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語文,全六冊古文翻譯

全六冊文言文翻譯

一 《世說新語》兩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傢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瞭,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瞭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預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瞭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瞭。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傢門外做遊戲。違約的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傢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瞭。”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傢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傢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份見面,中午瞭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小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   客人感到慚愧不安,忙下車前來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徑直走入傢門,根本不回頭看那失信無禮的人。

二 《論語十二章》

1 孔子說:“學習之後又按時去復習、實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已,卻不生氣,不是很有修養嗎?”

2 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瞭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瞭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瞭呢?”

3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便小有所成,四十歲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麼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瞭。”

5 孔子說:“隻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隻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適從。”

6 孔子說:“多麼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麼賢德啊,顏回!”

7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8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

9 孔子說:“在多個人的行列裡,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10孔子在河邊上說:“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向卻不可改變。”

12子夏說:“博覽群書並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瞭。”

三 《誡子書》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瞭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裡,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

四 《狼》

一個屠戶晚上回傢,擔子裡的肉已經賣完瞭,隻有剩下的骨頭。途中有兩隻狼,緊跟著(他)走瞭很遠。

屠戶害怕瞭,把骨頭投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就停止(跟隨屠戶)瞭,另一隻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瞭下來而先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過來瞭。骨頭已經沒有瞭,而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齊追趕屠戶。

屠戶十分害怕,擔心前後遭受狼的夾擊。他看見田野裡有一個大麥場,麥場的主人在麥場裡堆積柴草,覆蓋成小山一樣。於是屠戶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離開瞭,其中的另一隻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前面。時間長瞭,(狼的)眼睛好像閉上瞭,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腦袋,又砍瞭幾刀殺死瞭這隻狼。屠戶正想離開,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挖洞,打算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後面。身體已經進入瞭大半,隻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掉瞭狼的大腿,也殺死瞭這隻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大概是用這種方法來誘騙敵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會兒兩隻都被殺死瞭,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呢?隻是增加笑料罷瞭。

五 《寓言兩則》

宋國一個姓丁的人,傢裡沒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澆田,經常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傢挖瞭水井的時候,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傢挖水井得到一個人。”有聽聞瞭這件事的人就轉述說:“丁氏挖井得到瞭一個人。”國都的人都傳播這件事,使宋國國君知道瞭(這件事)。宋國國君命令人向丁氏問這件事,丁氏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不是在井裡得到瞭一個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沒有聽到。

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瞭,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瞭,填滿瞭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瞭心,很高興。

六 《孫權勸學》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鉆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隻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鉆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瞭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瞭!”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瞭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七 《賣油翁》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的世界沒有(第)二個(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這自誇。曾經在傢裡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翁放下擔子站立,斜著眼看這情形,(很)久不離去。看見他射箭十(支)射中八九(支), 隻是對這微微點頭。 康肅公問道:“你也懂射箭嗎?我射箭技術不也是精湛的嗎?” 賣油翁說:“沒有別的(奧妙),隻是手熟罷瞭。” 康肅公氣憤地說:“你怎麼敢看輕我射箭(的本領)?”賣油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於是取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銅錢覆蓋它的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向下灌註它,從錢孔進入,但是銅錢不濕。(賣油翁)於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隻是手熟罷瞭。”康肅公(隻好)笑著讓他走(瞭)。

八 《短文兩篇》

山不在於高,有瞭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瞭龍就顯得有瞭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隻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瞭)。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裡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裡,(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瞭。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瞭。

九 《河中石獸》

滄州南面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過瞭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竟然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瞭。搖著幾隻小船,拉著鐵耙,尋找瞭十多裡沒有痕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裡教書,聽瞭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埋在沙裡,越沉越深。沿著河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傢信服(它)是正確的言論。

一個老水手聽瞭這話,又嘲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遊尋找它們。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水沖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沖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倒在坑穴裡。像這樣沖擊,石頭再轉移。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瞭。到下遊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按照他的話,果然在幾裡外尋到瞭(石獸)。

那麼天下的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難道可以根據(一個方面的)道理就主觀臆斷嗎?

十 《三峽》

在七百裡的三峽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擋瞭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瞭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隻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瞭江陵,期間相距一千二百裡,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懸泉瀑佈在山峰之間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的確是趣味無窮。

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聲音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十一《短文兩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太陽快要落山瞭,潛遊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實在是人間仙境。從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奇異景色的人瞭。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進庭院,像積水般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隻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瞭。

十二《與朱元思書》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都消散幹凈,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願,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裡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於治理社會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瞭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十三《孟子三章》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方圓三裡的內城,方圓七裡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像那包圍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瞭,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啊。城墻並不是不高,護城河並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並不是不充足,但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瞭極點,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瞭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連內外親屬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會勝利。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以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以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瞭你的丈夫的傢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的意願!’把順從作為準則,這是婦女之道。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墻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裡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順,用來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苦困,思慮堵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表現在臉上,流露在言談中,然後才能被人們瞭解。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勢均力敵的國傢和外來的憂患,國傢常常會滅亡。這樣以後才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十四《周亞夫軍細柳》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瞭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車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隨即來到瞭細柳軍營,隻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出鞘,張開弓弩,把弓拉滿。皇上的先行衛隊到瞭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隻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瞭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營壘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於是皇上的車隊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瞭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行禮說:“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表情嚴肅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瞭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裡的將軍,至於周亞夫,怎麼能夠被侵犯呢!”稱贊瞭周亞夫很久。

十五《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縱橫七百裡,高萬仞,本來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邊。

北山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瞭,面對著山居住。他苦於山北阻塞,出入曲折,集合全傢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傢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況且往哪裡放置土石呢?”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敲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遺腹子,剛剛換牙,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聰明老頭譏笑著阻止他說:“你真的太不聰明瞭!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動不瞭,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瞭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瞭,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山神聽說瞭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幹下去,於是向天帝報告瞭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瞭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從這以後,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瞭。

十六《桃花源記》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沿著溪水而行,忘記瞭路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綿延兩岸幾百步,中間沒有其它的樹木,花草新鮮美好,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他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瞭,漁人發現瞭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瞭船,從洞口走瞭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瞭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這類東西。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可以互相聽到。這中間的人們來來往往耕作,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並自得其樂。

村民看見瞭漁人,於是大吃一驚,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都詳細地回答瞭他們。村民便邀請漁人到傢中做客,擺瞭酒、殺瞭雞用來款待他。村子裡聽說來瞭這麼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祖先為瞭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瞭。問現今是什麼世道,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瞭。漁人把自己知道的向村民們詳細地說瞭出來,村民們聽瞭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傢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漁人停留瞭幾日後,告辭離開。村裡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之後,找到瞭自己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瞭記號。到瞭郡城,拜訪太守,說瞭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做的記號,最終迷路瞭,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瞭。

南陽劉子驥,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計劃著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後就病死瞭,後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瞭。

十七《小石潭記》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玉環碰撞的聲音,心裡為此感到高興。砍伐竹子,開辟道路,下面出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遊動,沒有什麼依傍。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向遠處遊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遊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兩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裡。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包圍,靜悄悄的,空無一人,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淒涼幽深。因為這裡的環境過於淒清,不能夠停留很久,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瞭。

一同去遊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十八《核舟記》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成宮室、器皿、人物,以及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趣神態。他曾經贈送我一隻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遊覽赤壁的情景。

核舟首尾大約有八分多長,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寬敞的地方是船艙,上面用箬篷覆蓋。船艙兩旁開有小窗,左右各四扇,總共八扇。打開窗子看,雕花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子,可欣賞到右窗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窗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用石青塗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當中戴高帽滿腮胡須的是蘇東坡,右邊是佛印,左邊是魯直。蘇、黃共看一幅手卷。東坡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魯直的背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象在講什麼話。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微側著身體,他們緊靠著的兩膝,各隱現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皺褶中。佛印極象彌勒佛,敞開胸懷,裸露雙乳,抬頭仰望,神情與蘇、黃二人不一樣。他臥著右膝,曲著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槳。槳兩旁各有一個船夫。右邊那個梳著椎形發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住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叫喊的樣子。左邊那個右手拿著一柄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放一把水壺,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象在聽茶水燒開瞭沒有的樣子。

這隻船的頂部比較平坦,就在上面題上名字,寫道“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劃細得象蚊子腳,一鉤一畫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顆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色紅。

總計這隻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槳、茶爐、水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個。但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哎,技藝也真神奇啊。

十九《莊子兩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裡。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裡。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雲。這隻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將要飛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齊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裡,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裡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瞭。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

二十《禮記兩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不隻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隻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青壯年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於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瞭據為己有;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裡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

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後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後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後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上說:“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二十一《馬說》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雖然有名貴的馬,也隻能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裡馬著稱。  日行千裡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裡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裡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裡呢? 不按照驅使千裡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裡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裡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裡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裡馬吧!

二十二《嶽陽樓記》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隔瞭一年,政治清明通達,人民安居和順,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瞭。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傢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銜接遠山,吞沒長江,流水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裡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瞭。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瞭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傢鄉,擔心人傢說壞話、懼怕人傢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瞭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瞭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裡,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瞭,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瞭。

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和個人處境的變化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於天下人的憂去憂,晚於天下人的樂去樂。”呀。唉!不是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

寫於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十三《醉翁亭記》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隻喝一點兒就醉瞭;而且年紀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托在酒上。

至於太陽的升起,山林裡的霧氣散瞭;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瞭;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瞭,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遊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並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並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瞭,下棋的贏瞭,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瞭。

不久,太陽下山瞭,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瞭。樹林裡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隻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隻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瞭能夠和大傢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二十四《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瞭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瞭。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影子。隻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瞭。

到瞭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瞭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瞭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二十五《魚我所欲也》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隻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瞭。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隻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瞭。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麼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隻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瞭。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願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瞭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瞭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瞭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為瞭住宅的華麗卻接受瞭它;以前有人為瞭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卻為瞭妻妾的侍奉卻接受瞭它;以前有人為瞭大義寧死也不願接受,現在為瞭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瞭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

二十六《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裡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瞭,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願意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不高興。於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裡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裡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繼承瞭封地,隻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裡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隻是五百裡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千裡。”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瞭。”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瞭吉兇的征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瞭。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瞭。”說完(唐雎)挺劍而起(劍未出鞘)。 秦王變瞭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瞭: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裡的土地保全下來的原因,隻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二十七《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於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 又過瞭一天,徐公來瞭,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妾認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認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於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裡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瞭!”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於是就下瞭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朵裡的人,給予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瞭。燕、趙、韓、魏等國聽說瞭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自勝。

二十八《送東陽馬生序》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傢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傢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瞭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傢,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到瞭成年時,愈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遊,曾往百裡之外,手拿著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瞭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凍僵瞭不能動彈,仆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瞭很久才暖和過來。住旅館主人處,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穿有珠穗、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則穿著破舊的衣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念頭。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傢。我的勤勞和艱辛就是這樣。

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瞭;坐在大廈之下誦讀經書,沒有奔走的勞苦瞭;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獲的瞭;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裡,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後才能看到瞭。他們中如果學業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瞭,同輩人很稱贊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瞭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傢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瞭解我嗎!

二十九《曹劌論戰》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麼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隻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瞭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盡瞭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瞭。”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瞭。”於是追擊齊軍。

  戰勝齊軍後,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瞭,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瞭。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勝瞭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瞭,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三十《陳涉世傢》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雇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惆悵瞭很久,說:“如果有誰富貴瞭,不要忘記大傢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雇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民調派去駐守漁陽,駐紮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戍守隊伍的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瞭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麼?”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瞭。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麼罪,秦二世卻殺瞭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瞭。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瞭,有人認為他逃跑瞭。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得對。於是二人就去占卜(來預測吉兇)。占卜的人瞭解瞭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瞭。”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裡。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瞭。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貍嗥叫的淒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隻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瞭,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瞭將尉。陳勝幫助他,一起殺瞭兩個將尉。(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瞭期限,誤期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瞭,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麼?”部屬的人都說:“願意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就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願望。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築成高臺並在臺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他們攻打大澤鄉,收編大澤鄉的義軍之後攻打蘄縣。攻下蘄以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巡行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則攻打銍酂苦柘譙等地,都攻占下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萬。攻陳縣時,那裡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隻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裡同起義軍作戰。守丞不能勝,被人殺死瞭,起義軍才進城占領瞭陳縣。過瞭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才能出眾的鄉紳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鄉紳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不義的暴君,消滅殘暴的秦朝,重建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當稱王。” 陳涉於是自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三十一《出師表》

先帝開創的大業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瞭。現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這實在是國傢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戰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的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拿來問問他們,然後施行,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

  將軍向寵,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從前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幹,因此大傢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瞭。

  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親耕,隻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瞭。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傢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瞭。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聖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

  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瞭,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