上下層結構連接方式多用(叉柱造 )造,結構抗震的關鍵部位是(榫卯 )。

49.廣州中山紀念堂的設計者是( 呂彥直),屬於( 中國固有)風格。

50.中國近代首批建築師多畢業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 )大學,那裡曾是(學院 )派的大本營。

51.《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的作者是(劉致平 ),《蘇州古典園林》的主編是(劉敦楨 )。

52. 春秋時期建築上的重要發展是 瓦和瓦當 的普遍使用和作為諸侯宮室用的 高臺宮室 的出現。

53. 我國自然式山水風景園林在 秦漢 的開始興起,到 魏晉南北朝時期 有瞭較大的發展。

三,選擇題(每個2分,共30分)

中國建築史

1.“殿堂”式大木構架符合以下哪個特征

A 穿鬥 B 內柱升高 C 徹上露明造 D 草栿

2.鬥栱在《營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屬於: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鋪作 D 簷下作

3.一般認為,中國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業街應出現於: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遼金時期最精美的“天宮樓閣”見於以下哪座建築

A 隆興寺摩尼殿 B 晉祠聖母殿 C 華嚴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為

A 鬥口高  B 鬥口寬  C 單拱高 B 單栱斷面

6.天安門工程的最初設計承建者是:( )

A、宇文愷 B、李誡 C、蒯祥 D、也黑迭爾

7.我國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術構築木結構房屋的建築遺址是:(  )

A、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遺址

C、連雲港藤花落龍山文化遺址 D、西安客省莊龍山文化遺址

8.清代鬥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種功用( )

A 模數化 B 承重 C 裝飾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宮建築受以下哪個地域工匠系統影響最大

A 晉 B 冀 C 蘇 D 贛

10.中國拱券結構大致出現於

A 東周 B 西漢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條與長城無關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騎射 D 絲綢之路

12.18世紀將中國建築介紹到歐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懷仁 B W·錢伯斯 C J·朗世寧 D 湯若望

13.以下哪條不符合歷史建築保護的精神

A 全面保護 B 重點保護 C 有限保護 D 酌情保護

14.中國近代建築中的復古主義思潮以下列哪一條為口號

A 歷史主義 B 民族形式 C 中國固有形式 D 民粹主義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築遺址是:(  )

A、河南偃師屍溝商城遺址 B、陜西歧山鳳雛村西周遺址

C、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 D、安陽洹北遺址

16.我國現存最早的城市地圖是:(  )

A、兆域圖   B、西京長安圖

C、平江府圖  D、清明上河圖

17.漢代四象中指東方的是(  )

A、青龍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18.清明上河圖所表現的是(  )城的風貌。

A、西漢長安  B、唐長安  C、北宋汴梁  D、明南京

19.我國宋代建築的國傢“標準和規范”是指:(  )

A、《營造法式》 B、《木經》 C、《冶園》 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築屬於宋代建築的是:(  )

A、小雁塔 B、摩尼殿 C、飛雲樓 D、西安鐘樓

21.目前我國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

A、春秋淹城 B、曲阜魯故都 C、燕下都故城 D、東漢洛陽。

22.在漢朝,規定在皇帝登位(  )年開始營造皇陵。

A、第一年 B、第二年 C、第三年 D、第四年

23.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是(  )

A、唐乾陵 B、漢文帝灞陵 C、漢武帝茂陵 D、宋裕陵

24.下列屬於道教建築的是:(  )

A、洛陽白馬寺  B、武當山建築群 C、天龍山石窟 D、安徽九華山建築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  )菩薩道場。

A、文殊菩薩(五臺山) B、普賢菩薩(峨眉山) C、地藏菩薩(九華山) D、觀音菩薩

26.(  )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築。

A、山西佛光寺大殿 B、山西應縣木塔 C、薊縣獨樂寺山門 D、河北正定隆興寺

27.有藏傳佛教博物館之稱的是(  )

A、佈達拉宮 B、普陀宗乘廟 C、雍和宮 D、席力圖召

28.下列屬於樓閣式塔的是(  )

A、河南嵩嶽寺塔 B、小雁塔 C、蘇州虎丘塔 D、雲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門的屋頂形式是(  )

A、廡殿式 B、歇山式 C、懸山式 D、復合式

30.天壇的屋頂形式是(  )

A、廡殿式 B、歇山式 C、攢尖式 D、復合式

31西安半坡原始遺址屬於___。A.龍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大汶口文化32.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屋頂形式為___。A.單簷歇山 B.單簷廡殿 C.重簷歇山 D.重簷廡殿33. 現存我國最高的古塔是___。A.應縣木塔 B.南京報恩寺塔 C.河北定縣料敵塔 D.蘇州虎丘塔34. 西安大雁塔形式屬於___。A.密簷塔 B.喇嘛塔 C.金剛寶座塔 D.樓閣式塔35. 甘肅敦煌石窟始創於___。A.漢 B.魏晉 C.唐 D.宋36. 元代山西永濟永樂宮保存瞭大量精美的___。A.泥塑 B.彩畫 C.壁畫 D.雕刻37. 現存磚砌長城建造於___。A.秦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38. 宋代木構架支撐脊槫的斜木稱___。A.合榻 B.叉手 C.駝峰 D.托腳

39.“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段文字精辟地論述瞭空間與實體的辯證關系.此段文字出自於:

A.《逍遙遊》 B.《道德經》 C.《考工記》 D.《呂氏春秋》

40.四川山地住宅中,遇地形甚陡或不便修築臺階形地基時,則依自然地形佈柱作為房基。這種住宅被稱為:

A.“一顆印” B.“吊腳樓” C.“碉房” D.“幹闌式”

41.《營造法式》、《清式營造則例》、《工部工程做法》三本書分別成書於:

A.宋朝、清朝、清朝B.宋朝、民國、清朝 C.宋朝、清朝、明朝D.唐朝、清朝、宋朝

42.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工程中的“大木作”和“小木作”是指:

A.“結構”與“裝修” B.“大料”,與“小料”

C.“粗加工”與“精加工” D .“領班”與“工匠”

43.在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中,“減柱”、“移柱”的做法最常見於: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清代44.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的思想見於:A. 《周禮》 B.《商君書》 C.《管子》 D,《墨子》

45. 下列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形式中哪一種等級最低?2 I+ z/ v( _ k) B1 AA. 懸山 B.歇山 C.廡殿 D.硬山

46% v2 t: j/ c9 {/ a' O- G15.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是: J* M! h4 `% H& ZA.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 B.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

C. 陜西西安市唐大明宮麟德殿 D.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47% v2 t: j/ c9 {/ a' O- G15.在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廚房和廁所通常佈置在: ' n0 I" i+ O4 v4 [ A.正房 B.廂房 C. 耳房或後罩房 D.倒座48.《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朝代和城市的景象?/ U. G- E0 Q# S& }9 K/ J4 ^ A. 唐朝長安(西安) B.北宋汴梁(開封) C. 北宋金陵(南京) D.南宋臨安(杭州)49.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有作為的工官,較為突出的有李誡(《營造法式》)、宇文凱(隋長安城)、蒯祥(太、中、保和殿,十三陵),這三個人所在的朝代分別是:" / f; X: C( A.唐朝,宋朝,清朝 B.隋朝,宋朝,明朝 C. 宋朝,隋朝,明朝 D.宋朝,唐朝,元朝

50.下列屬於樓閣式塔的是(  ) A、河南嵩嶽寺塔 B、小雁塔 C、蘇州虎丘塔 D、雲南大理三塔 51.天安門的屋項形式是( ) A、廡殿式 B、歇山式 C、懸山式 D、復合式 52.天壇的屋項形式是(  ) A、廡殿式 B、歇山式 C、攢尖式 D、復合式

53.清代鬥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種功用( )A 模數化   B 承重      C 裝飾    D 材等

54.天安門工程的最初設計承建者是:(  ) A、宇文愷 B、李誡 C、蒯祥 D、也黑迭爾

55.清明上河圖所表現的是(  )城的風貌。 A、西漢長安  B、唐長安  C、北宋汴梁  D、明南京

56.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  )菩薩道場。 A、文殊菩薩 B、普賢菩薩 C、地藏菩薩 D、觀音菩薩57.“一顆印”是指( )A.一種脊吻 B.一種民居形式 C.一種角石 D.一種石刻圖案58「和璽彩畫」的內容以何為主?( )A.旋紋B.人物 C.龍和蓮草 D.山水花草

59.天壇中祭天的建築是哪一座?A.祈年殿  B.圜丘  C.皇穹宇  D.齋宮60.中國近代最高的高層建築是(  ).A.上海匯豐銀行  B.上海國際飯店  C.上海江海關大廈  D.上海老錦江飯店61.隋代對宮殿建築型制的影響為(  ).A.出現禦街千步廊 B.工字殿 C.采用北周“三朝五門”-三朝縱列的方式D.采用東西堂制62.漢長安城的位置與隋唐長安城的關系是(  ).A.與隋唐長安城在同一位置  B.在隋唐長安城的東北  C.在隋唐長安城的西北  D.即明代長安城的位置63.在樓閣與塔等木構建築中常用(  )結構來增加抗震能力。A.框架  B.穿枋  C.斜撐  D.穿鬥64.宗教建築不包括下列哪一類建築(  ). A.塔  B.石窟  C.寺廟  D.祠堂65.鬥拱位於(  )構件之間。A.屋頂與梁  B.梁與柱 C.梁與枋  D.枋與擴墊板66.五臺山佛光寺文殊殿平面柱網特點是(  ).

A.副階周匝  B.金廂鬥底槽  C.減柱造 D.雙槽 67.中國營造學社的創始人是(  ).A.梁思成、劉敦楨  B.單士元  C.朱啟鈐  D.羅哲文

68.由唐至清鬥拱的尺度、疏密程度的變化是(  ).

A.由大到小到密  B.由大到小到疏  C.由小到大到疏  D.由小到大到密69.中國古建築體系完全成熟的階段是哪一代?A.漢  B.唐 C.宋  D.明70.中國古代塔身的體形,運用相似的每層簷部與墻身的重復與變化,形成瞭:

A. 連續的韻律 B,漸變的韻律 C. 起伏的韻律 D. 交錯的韻律

71.北京故宮建築空間藝術處理上的三個“高潮”是:

A.天安門、太和殿、景山 B.前門、天安門、太和殿

C.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 天安門、午門、太和殿

72.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

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幾句話精辟地論述瞭:

A. 空間與使用的辯證關系 B. 空間與實體的辯證關系

C. 有和無的辯證關系 D.利益和功用的辯證關系

73.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敞肩拱橋河北趙縣安濟橋建造於:

A. 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74,在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中,“減柱”、“移柱”的做法最常見於: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清代

75. 《營造法式》編修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貪污浪費,保證設計、材料和施工質量 B.推行設計施工的標準化、模數化 C.促進傳統營造技藝在工匠間傳授 D. 總結古代匠人經驗,記載傳統技術成就

76.承德“外八廟”建築群中規模最大、局部造型模仿瞭佈達拉宮建築的是:

A. 須彌福壽廟 B.溥仁寺 C. 普陀宗乘廟 D. 溥祐寺

77.河北薊縣獨樂寺山門采用的結構、空間樣式為:

A. 金廂鬥底槽 B.副階周匝 C. 單槽 D.分心槽

78. 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倒座”通常用作:

A. 客房、仆人住所、廁所 B. 廚房、雜用間、仆人住所

C. 客房、書塾、廚房、仆人住所 D.客房、書塾、雜用間、仆人柱所

79.以下對閩南土樓住宅的敘述中,哪—條是正確的?

A. 土樓隻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平面形式 B. 土樓的建造主要是為瞭防止械鬥侵襲

C. 土樓底層結構為磚石,上部各層為夯土,堅如堡壘 D. 圓形土樓的中心為水池,供消防之用

四.繪圖並簡述(共2題,共16分)

1、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平面,立面。

2、故宮總平面(重點在中路(中軸線))。

3、北京四合院。

五.簡答題(共2題,共16分)

1、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2、舉例說明古代木構的成就(以唐或宋為例)?

3、簡述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的建築特點?

4、論述明清北京故宮中軸線的組成及其空間序列的特點?

5、天壇群體建築設計特色與規劃意匠和象征手法有那些?

6、試舉例並繪圖說明一種中國代表民居特色?

7、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特點,及古城建設的經驗?

8、中國古代園林設計思想與特點(皇傢於私傢園林手法對比)

1、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答:1)、木構架體系,“墻倒屋不塌”木構架的主要類型有抬梁式和穿鬥式兩種由此體系派生出以下特點:

(1)重視臺基: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逐漸臺基的高低與形式成為顯示建築物等級的標志。如王府的臺基高度有規定,太和殿用三層須彌座漢白玉臺基等。

(2)屋身靈活:可亭、可倉、可室、可廳

(3)屋頂呈曲線或曲面

(4)重要建築使用鬥拱:鬥拱原為起承重作用的構件,隨著結構功能的變化,鬥拱成為建築物等級的標志。

(5)裝飾構造而不去構造裝飾

2)、院落式佈局

中國的宮殿、廟宇、衙署、住宅等都屬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單幢的高層木樓閣在防救火災方面大為有利。

3)、有規劃的城市

歷史上大多數朝代的都城都比附於《周禮考工記》的王城之制,大多數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規劃建造的。

4)、山水式園林

中國園林園景構圖采用曲折的自由佈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與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文有共同的意境。與歐洲古典園林慣用的幾何圖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氣氛,大異情趣。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園林的設計思想——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極大的優越。把人和物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從而形成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近自然開發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壯麗,景象萬千,美好的景色啟發人們熱愛自然,謳歌自然。獨樹一幟的自然式山水園林就形成瞭。

5)、特有的建築觀

視建築等同於輿服車馬,不求永存。從來不把建築作為一門學術。崇尚儉樸。

2、舉例說明古代木構的成就(以唐或宋為例)?

答:1)、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2)、木建築解決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木構架已定型化

3)、已經形成殿堂廳堂亭榭基本構架形式。鬥拱結構功能、構造機能也能發揮極致,走向成熟

4)、除硬山外,其他屋頂形式均已出現。臺基形式完備(素方、上下枋、須彌座)

5)、設計與施工水平提高、建築藝術加工真實成熟。

唐代建築的特點:

第一、規模宏大,規劃嚴整。 唐都城長安原是隋代規劃興建的,面積83平方公裡,是今西安市區(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為當時世界最宏大繁榮的城市。長安城的規劃是我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築的宏敞寬廣,也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隋唐時,不僅加強瞭城市總體規劃。宮殿、陵墓等建築也加強瞭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瞭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這種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佈局的淵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塚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第三、木建築解決瞭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 到瞭隋唐,大體量的建築已不再象漢代那樣依賴夯土高臺外包小空間木建築的辦法來解決。各構件,特別是鬥拱的構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規格化,定型化反映瞭施工管理水平的進步,加速瞭施工速度,對建築設計也有促進作用。 第四、設計與施工水平的提高 : 掌握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人員"都料",專業技術熟練,專門從事公私房設計與現場指揮,並以此為生。一般房屋都在墻上畫圖後按圖施工。房屋建成後還要在梁上記下他的名字(見柳宗元《梓人傳》)。"都料"的名稱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磚石者增多。目前我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唐時磚石塔有樓閣式、密簷式與單層塔三種。 第六、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 唐代建築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又開朗。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瞭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鬥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系,達到瞭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3、簡述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的建築特點?

答:晚唐建築,公元857年,山西五臺山,為殿堂型構架.是兩個唐代木構架建築之一,是中國木構架體系進入成熟期後保留下來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築風貌的典型實例.⑴ 主要特征:① 面闊7間 進深8架椽, 單簷四阿頂,屋面坡度平緩,舉高約1/4.77;鬥拱宏大,約為柱高1/2;出簷深遠,出挑3.96m;②臺基低矮,內外兩圈柱,柱高相等 —— “金廂鬥底槽“采用三角形屋架與圈梁結構的結合(更利於抗震、抗風);③ 圓直柱,上端有卷殺,簷柱有側腳及升起,鬥拱作用發揮最完善;④ 脊槫徑下不施侏儒柱,而僅叉手,是現存木建築中孤例,上下平槫,下用托腳,天花用平闇;⑤門窗用直欞窗,吻為鴟尾,沒有仙人走獸;⑥大殿外觀間接、穩健、恢宏;色彩簡單,屋頂用灰瓦,鬥拱層和柱子用紅色,之間用白色,基座用金色⑵ 剖面特點:①佛光寺大殿的構架為殿堂型構架.殿堂型構架的面闊七開間,進深八架椽,屋頂為四角頂.;② 分明栿,草栿兩層.(明清稱梁,唐宋稱栿);③ 運用瞭叉手托腳⑶ 立面特點: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邊上越高,每個高起2寸;②正脊--典型的凹曲線(明清為直線).垂脊平直,平緩有力,不象太和殿那麼陡;③五個開間相等趨於正方形,盡間減小.④ 沒有仙人走獸;⑤屋頂較扁,簷口微翹.單簷四阿頂.(明清稱廡殿頂);⑥升起(生起),有側腳,外槽向內傾斜89.5度;⑦鬥拱肥碩;⑧ 出簷深遠.⑷ 內部空間處理:① 空間層次豐富,從室內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襯托著明栿層次多,豐富.② 尺度把握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對比之下感覺室內空間的尺度很大.③ 空間比例嚴謹,內槽柱子與平闇圍合成瞭一個趨近於正方形的空間.④ 鬥拱制作靈活,柱頭鋪作,補間鋪作有下昂(雙杪雙下昂),內轉改為偷心造(不設橫拱)即插拱內槽柱子內側為七鋪作偷心造,由於佛像的圓光罩很占地方,設橫拱則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靈活.

4、論述明清北京故宮中軸線的組成及其空間序列的特點?

答:北京故宮,中軸線上“自南而北”,在達到主殿太和殿前需經過1600餘米長的軸線及高低大小不同的“五門五院”以襯托皇帝的至高無上的威嚴,其他內廷和外朝兩側的附屬建築與庭院相對降低減小,以突出“三殿為中心”的皇權象征。

故宮建築在佈局上的主要特點——前朝後寢,三朝五門,左祖右神,中軸對稱,前宮後苑

① 明清的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和擴建而成的。

② 佈局上對前朝各個時期優秀做法形制集達成者

③ 與北京城的關系:故宮位於北京城之中央,符合周禮王城規劃“擇中立宮”思想。

④ 總體格局:與北京故宮是參照南京宮殿的規制而建的,主要建築基本上是附會瞭《周禮•考工記》所載“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佈局原則建造的。後面為內廷宮苑。景山矗立在紫禁城被,猶如天然屏障⑤ 軸線法則:宮殿建築沿南北向的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左右嚴格對稱佈置。貫穿瞭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體現瞭帝王權力設計思想。⑥ 空間序列:沿主軸線以連續的、對稱的、尺度豐富變換的封閉式庭院空間,形成逐步展開的空間序列,並以此突出主要殿宇. 太清門到乾清宮,形成11個院落,層層封閉的規劃形象層層分隔產生深遠的空間。⑦ “三朝五門”之制:

⑧ 禮樂相成:故宮的建築多遵循軸線對稱法則,突出君權神權;“前朝後寢”、“左文右武”的佈局又符合封建倫理綱要的要求,這些都是“禮”的反映。而這種“禮樂相成”的思想表達瞭儒傢治世的理想境界。

⑨對比手法:為瞭突出主體建築,故宮建築群的設計中運用瞭多種對比手法。主體建築與次要建築開間進深、屋頂形式、建築色彩、臺基形式等多方面的對比。尺度處理也很嚴謹,外朝空間是內廷四倍,比例為9:5象征"九五之尊". ⑩ 象征手法:有建築單體的象征以建築小品等不同層次的象征手法。前者如內廷之乾清宮象征天,坤寧宮象征地,東西六宮象征十二星辰,形成附會北極星及紫微垣的喻意; 故宮建設成功之點:(1) 中軸對稱:主體對稱,實則靈活;次軸線與主軸線平行;(2) 院落空間:太清門到乾清宮,形成八個院落,三個GC;(3) 建築尺度:大典用處,高大寬闊;起居場所,尺度宜人;(4) 房屋等級:重簷廡殿、重簷歇山、重簷鉆尖,單簷廡殿、單簷、歇山、 單簷攢尖,懸山、硬山、卷棚等;         (5) 裝修色彩:尊者金、黃,次則赤、綠、青、蘭、黑、灰;(6) 技術設施:金水河,(防衛,排水,防火用),八十口井,火道地面,自天安門始地面鋪磚5—7層;紫銅下水管;屋面錫箔苫背等。

5、天壇群體建築設計特色與規劃意匠和象征手法有那些?

答:設計特色

天壇的規劃意匠和象征手法.為表現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壇建築的核心特色  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禮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們相信“天”是至高無尚的主宰。天壇就是為現實帝王與天的特殊關系而修建的,為瞭能表達天壇建築的這一特性,天壇在設計意匠上主要運用瞭象征主義的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具體表現為“形”、“色”以及“數”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現為建築基址的整體平面形狀,也表現為各種建築單體的平面形狀。天壇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兩重墻北端的角均做成圓弧形,這是體現瞭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就單體而言,天壇建築群中的主要建築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為圓形,屋頂形式則是為圓攢尖,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間造型來象征“天”的意象的。通過高臺基(圜丘,祈年殿)重簷屋頂(祈年殿)來擴大建築體量。盡量用矮墻來擴大形象,取得開闊的氣勢。創造崇天的境界.提供瞭兩個看天的視點,祈年殿和圜丘.同時又用丹陛橋來連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瞭一條"看天的路線"。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壇祈年殿的三重簷攢尖頂的上、中、下簷分別用青、黃、綠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與萬物。清重建時將三簷均用藍色琉璃瓦,隻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個單體建築皇穹宇亦為藍色琉璃瓦攢尖頂,有同樣的寓意。用純凈色彩表現天(藍色)。 3“數”的象征:這一手法運用得最為廣泛。天壇的主要建築中,圜丘與祈年殿是主體。圜丘壇的設計在采用數字上均符合“陽數”,中國古代以奇數為陽數又稱“天數”,其中九為“極陽數”。壇的上層直徑為當時計量單位營造尺1×9丈=9丈,中層直徑3×5丈=15丈,地層直徑3×7丈=21丈,全符合陽數。臺階、欄桿的數量均取九的倍數。壇面用艾葉青石,中心是一圓石,圓心外有九環扇面形石塊,每環的石塊亦為九的倍數。即,9×1,9×2,9×3……9×9。中層、下層也是如此。除瞭壇面外,臺階、欄桿所用的石塊也全是九的倍數,據說,這是九重天的象征。  祈年殿為三重臺三重簷金色寶頂藍色琉璃瓦攢尖圓殿,簷柱12根(12時辰)承下簷,金柱12根(12月)承中簷,同時兩者又是24節氣, 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承上簷,這樣就為28星宿。結構佈局合理。它的造型由層層收進的屋簷、攢尖頂構成的外觀給人一種強烈向上與天接近的感覺。它的室內空間很高、彩畫絢麗,東西配殿各九間,有矮墻圍成院落,也是應陽數之極數。

三、天壇群體建築設計特色:1。中軸線佈局2。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相得益彰      ① 體量對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② 地位對比:附屬建築遠離主體 ③ 主建築與環境④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於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與天接近之感,⑤ 除建築外,遍植柏林,使建築落於綠色之中,⑥ 景觀構圖完美,建築單體精美(祈年殿、皇穹宇)⑦ 建築尺度:天壇雖為祭天之所,卻未象西方建築那樣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築尺度,而是按照“百尺為形”的原則進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絕對高度也不過38米。然而,由於祈年門的欲揚先抑手法、三層臺基的烘托積極層層漸收的三重簷攢尖頂的視錯覺,使祈年殿獲得瞭氣勢恢弘的尺度感和視覺效果。

四、天壇體現的"尚無思想"和"以少總多"的方法.綠化的大量運用和建築的數量和體量上的少來充分體現“天”.通過主軸線來控制建築.同時用擴大臺基來表現建築.不以形象取勝,而以境界取勝.有的節省,“無”上做文章,物質功能簡單,精神功能復雜.

6、試舉例並繪圖說明一種中國代表民居特色?

答:北京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種,其平面佈局以院為特征,這種住宅的佈局特點是強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和成熟的尺度與空間安排.住宅嚴格區分內外,尊卑有序,講究對稱,對外隔絕,同時註意對內的生態環境,綠化和風水的制約.根據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況有兩、三、四或五進院,大宅除縱向院落以外,橫向還增加平行的跨院,並設有花園;北京四合院素樸、實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頂和青磚為主,強烈的封建宗教法制的影響和成熟的尺度與空間的安排,嚴格區分內外,準備有序講究對稱,對外隔絕自有天地。有明顯的中軸線;秩序通過門來體現,垂花門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級的標志;防風沙、防幹擾和噪音,較安靜;院是交流場所,但缺乏私密性;建築密度不高,交通面積較大;縱深的、嚴整對稱的組群佈局,以居中的內院為主體;縱深軸線在這裡既是起居生活的行為主線,也是建築失控的觀賞動線;過程要素為:正方(坐北朝南,傢長居住)以硬山居多,東西廂房、倒座(會 客、書房)大 門、耳房、後罩(小姐居)抄手遊廊,構成模式為一明兩暗、一正兩廂,沿軸線縱深佈局,以正房為主體,其院寬為:“正房 + 耳房”

7、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特點,及古城建設的經驗?

答:(1.)城市規劃特點1)按照一定的制度進行和設計,這些制度對隋唐以後都城的規劃佈局產生很大影響。 2)重視城市的選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網街道系統為主,區劃整齊。從戰國到北宋初年,實行市裡制度。北宋中期以後,采用街巷制。 4)采用中軸對稱的平面佈局,宮室、壇廟等重要建築皆位於中軸線上。 5)重視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綠化,引水入城,種植花木。 (2.)古城建設的經驗

1)對於都城的選址歷朝都很重視,皇帝往往派遣親信大臣,“相土嘗水” 。

2)古代城市重視防禦,為瞭保護統治者的安全,有城與郭的設置,並且長期采用裡坊制。

3)城市佈局或附會《考工記》的禮制規定,或因天材就地利,隨宜佈置。

4)城市道路系統絕大多數采取以南北向為主的方格網,以適合我國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

5)重視木建築的防火,望火樓、鼓樓、譙耬,供報時或報警之用。精於城市排水的處理,

6)漢長安已采用陶管和磚砌下水道;後代城市運用河道、溝渠以供攆泄雨水,明清時還有人專司疏浚挑挖之職。

8、中國古代園林設計思想與特點(皇傢於私傢園林手法對比)?

答:中國園林園景構圖采用曲折的自由佈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與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文有共同的意境。與歐洲古典園林慣用的幾何圖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氣氛,大異情趣。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極大的優越。把人和物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從而形成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近自然開發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壯麗,景象萬千,美好的景色啟發人們熱愛自然,謳歌自然。獨樹一幟的自然式山水園林就形成瞭。

以神州大地譴責不同的山川為本原,形成以山水為景觀的造園風格。

這種園林以表現自然竟趣為目的,排斥規則,對稱,力避人為造作氣氛。與軸線對稱,幾何圖形,分行列隊,顯示人的力量的歐洲園林大相徑庭。

巧於因借,精在體宜:造園之精在於“體宜”而造園之巧在於“因借”何謂“因借”,計成解釋明確:因者:隨基勢之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柵埡,泉流石註,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謝斯謝,不偏徑,頓置婉轉,斯謂“精而合宜”也 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官,極目所至,俗則屏之,不分町瞳,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傳統的因借理論兩點註意:強調“善於用因”強調“取景在借” “巧於因借,精在體宜”說明瞭我國傳統的造園原則和手段。設計思想: 1、園林佈局; 2、水面處理;3、疊山置石;4、建築營構。

分兩種形式:皇傢園林與私傢園林及區別:

1)前者以祖國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優美風景為創作源泉。

2)前者以提供皇宮貴族休息,娛樂之處,後者是貴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樂 而建的。

3)前者在大范圍內以堆土形成山丘澗壑的地形,再適當點綴山石,山中疊山,假山與真山相結合。後者以山石造山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規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佈置,後者以單株為主。

5)從園林建築來看,江南私傢園林遠比皇傢園林尺度小、色彩淡雅和玲瓏剔透。

6)從堆山和理水來看,私傢園林講究把假山和小池塑造出山水的野趣,而皇傢園林利用自7)然地形,依山傍湖。

8)從花木配置來看,私傢園林以觀賞孤植的花木為主,而皇傢園林綜合運用叢植和孤植。

9)從空間處理來看,江南園林的空間更講究通透和層次,而皇傢園林的庭院部分常常較為封閉。

9,中國陵墓建築地上部分的演變過程

答:(1)封土的沿革: 1)方上:在地宮之上用黃土層層夯築而成;著名陵墓:秦始皇陵、漢茂陵; 2)以山為陵:特點:利用天然山體;著名陵墓:唐乾陵; 3)寶城寶頂:特點:在地宮上砌築高大的磚城,城內填土,磚城即寶城,城中的土高出城墻成一圓頂,稱寶頂;

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遺址為(浙江餘姚河姆渡村遺址)。

中國最早的神廟遺址為(牛河梁女神廟)。

建築特征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條件的影響和支配下形成的。

我國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實例為(陜西歧山鳳雛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都江堰的修築者為(李冰父子)。

我國現存最早的佛塔為(登封嵩嶽寺塔)。

長城起源於(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相互攻擊自衛。

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瞭用磚的歷史。

鬥拱在宋代也稱(鋪作),因為是層層相疊鋪設而成,在清代稱“鬥科”,或(“鬥拱”),在江南稱牌科。

中國古代建築以群體組合見長,(庭院)是中國古代建築群體佈局的靈魂。

(河南偃師二裡頭一號宮殿遺址)是至今發現的我國最早的規模較大的木架夯土建築和庭園的實例。

經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鐫刻經文,用以宣揚佛法的紀念性建築,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

中國現存最早的建築平面圖為(戰國中山王墓兆域圖)。

我國古代石窟類型分為(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三種類型。

最早建於我國史跡的佛教寺廟是(洛陽白馬寺)。

我國古代建築經歷瞭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歷史階段,其中(封建社會)是形成我國古典建築的主要階段。

我國自然山水式園林在(秦漢)時期開始興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重大發展。“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大城周四十七裡,陸八門,以向天八風,水八門,以法天聰,築小城周十裡” (觀察當地水土,瞭解土質和水情,觀天象看風水,建造瞭闔閭大城周圍47裡,四周城墻公開陸門8座,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風,水門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個卦位另外,在大城中還建造瞭一座方圓十裡的小城)描述的是伍子胥設計春秋末吳國(原為楚國)(闔閭大城(今蘇州))城市的情況。

北魏佛寺以洛陽的(永寧寺)為最大,按《洛陽伽藍記》所記,中間置塔,四面有門,塔後為殿。

唐代出現瞭專門從事建築設計、施工的階層(都料匠)。

(柳宗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實踐理論的風景建築傢。

隋代李春設計的(河北趙縣安濟橋)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敞肩拱橋。

我國現存最早木構的木構建築為唐代大中年間建造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五代時期,喻浩的著作為(《木經》)。

張澤瑞的《清明上河圖》是描述北宋時期(汴梁,今河南開封)城市的風貌。

北宋時期米芾(fú)將疊石之法用(透,露,瘦,皺)四個字加以概括。

中國最早的琉璃塔是(河南開封佑國寺塔)。

在影響建築發展的諸多觀點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是根本性的。

我國現存的唯一木塔是(遼代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塔。

河北定興(北齊義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築,則雕刻瞭我國現知最早的棱柱形象。

《平江圖》描述的是南宋時期的(蘇州)城。

(晉祠聖母殿)是我國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

江南三大名樓是(黃鶴樓,滕王閣,嶽陽樓)。

元大都水系規劃者為(郭守敬)。

(明代)磚普遍用於民間建築(地面以上),並出現硬山建築。

明永樂年間建設的(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當時曾被譽為世界建築七大奇跡之一。

明代計成的著作為(園冶)。

明代帝王陵寢中,寶城與明樓之間的院落稱為(月牙城)

中國古代建築的模數集中反映在《營造法式》中(“以材為主”)這句話。

清代歇山建築收山的收進距離依立面要求和山面結構而定,一般山柱中心線距山花板外皮(一檁徑(4.5鬥口))。

北京西四的妙應寺白塔系由尼泊爾工匠(阿尼哥)設計建造的。

清代宮廷建築的設計和預算是由(樣式房)和(算房)承擔的,樣房由雷姓世襲,稱為(樣式雷)。

蘇式彩畫萌芽於(明)代,取名、成熟於(清代)。

在中國古代,使用色彩也有等級限制,(金,朱,黃)最高貴,用於帝王、貴族的宮室。青綠次之,百官第宅可用,黑灰最下,庶民廬舍隻用這類色調。

社稷壇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單層塔大多用做基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前者已知最早遺例建於(北齊)後者為(隋代)。

唐塔大多為方形平面,八角的很少,(河南登封會善寺凈藏禪師塔)是國內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

(建築物)在園林中既是居止點、觀景點,又是景觀的重要成分。

清代李漁所著的(《一傢言》)中“屋室部”對園林建築的闡述。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區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佈局以院為特征。

總的來說,城市中的住宅隨著社會的發展有較明顯的形制變化,而鄉村中的住宅則更多在(適宜技術上)不斷演進。

名詞解釋

方城明樓:明清帝陵墳丘前的城樓式建築,下為方形城臺,上為名樓,樓中立廟謚碑。此式始於安徽鳳陽明皇陵。皇陵有內外三重陵墻,中間一道陵墻四門如城樓,分別稱南、北、東、西明樓,及至南京明孝陵,僅有一座名樓。以後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襲孝陵方城明樓形制。

三朝五門:天子五門,皋、庫、雉、應、路;三朝,外朝、治朝、燕朝。

名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築物,用作朝會諸侯、發佈政令、秋季大享祭天。並配祀祖宗。

鎦金鬥拱:由外簷有昂而室內無天花的鬥拱發展而來,有很強的裝飾效果。盛行於明清兩代不用天花的殿宇內。

工官制度: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與官本位體制的產物,工官是城市建設和建築營造的具體掌管者和實施者,對古代建築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民居:民居是包含住宅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環境。民居較住宅更加寬泛。住宅指用於居住功能的建築

畫舫齋:畫舫齋是一種特殊的園林建築,它的原型是江舟。宋時,歐陽修在官邸利用七間房在山墻上開門,正面僅開窗,取名“畫舫齋”。

天人合一(建築觀):就是西周以後,人們強調天與人關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一種觀點。

“以材為祖”:出自《營造法式》所謂以材料為主的就是木結構中的許多尺寸“皆以用材之分,以為制度焉”,即這些尺寸是根據設計時對該建築所選用某一等級的“材”及其相關尺寸為依據來確定

園林點景:園林點景就是對園林中每一景觀的特點以及空間環境的景色,結合文化藝術的要求進行高度概括,點出景色的精華,點出景色的境界,使遊人有深刻感觸的詞匯或與語句。

槽:宋代殿閣類建築的術語,指殿身內由一系列柱子與鬥栱劃分空間的方式,也指該柱列與鬥栱所在的軸線。《營造法式》載有殿閣分槽平面圖4種:金廂鬥底槽:(特點:殿身內有一圈柱列和鬥栱,將殿身劃分為內外兩層空間組成,外層環包內層。),分心鬥底槽,單槽,雙槽。

梭柱:柱子上下兩端(或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築上見之,明代仍見於江南民間建築。

論述:

1、論述我國故宮建築的藝術成就

強調中軸線和對稱軸佈局

院的運用和空間變化

建築形體尺度的對比

富麗的色彩與裝飾

技術設施(材料,供水,排水,防衛,采暖等)

2、論述天壇群體建築設計特色

采用宏大的用地規模,是北京故宮的4倍

中軸線偏東

建築形象的表現

通過使用純凈的色彩表現天,用藍色象征天

創造崇天的境界

運用一系列象征手法來表現天

體現“尚無思想”和“以少總多”的方法

3、論述北京四合院的歷史形成背景及民居特點

歷史背景;(1)王朝都城城市背景(2)禮制等級(3)深厚文化積淀

氣候條件特點;(1)明顯的軸線(2)秩序通過門來體現(3)防風沙、防幹擾、噪音、較安靜(4)院是交流場所,但缺少私密性(5)建築密度不大,交通面積大

4、試論述窯洞住宅的優缺點

窯洞主要有三種:1、敞開式靠崖窯 2、下沉式窯院 3、磚砌式錮窯

優點:冬暖夏涼、防火隔音、經濟適用、少占農田等優點

缺點:潮濕、陰暗、空氣不流通、施工周期長等劣勢。

5、試論述十三陵總體佈局特色

大石碑坊—紅門—碑亭—石象生—陵群

(1)以天壽山為屏障,三面環山,南面敞開,形式懷抱

(2)總神道曲折

(3)以永樂工陵為中心,各出一陵,各陵共用長陵神道

(4)各陵建築軸線大致江向陵區中心

6、奴隸社會時期中國建築出現哪些發展

夏:出現早期封閉庭院

商:手工業、生產工具的進步使建築水平有很大提高

西周:出現最早的四合院雛形。瓦的發明是西周在建築上的突出成就

春秋:普遍使用。高合建築的出現城市建設高潮

7、從哪些方面可以說唐代建築是我國建築的成熟時期

(1)規模宏大,規劃嚴整

(2)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3)木建築解決瞭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

(4)設計與施工水平提高

(5)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

(6)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與成熟

8、宋代建築取得瞭哪些成就

(1)城市結構和佈局發生瞭根本變化

(2)木架建築采用瞭古典模數制

(3)建築組合方面,在總平面上加深瞭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一便襯托主體建築

(4)建築裝修宇色彩有很大發展

(5)磚石建築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9、為什麼說中國古代木構建築體系是較為成熟的建築體系?體現在哪些方面?中國木構建築的歷史悠久,在材料選用、結構發展、平面處理和藝術造型等方面都有許多特點,在世界建築中別具一格,並影響過若幹國傢和地區。具體體現在: ①材料選用: 木構柱梁為承重骨架,其他材料作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築體系。

②結構類型: 抬梁式、穿鬥式、井幹式。

③木構架特點: 1) 以“間”作為建築平面、空間和結構基本單元。 ·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既能適應不同氣候和地理條件,又能滿足多方面的使用要求,組成從簡單到復雜的各種建築類型。 2) 結構特點: ·基本采用簡支梁和軸心受壓柱的形式,局部使用懸壁出挑和斜向支撐。 ·采用鬥拱,它不但可以承托一定距離的出跳重量,而且也是屋頂梁架與柱壁間在結構和外觀上的過渡構件。 ·節點使用榫卯結合,使屋架在承受水平力(地震和風力等)時,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④設計施工的規范化、定型化: 很早就實行瞭類似於近代建築模數制構件的定型化——宋“材”,清“鬥口”。

⑤單體、群體建築形式、空間變化豐富。 1) 單體屋頂變化 2) 群體的變化組織(院落、軸線等)

⑥建築的裝飾和藝術造型均很成熟,並有其特有的形式和風格 門窗、傢具、彩畫等均有較高成就

10、中國古代建築結構和空間特征?

一、中國古建築的主要構築材料和方式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二、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佈局

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佈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

 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

三、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構造

臺基 、木頭圓柱、開間、大梁、鬥拱、屋頂、山墻、藻井

四、中國古代建築特別註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建築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註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建築設計者主要從善擇基址、因地制宜、政治環境、心理補償幾方面處理建築與環境的關系。

畫圖題

1、北京社稷壇平面圖2、天壇平面圖3、北京四合院4、中山王墓兆域圖(戰國)5、任畫一江南園林平面圖6、地坑院平面圖

中國建築史

中國最古老的神廟遺址(遼寧建平縣牛河梁女神廟)

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建築實例是( 陜西岐山鳳雛村早周遺址) 我國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裝飾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龍山文化遺址 )

我國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術構築木結構建築遺存是(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 )

在奴隸社會的商周時期,開始出現規模較大的宮殿陵墓祭祀監獄建築,以及以宮、室為中心的大小城市。與此同時,木構架也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方式 夏商周時期是木構架建築體系的奠定時期

漢代建築:形成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類型,包括宮殿,陵墓,苑囿等皇傢建築,明堂辟雍,宗廟等禮制建築,中小型的居住建築,以及佛教寺廟建築,木構架的兩種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鬥式都出現。鬥拱的形式多樣,正處於未定型的活躍探索期。多層樓興起盛行,建築組群龐大,顯示出中國木構建築到兩漢時期已進入體系的形成時期。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充滿民族鬥爭民族融合的時期。

佛教建築的興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興盛,陵墓建築不甚發達,南朝陵墓神道兩旁的雕刻頗有成就。園林:魏晉南北朝,士人階層興起,玄學思想,山水文學開始興盛,私傢園林以士人園林為主。傢具:適應垂足而坐的高型傢具開始豐富,胡坐逐漸取代瞭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築特點:1城市結構和佈局起瞭根本變化2木架建築采用瞭古典的模數制 建築組合方面,在總平面上加強瞭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以便襯托出主體建築3建築裝修精美,色彩華麗。4磚石建築水平達到新的高度5園林建築興盛 元明清時期:元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築發展的第三個高潮期,明清兩代的建築較唐宋時期的建築缺少創造力,更趨向於程式化和裝飾化。

明代建築:1初期的建築風格與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築風格嚴謹,而晚期的建築風格趨向繁瑣。2磚已普遍用於民居砌墻,琉璃面磚,琉璃瓦也得到廣泛應用3進一步發展瞭木構架技術趨於定型4建築群的佈置更為成熟5官式建築形象嚴謹,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6私傢園林發達7明式傢具聞名於世8風水術發展極盛。 清代建築特點:1園林達到瞭極盛期。2藏傳佛教興盛3住宅建築百花齊放4單體設計簡化,提高群體與裝修設計水平。鬥拱的承重作用消失,僅作為裝飾5建築材料與技術都有瞭創新,出現瞭玻璃,出現瞭中西合璧的新建築,磚雕,木雕,石雕技藝在建築上廣泛應用。

明清故宮: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設計。經歷十二年建成,明清24個皇帝在此執政。位於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公頃。有房屋8700間,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殿殿建築群。

故宮基本佈局:(一)嚴格的中軸對稱(二)左祖右社,或稱左廟右社(三)前朝後寢(四)三朝五門三朝,對應三殿。.太和殿;頒佈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會、皇帝慶壽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預備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會、殿試進士。.五門: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三朝五門:三朝五門的具體位置及名稱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區別。三朝的稱謂古稱: 外朝,治朝,燕朝;唐稱:大朝,常朝,入闔;宋代稱:大朝,常參,六參及朔望參(每五日及朔、望一參)。也就是:大規模禮儀性朝會,日常議政朝會,定期朝會三種.唐長安有五門: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三朝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極殿、內朝兩儀殿 元失此制,明南京宮殿則又用此制,其五門為:洪武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三殿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明代故宮五門為: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

三殿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清代故宮五門為: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三殿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故宮空間序列:大清門至太和殿五座城門,形成六個閉合空間,形成三個空間高潮。五門分別是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千步廊空間,狹長逼仄,冗長的前導空間。天安門前,漢白玉,金水橋,華表,石獅等烘托暗紅的門樓基座,形成第一高潮天安門與端門之間空間較為收斂。端門與午門之間呈現一縱深而封閉的空間。雄偉的午門與門前空間形成蕭條壓抑的氣氛,構成第二高潮午門和太和門之間為橫向的大庭院,舒展開曠。太和門和太和殿前廣場,雄偉莊嚴的太和殿巍峨崇高,形成第三高潮。 古代宮殿形制演變:(一)“茅茨土階”的原始階段: (二)盛行高臺宮室的階段 :春秋戰國 (三)宏偉的前殿和宮苑相結合的階段 :秦漢(四)縱向佈置“三朝”的階段 :漢以後 早期商周:前朝後寢兩大部分.春秋戰國:高臺建築,觀.西漢:宮殿分為幾區,主殿中央用於大朝,兩側用於常朝,開創東西堂制.東漢:南北二宮,以閣道相通,高臺之風漸衰.晉南北朝:東西堂制,三朝:大朝、常朝、日朝.隋:繼承北周三朝五門,東西堂制到隋結束。大興宮:廣陽門(唐承天門)大興殿(唐太極殿)中華殿(唐兩儀殿)唐:三朝五門,強化中軸線,宮闕制,大花園. 大明宮: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宋:禦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北宋汴梁:大慶、垂拱、紫宸殿.元:都城築25年,最符合周制思想.千步廊,金水橋,工字殿,石橋,欞星門.明:三朝: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二宮:清宮、坤寧宮; 五門:奉天門、午門、端門、承天門、洪武門.清:千步廊,金水橋,三朝五門,前朝後寢、左祖右社。

宮殿外的主要陳設:1.華表 華表是一種標志性建築,已經成為中國的象征之一。華表一般由底座,蟠龍柱,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華表用於放在宮殿、陵墓外的道路兩旁,也稱為神道柱。2.石獅,石獅(或銅獅),有辟邪的作用。又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所以又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雄獅,前爪踏著一圓球,象征四海統一,江山永固;雌獅,前爪下有一隻幼獅,象征皇權永存,千秋萬代.“三王獅”,那是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而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鳳凰是鳥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故稱“三王獅”。3.吉祥缸置於宮殿前盛滿清水以防火災的水缸,有的是銅鑄的、古代稱之為“門海”,以比喻缸中水似海可以撲滅火災,故又被譽之為吉祥缸。4.鼎式香爐是古代的一種禮器,舉行大典時用來燃檀香和松枝。有蓋為鼎,無蓋為爐,一般為三足在周代,就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秦代以後,鼎的王權象征意義逐漸失去。5.日晷晷即日影,是顯示時間的器物。通常是一石質圓盤,上刻有刻度,在其中心置金屬針,用日照時針影子的位置來顯示時間,象征皇帝掌握宇宙空間,權力巨大。別小看這石質盤子和鐵針,石盤要與赤道面平行,而則要指向南北極6.嘉量我國古時的標準量器。全套量器從大到小依次為:斛、鬥、升、合、龠yuè。含有統一度量衡的意義,象征著國傢統一和強盛。也有表示皇帝公正的含義。7.銅龜、銅鶴龜和鶴是中國文化中的神靈動物,用來象征國傢社稷江山永固,延年益壽,慶賀享受天年。 最有名的被稱之為龍頭龜、仙鶴8.社稷江山金殿社稷江山金殿予國傢以形象的表現,以象征江山社稷、國傢政權均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提醒皇帝不忘社稷江山。月臺東側臺階下有一個漢白玉雕刻的石臺,石臺之上是一座微小的鍍金宮殿,同樣,西側對稱的部位也有一座。東側的叫社稷金殿,西側的叫江山金殿,合稱江山社稷金殿。這兩座文石臺是清順治十三年重建乾清宮時增建的。金殿深廣各一間,每面安設四扇隔扇門,重簷(天圓地方)。圓形攢尖式的上層簷上安有鑄造古雅的寶頂,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陵墓建築特點:1,由三部分組成:地下墓室、地上陵臺、 陵園建築2,建築群組的佈局方式。 3,以神道貫穿全局的軸線佈局方式。4,陵墓的使用材料,主要使用木,磚,石三種材料。 選址:背山面水。北為昌瑞山,南為開闊的平原。地上為成組的建築群以神道貫穿形成軸線

對稱的格局,並成為整個陵區的一條中心軸線。石牌坊—大紅門—聖德神功碑—石象生—龍鳳門—七孔橋,三路三孔橋—神道碑樓—東西朝房—隆恩門—隆恩殿(享殿)及東西配殿—琉璃花門—二柱門—祭臺—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地宮方城明樓:明清帝陵臺前的城樓式建築,下為方形城臺,上為明樓,樓中立廟謚碑。寶城寶頂: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一種形制,是在地宮上方,用磚砌成圓形或橢圓形 圍墻,內填黃土,夯實,頂部做成穹隆狀。圓形圍墻稱寶城,穹隆頂寶頂。這種形制用於明清兩朝,清朝的寶城寶頂多為橢圓形。 封土形式1, 墓而不墳(母系,父系)2, 下墓上堂制(商)3, 覆鬥方上(秦漢)4, 因山為陵(唐宋)5,方城明樓寶城寶頂(明清)

明堂辟雍: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皇傢禮制建築之一。明堂,古代帝王頒佈政令,接受朝覲,祭祀天地諸神祖先的場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的環形水溝。環水為雍(意為圓滿無缺),圓形像辟(辟即璧,皇帝專用的玉制禮器),象征王道教化圓滿不絕.

天壇群體建築設計特色:A。中軸線佈局B。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相得益彰◆體量對比,祈年殿崇高突兀◆地位上對比,附屬建築遠離主體C。主建築與環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於林海之上,有超凡脫俗與天接近之感◆除建築外,遍植柏林,使建築融於綠色之中。D。景觀構圖完美,建築單體精美.

塔剎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古塔。它由剎座,剎身,剎頂和風浪索組成。剎座位於塔身之上,上承塔剎,一般為須彌座,蓮花瓣,忍冬草臺座,有的剎座內還有剎穴,以存放舍利,佛像,佛經或其它貢品。剎身由剎桿,相輪,及華蓋組成。剎頂由仰月,寶珠,或火焰寶珠等構件組成.1,單層塔2,密簷塔3,樓閣式塔4,喇嘛塔5,金剛寶座塔

中國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肅)大同—雲岡石窟(山西)洛陽—龍門石窟(河南)天水—麥積山石窟(甘肅)

對中國建築史的研究朱啟鈐,營造法式作者李誡,營造學社1930年2月,中國營造學社正式成立,朱啟鈐任社長。1930年梁思成加入學社。 1931年劉敦楨加入學社。,梁思成,劉敦楨 ①廡殿頂②歇山頂 ③攢尖頂④懸山頂⑤硬山頂

鬥拱:鬥拱的組成:鬥,栱,昂,翹,升。鬥:鬥栱中承重的方形木塊,承托橫豎兩個方向的重量,上開十字卯口。 栱:形如弓,與建築物表面平行昂:鬥拱中在中心線上前後伸出,前端下斜帶尖的木材部件翹:弓形木,與建築物表面成直角,因此也和栱成直角的。(方向不同的栱)升:也稱升子,栱與翹或昂交點之間,栱的兩端與上層栱之間的鬥狀方木塊。升隻承托一個方向的重量,隻開一字口。

坤 艮 坎 巽 震 離 兌 乾 八卦圖由哪八卦組成?分別代表什麼? ( 乾 )( 天 )( 坤 )( 地 )( 巽 )(風 )( 坎 )( 水 )(艮 )( 山 )( 離 )( 火)( 震 )( 雷 )( 兌 )( 澤 )

四合院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隨墻門王府大門是大門中等級最高的大門,在普通四合院中不能使用。廣亮大門,一間,有品級的官宦大臣的大門。金柱大門,半開間,比金柱大門小一級。也是有品級的官宦大門。蠻子門,是一般商人富戶常用的一種宅門形式。如意門多為一般百姓所用

影壁類型:宅門內影壁:一字形影壁。獨立影壁 : 獨立的影壁。 坐山影壁 :鑲砌在廂房山墻之上與山墻連為一體的 。宅門外影壁:坐落在宅門對面,與胡同相隔 。一字影壁,雁翅影壁, 撇山影壁,斜置於宅門前臉的山墻兩側,與宅門成60或45度夾角

彩繪一般分為三種,和璽彩繪,旋子彩繪,蘇式彩繪。和璽彩繪以龍鳳為母題圖案,以金黃青紅色為主,多用於宮殿壇廟中。旋子彩畫以旋子(帶卷窩的花圈)為母題,以青綠色為主,多用於廟宇,官署,宮殿輔房中。蘇式彩畫,以寫生山水,人物,魚鳥蟲,連畫畫為母題圖案,以復色間色為主。多用於園林,民居中

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佈局,是傳統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正統型制,整個四合院中軸對稱,等級分明,形成瞭長幼有序,尊卑有分,內外有別的建築秩序。縱深嚴整對稱的組群佈局形成端莊凝重的氣氛,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強調出立體空間的主旋律。院落式內置,墻垣厚重,可以防風沙,防幹擾,比較安靜。此外,用院子來調節內環境,日照充分,對外封閉。住宅風格簡單樸素,灰墻素瓦。 受儒傢思想的影響:長幼有序,尊卑有分,內外有別。四合院中軸對稱,正房的位置最優越,處在四合院的中心位置。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兩側的臥室,以東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廁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廂房由晚輩居住。而後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垂花門將外院與裡院分為裡外兩部分,不得隨意出入。

北京四合院的缺點:1)院落式交流的場所,特別是內院,但是缺乏私密性2)建築密度不高,交通面積較大3)把優越的條件都給瞭正房,以至廂房的采光,通風較差。

住宅分類。按結構和材料分類1,木構抬梁式,穿鬥式與混合式。◆ 2,竹木構幹闌式 ◆ 3,井幹式◆ 4,磚墻承重式◆ 5,碉樓◆ 6,土樓◆ 7,氈包按地域性分類◆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山西大院◆蘇州民居◆雲南一顆印◆吊腳樓◆陜北窯洞◆福建客傢土樓◆西藏碉樓◆新疆阿以旺

徽州民居的特點:1,粉墻黛瓦2,五嶽朝天3,四水歸堂4,精雕細刻

山西民居:1,受晉商的影響2,外墻高,從宅院外面看,磚砌的不開窗戶的實墻有4、5層樓高,有很強的防禦性。 3,主要房屋都是單坡頂,無論廂房還是正房、樓房還是平房,雙坡頂不多。由於都是采用單坡頂,外墻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裡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4,院落多為東西窄、南北長的縱長方形,院門多開在東南角 。

窯洞的類型:1)靠崖窯2)地坑院3)錮窯。缺點1)空氣流通不好2)潮濕,采光不好3)不宜組織排水4)抗震性不好5)施工周期長(地坑院5-6優點1)一土多用,就地取材,經濟性好2)節能3)防火,防噪音,維持地面綠化方面較好4)占用農田少改進措施可增加前後院解決通風采光,防火防噪音,但是占地面積會增多用磚加固加通風孔

中國古代城市三個基本要素:1、統治機構(宮廷、官署 2、手工業和商業區; 3、居民區 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城市初期:原始社會和夏、商、周第二階段:裡坊制確立期:春秋至漢隋第三階段:裡坊制極盛期:三國魏晉南北朝唐第四階段:開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後裡坊制裡坊制:把全城分割為若幹封閉的“裡”作為居住區,商業與手工業則限制在一些定時開閉的“市”中,統治者們的宮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並用城墻保護起來。“裡”“市”都環以高墻,設裡門與市門,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實行夜禁制。 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與經驗1)從都城的選址上,都重視水資源,重視地形水文,水資源豐富。2)因政治經濟上的要求,城市采用城郭制3)在城市道路方面,以南北為主的方格網佈置4)在防禦方面,城郭采用三套城,巧用護城河保護,城墻上設有甕城,馬面。城墻材料,夏商用夯土墻築成,唐使用磚包夯土墻,宋朝使用磚拱門,明朝使用石磚加包磚。5)城市設有娛樂系統—瓦肆6)城市綠化方面,道路兩側進行植樹7)城市消防方面,建有護城河8)城市設有陶水管,下水管,明溝等進行城市排水。 《園冶》,中國古代造園專著,也是中國第一本園林藝術理論的專著明末造園傢計成著 影響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思想;1天人合一思想2君子比德思想3神仙思想 一池三山是中國一種園林模式,源於中國的道傢思想,並於以後各朝的皇傢園林以及一些私傢園林中得以繼承和發展。三山指神話中東海裡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並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長生不老之藥,食之可長生不老,與自然共生 中國古典園林要素建築山石,水體,植物,動物

園林建築廳、堂:園林的主體建築,社交場所,向陽而寬大軒、館、齋:較小型的廳堂樓、閣:一般設於廳堂之後,可立於半山半水之間,地勢較高榭、臺、舫:多為臨水建築,地勢較低亭:休憩,眺望之處,也是園景的點綴墻:分隔空間,或對景物起襯托與遮蔽作用廊:在園林中主要是風景的導遊站,又是建築間相互聯系的脈絡橋:地面與水面的銜接過渡 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1源於自然,本於自然,高於自然2建築美與自然美有機融合3富有詩情畫意4追求深遠的意境

皇傢園林與私傢園林比較主人:封建帝王,文人隱士和豪門富商規模:大,小佈局:軸線對稱的道路,不對稱隨山而行隨水而曲。風格:華麗,淡雅山水:真山真水氣勢磅礴,挖池堆山假山假水。植物:群植,單株欣賞皇傢園林的景點中有對中國各個地方園林的仿制

皇傢園林設計原則與手法1,造景的指導思想集仿各地名園勝跡。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優美風景,是清代苑囿造景的制作源泉2,清代帝苑的佈置一般分為宮室部分和供娛樂用的園林部分3,苑囿建築除瞭宮室部分外,其它多活潑,隨意佈置4,一般規模較大,因地制宜,根據自然山水改造而成。5,整體佈局較為嚴謹,局部采用對稱軸線的方式6,園林中多采用園中之園的手法,7,常依靠堆土來形成山丘洞壑的地形起伏,再點綴山石。8,花木配植多作群植或成林佈置,不同於私傢園林單株欣賞為主。

三山五園三山五園的城市園林格局。三山五園:元明清時期,三代都城都建在北京,園林建設取得瞭長足的發展,出現瞭很多著名的園林,並在清代達到一個園林建設的高潮。如: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圓明園,萬壽山的清漪園(頤和園),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

北海佈局以池島為中心,池周環以建築群

承德避暑山莊全園分為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嶽區

頤和園東部朝廷宮室部分;萬壽山前山部分萬壽山後山後湖部分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 圓明園分五區,宮殿區,後湖區,特殊建築群區,仿江南名勝區,農村鄉野世外桃源區 江南私傢園林揚州園林:個園,影園,瘦西湖無錫園林:寄暢園吳江園林:退思園蘇州園林: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嶺南園林:清暉園,可園,餘蔭山房,梁園

拙政園佈局全園分為三個部分,中部,東部,西部東部,歸田園居。建築稀疏明朗。中部,江南水鄉。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以遠香堂為主體建築西部,山林野趣。以三十六鴛鴦館和與誰同坐軒為主體建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