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灣成瞭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

網易新聞

第七屆中國彩虹媒體獎最佳人氣獎

5月24日下午,臺灣地區“司法院”大法官公佈亞洲首宗同性婚姻釋憲案結果,宣佈《民法》不允許同性結婚的規定違憲,要求“立法機關”在2年內依解釋意旨完成相關法律的修正或制定,這意味著臺灣或將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社會。

在亞洲,以色列、尼泊爾、菲律賓、臺灣、泰國、香港、日本和塞浦路斯(北塞浦路斯除外)是對LGBT社群最開明的國傢或地區。其中,日本、以色列、臺灣和尼泊爾正推動立法,保障同性戀權利,尼泊爾、越南都有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傢的潛力,那為什麼最終是臺灣地區成為瞭“亞洲先驅”、“亞洲之光”呢?

包容的臺灣

臺灣可能是亞洲對同性戀最包容的社會之一。2016年11月,臺灣智庫發佈的民調顯示,47.8%的民眾支持“立法院”提出的民法修正案推動婚姻平權法案,41.7%不支持。其他民調數據也可以看到,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即便不說占據瞭主流民意,也可以說是獲得瞭半數支持,從2003年開始舉行的臺北同志遊行也是活力十足,2016年吸引瞭八萬餘人參與。

2008年9月27日,臺北,第六屆臺灣同志遊行。/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亞洲其他地區的文化和社會氛圍,就顯得沉悶得多。目前至少還有20個亞洲國傢和地區禁止同性性行為。在阿富汗、文萊、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也門的伊斯蘭政權統治下,處死同性戀是傢常便飯。為什麼同性戀在亞洲生存環境惡劣?

宗教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菲律賓是全世界對同性戀最友好的國傢之一,也是全亞洲對LGBT最友好的國傢之一。據皮尤研究中心,高達73%的成年菲律賓人同意“同性戀應該被社會所接受”,但其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之路也還漫長。

菲律賓人的內心充滿瞭矛盾。有82.9%的菲律賓人自稱是羅馬天主教徒,羅馬天主教會也一直是菲律賓反對同性戀社群最活躍的宗教組織之一。2015年的民調也顯示,超過七成菲律賓人反對同性婚姻。

2016年6月26日,菲律賓同性戀人在教堂舉行集體婚禮。/視覺中國

而在韓國,同性戀的生活要更難過。近年,強大的右翼基督教團體加緊瞭打擊同性戀的運動。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在競選中也公開宣稱自己反同,以獲取保守選民支持。因為文在寅心裡清楚,保守才是社會主流。那麼臺灣地區憑什麼成為一股清流,從亞洲大多數國傢和地區中脫穎而出?

臺灣能呈現出不同於亞洲大多數國傢和地區的寬容,或許是因為臺灣宗教實在太多瞭。據皮尤研究中心,臺灣是世界上宗教第二多樣化的地區,民間宗教信仰人口占44.2%、佛教占21.3%、基督教占5.5%。

沒有一個宗教能做到一傢獨大,加上東方宗教強調寬容,民間宗教信仰和佛教沒有多少抵制同性戀的教義,而且臺灣宗教之間也經常交流,如參加“中國宗教徒交流協會”,因此一個臺灣同性戀者感受到的敵意,當然不會有伊朗同性戀者感受到的多。

但臺灣宗教團體依然是同性戀最大的反對者,最常見的反對理由也是基於宗教信仰、擔心下一代被教育成“性解放”、努力捍衛現有傢庭框架以維護國力等。其中唯一具有跨宗教色彩也是反對同志婚姻最廣為人知的“臺灣宗教團體愛護傢庭大同盟”(“護傢盟”)原本也是由宗教團體號召,由長期關註這個議題的基督教、天主教、統一教發起,接著再邀請佛教、道教、理教等總會加入。

2013年11月30日,臺北,反對同性婚姻者表達不滿。/視覺中國

值得註意的是,強調包容的佛教、道教、一貫道中也有人加入瞭護傢盟。他們反對同婚倒不是因為宗教信仰,而是認為同志婚姻運動者想修改“憲法”,本身就不夠理性。他們還認為同運團體過於激進,沒有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就試圖采用釋法的手段壓制民間。

也有分析稱臺灣地區的這種寬容和它長期接受外來影響有關,例如受到中國本土數世紀的移民、荷蘭及日本殖民統治、美國流行文化等的影響,在外來影響與原住民傳統交相摻雜之下,形成瞭獨特的融合式社會。

同性戀和臺灣一同成長

然而,保守勢力較弱仍然不足以解釋,為何臺灣地區成為瞭“亞洲之光”。既然臺灣宗教百花齊放,既然臺灣是一個融合式社會,為什麼二十年前臺灣同性婚姻不合法呢?為什麼到瞭今天才合法呢?其實,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與它的政經文化環境是一脈相承的。

這次同性婚姻釋憲案,不得不提它的聲請者之一——臺灣同志運動先驅祁傢威。1986年,他第一個出櫃,為爭取同志婚姻權多次出入“法院”;2000年首次向“法院”聲請同性婚姻釋憲,遭拒;2013年,祁傢威與同性伴侶前往臺北市“戶政機關”登記婚姻時被拒絕受理,他不服各級“行政法院”判決,兩年後針對《民法》條文“使同性別二人間不能成立法律上婚姻關系”聲請釋憲。

2016年,祁傢威在臺灣同志活動現場。/維基百科

祁傢威出櫃的1980年代中期,臺灣地區民主運動正是蓬勃發展之際,政治走向民主化。1986年,民進黨突破黨禁宣佈組黨;反核、反杜邦的環保運動和農民運動風起雲湧,爭取各弱勢族群長久被忽視的權利。1988年解嚴前後,婦女新知雜志社與華西街救援雛妓運動,標志著婦女運動的開端。

在臺灣地區的民主化運動和蓬勃的社會運動熏陶下,長期遭受壓抑的同志族群受到瞭正面沖擊和啟蒙,甚至許多早期的同志運動參與者本身就曾經投身這一波改革運動。同性戀權益等議題,也因此成為臺灣地區民主化的象征。

2000年同志咨詢熱線的立案化、機構化與常態化,標志著臺灣同志運動從個人鬥爭走向主流化。2005年同志大遊行壯大後,報刊對跨性別者的污名漸漸消失,在2005年後成長的新世代觀念也更加開放多元。2009年後,臺灣跨性別運動逐步走向公民權的實質討論。在這些年的發展中,臺灣地區社會運動和公民組織漸趨成熟,臺灣各種推動婚姻平權的社會團體才有其發展的土壤。

2015年7月11日,臺北,活動傢遊行呼籲給予同性婚姻權利。/視覺中國

除瞭民主和社會運動,臺灣同志運動背後還有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影響。1990年代,全球同志運動走入市場,企業針對同志族群做大量營銷,認為同志是中高產階層的消費者,粉紅經濟崛起。

雖然粉紅經濟後來在西方社會遭受質疑,但近年來臺灣粉紅經濟的崛起也是不爭的事實。全球同志旅遊市場每年成長高達10%、消費力1年3.7萬億美元,多國積極爭取,臺灣“交通部觀光局”近年也針對同志做營銷,粗估效益超過千萬元,同志群體的消費潛力已被認可。

臺灣現代同性戀文化產品的發展軌跡也十分清晰。早在1983年就有《孽子》出版,這被視為第一本華人同志文學巨作。1990年代,《霸王別姬》、《喜宴》等大量的同志文化生產,臺灣和香港有關的同志文化產品已能夠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李安執導的《喜宴》。

臺灣“大法官”釋憲

除瞭伊朗、印尼這種文化保守的國傢,亞洲其他國傢和地區為啥沒能第一個實現同婚合法呢?這或許還與他們的法律制度有關。

日本保守勢力也相對較小。日本放送協會(NHK)2017年公佈的民調顯示,51%支持同性婚,反對的有41%。

事實上,日本也已經在立法上有所行動,2015年,日本東京澀谷區政府通過瞭《澀谷區推進尊重男女平等與多樣性社會條例》,當地的同性伴侶從4月起可以申請“同性伴侶證明書”,這個證書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可處理民事事宜,如醫院的探視權等。世田谷區、寶塚市等市也相繼效仿。

2016年5月8日,日本東京,當地舉行同性戀驕傲大遊行。/視覺中國

但特殊伴侶證書離法律認可的婚姻還是差瞭那麼點兒,最大的問題可能是修憲。日本憲法中的第24章規定,婚姻必須建立在男女雙方同意的基礎上,但修改日本憲法難度大並且耗時長,目前日本執政黨自由民主黨也並不支持同性婚姻。這可能意味著,即便是有民眾的廣泛支持,日本同婚要合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而在臺灣的法律體系之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無需經過修憲這一步,它走的是“大法官”釋憲的路子。

臺灣社會醞釀和沖撞至今,到去年臺灣“大選”的時候,在一人一票的選舉壓力下,國民黨、民進黨、時代力量先後提交婚姻平權草案。而如今民進黨掌握“國會”多數席,選舉期間發聲力挺性別平等和LGBT權益的蔡英文成為臺灣首位“女總統”。

2016年1月16日,臺北,蔡英文勝選。/視覺中國

前民主進步黨社運部副主任陳子瑜評論道,在臺灣的政、經及官僚結構下,國民黨與民進黨能采取的經濟策略選項有限,也連帶讓兩黨的形象看起來差不多,民進黨人想擺脫“藍綠一樣爛”的刻板印象,最直接與有效的作為,就是性別平權、外籍移工權益、環境議題、非核傢園等所謂的“進步議題”。

蔡英文提名的七名“大法官”候選人,有六名支持婚姻平權,她提名的“院長”許宗力更曾公開表示,除非同性戀被證明是病態、不正常的,否則他就認為民法違憲,這幾乎是在公開挺同瞭。如今“大法官”釋憲結果指向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與“大法官”的任命不無關系。

臺灣“大法官”制度設計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類似,采取集中審查制度——法律是否違憲,隻能由專屬的法院進行審查,大部份歐陸國傢采取這一制度。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大法官”會議做出的解釋,有拘束全國各機關及人民的效力。

2017年5月14日,桃園市,一對同性戀人。/視覺中國

然而,“大法官”釋憲也面臨著爭議。反對者認為,“大法官”釋憲程序不公、不義,難以讓人信服。鑒定人陳愛娥便認為,重點在於界定婚姻的核心本質,倘若“憲法”保障的婚姻本質是一夫一妻制,那麼事實上同性婚姻“談不上有所謂的立法空間”,因此她認為“大法官”應保留社會互動的空間,而不是在此時介入。

這次釋憲公告也並非意味著臺灣社會的紛爭就畫下瞭句點。“大法官”最後將立法責任還給瞭國會,同時釋字雖多方肯定同志婚姻的必要性與價值,但也定下兩年的失效期限。究竟是修改“民法”還是另立專法,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