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桑海帝國的歷史(一)

桑海國傢的起源

桑海國傢的出現,與加納帝國同樣古老。早在公元七世紀,它就是尼日爾河北岸的一個國傢瞭。據傳說,桑海人起源於登迪,他們的祖先是尼日爾河邊的漁民。他們崇拜一個巨大的魚精,並服從它頒佈的嚴厲的法令,直到有一天來瞭一個陌生人將魚精殺死,此人便當上瞭漁民的國王,並建立瞭最早的王朝。

桑海人本身也是由不同的人群組合而成的。加奧地區的早期居民是索爾科人,他們在尼日爾河的兩岸建立瞭一些小的定居點。他們以尼日爾河為生,他們用船在河上打魚打獵,運輸往來旅客和貨物。另一個移民到這裡的人群是戈伍人,他們的專長是獵殺河裡的大型動物,例如鱷魚和河馬。此外還有另一個以農耕為生的人群鐸人,他們在河邊的肥沃土地上種植糧食。後來,一些說桑海語的騎馬民族加入瞭這些定居者。這些騎馬者比當地人要更強大,他們逐漸建立起對當地其他民族的控制。這一地區的人們開始說起相同的語言,他們與他們的國傢最後以桑海為人所知。

迪亞王朝時代

公元690年,迪亞·阿拉亞曼始建桑海王國。國都是庫基亞,這是尼日爾河中遊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起初位於尼日爾河的一個島上,後來位於左岸,在昂松戈湍流一帶(今馬裡共和國境內)。

尼日爾河是桑海發展成強大帝國的主要因素。由於桑海人居住在尼日爾河畔,他們在發展中占瞭很大的優勢。尼日爾河不僅給他們提供瞭交通和貿易的便利,撒哈拉貿易的來往也不斷給桑海人帶來瞭北方的新思想,甚至包括治理國傢的制度和方法。八世紀後半葉,桑海人沿尼日爾河溯流而上,向西北方向發展。在王位傳到第十五代君主迪亞•科索伊手中時,他於公元1010年,即伊斯蘭教歷400年時,將首都遷至尼日爾河航道上的商業重鎮加奧,目的是為瞭便於控制通過貿易得來的財富。因此桑海王國也有加奧王國之稱。加奧成為新都後,庫基亞仍為國王祖先的墓地所在,國王仍然不斷前去朝拜。

  • 加奧和昂松戈所在位置,古代庫基亞城和加奧城的距離並不遠

關於加奧的文字報道,最早是公元872年阿拉伯作者艾爾·雅各比的描繪,他說加奧王國是西蘇丹地區最大、最重要和最有權威的國傢,有一系列國王服從於他。一世紀以後,埃及地理學傢艾爾·穆哈拉裡說,都城由尼日爾河從中穿過,東岸有市場,交道四通八達,西岸由國王及其手下人居住。十一世紀中葉,艾爾·巴克裡對加奧城有過如下報道:城市被分為兩部分,國王吃飯時鳴鼓,此時全城要停止活動,待國王用餐完畢,將剩餘的食物全部傾倒入河內,此時人們便知道國王用餐完畢瞭,這時才可以恢復活動。

迪亞•科索伊也是第一個改宗伊斯蘭教的桑海君主。在十一世紀,桑海已經同北方建立起瞭商業聯系,從加奧地區發現的這些桑海統治者的墓碑上可見一斑。

  • 在加奧發現的古墓碑,上面刻著阿拉伯文,墓碑的石料來著西班牙

加奧的的名稱和財富吸引著外界的目光,事實上,加奧曾經先後成為西蘇丹地區兩個霸主——加納帝國和馬裡帝國的屬國。在1325年,馬裡曼薩薩庫拉在位期間,更是將加奧地區吞並,納入統治。至此,王號稱“迪亞”或“紮”的迪亞王朝滅亡,共傳位33代君主。

松尼王朝

在迪亞王朝滅亡後,桑海的兩個王子阿裡•格倫和塞爾馬•納爾被馬裡帝國帶到首都尼亞尼作人質。但由於馬裡帝國幅員遼闊,無法很好地控制加奧,於是他們得以逃回加奧,並於1337年重建瞭桑海王國。第一位君主是阿裡•科倫,他將王號改為“索尼”,意為“繼任領袖”。之後的君主是蘇萊曼•納爾,他和他之後的十八位君主均以索尼為王號,因此,這個時代的桑海王國被稱為索尼王朝時代。

索尼王朝初期,為國力所限,不得不繼續向馬裡帝國稱臣納貢。但隨著農業、漁業及貿易的發展,桑海的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加上馬裡帝國頻繁發生的宮廷政變嚴重地削弱瞭中央統治力量,臣服馬裡的各個邊遠屬國蠢蠢欲動。桑海也是如此。

15世紀,馬裡帝國在西非的霸主地位不保。十五世紀初,麥馬、迪亞拉脫離馬裡。1433年,圖阿雷格人占領廷巴克圖、瓦拉塔和阿拉萬。1439年馬裡完全喪失對廷巴克圖的影響力,從此失去瞭對長途貿易商路的控制。此時桑海人也乘機獨立。桑海人乘馬裡內訌,叛離馬裡,宣佈從此不再上貢,使馬裡帝國失去瞭聯系其中心地區的紐帶。在1460年左右,松尼•蘇萊曼•達馬征服瞭麥馬——這裡是馬裡開國曼薩松迪亞塔的發跡之地,自馬裡帝國建立伊始就臣屬於馬裡帝國。

  • 松迪亞塔落淚

松尼•阿裡大帝

索尼•阿裡大帝全名松尼•阿裡•貝爾,於1464年繼位成為桑海松尼,是索尼王朝最為赫赫有名的國君。他在位28年,於1492年11月在出征古爾馬的歸途中突然逝世。

  • 松尼•阿裡繼位時的桑海帝國

松尼•阿裡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也是一位強悍的軍事領袖。他可以無休止地征戰,率領軍隊抵抗侵略者並征服新的領土。他擁有一支包括騎兵在內的強大軍隊,還有一支龐大的艦隊。這支船隊在桑海帝國的征戰中起到的很大的作用。到他死時,統治的范圍已從東南的凱比和登迪沿尼日爾河到西北的傑內,建成瞭一個新月形的大帝國。

阿拉伯編年史的作者對阿裡軍事上的成就給予瞭肯定。但是,對他對伊斯蘭的態度,給予瞭批評,說他雖聲稱是穆斯林,但很不重視伊斯蘭儀式。更嚴重的是他對廷巴克圖伊斯蘭學者進行的殘酷迫害。同時還限制穆斯林學者在桑海宮廷中的活動。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對某些穆斯林表現得特別恩寵。這些看似矛盾的報道說明瞭這樣一個事實:伊斯蘭教在阿裡在位期間得到瞭一定的發展,但阿裡並不願意讓伊斯蘭信仰的影響力超過桑海傳統宗教。無論如何,松尼•阿裡現在在西非仍然被視作勇氣和力量的象征,為人傳頌。

在松尼•阿裡清除瞭桑海所面臨的最迫切威脅之後,他把目光放到瞭對整個尼日爾河中遊的控制。而要控制整個尼日爾河中遊,那麼控制廷巴克圖和傑內就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對這兩座城市的征服便被提上瞭日程。

到廷巴克圖去!到傑內去!到瓦拉塔去!

1468年,索尼•阿裡率軍從廷巴克圖的卡巴拉港口渡河進攻廷巴克圖。當時的廷巴克圖被圖阿雷格人所控制,當地的統治階級並不願意與索尼•阿裡合作,他們當心一旦廷巴克圖被占領,索尼•阿裡會對那些不願意與桑海帝國合作的人進行報復。於是,當地的穆斯林(宗教長官、學者和富商)準備瞭數百頭駱駝用於逃跑到另一座城市瓦拉塔。而最終桑海軍隊也以“廷巴克圖包庇圖阿雷格人”為口實,在城中燒殺搶掠,還殺死瞭桑克雷大學的所有穆斯林學者。這對廷巴克圖來說無疑又是一次浩劫。因此,後來一些阿拉伯文著作裡也把阿裡描述為一個暴君和壓迫者。

  • 今天的廷巴克圖街景

征服瞭廷巴克圖,阿裡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傑內。傑內在廷巴克圖西南約兩百英裡處,位於廷巴克圖的上遊。這座城市位於巴尼河和尼日爾河之間的泛濫平原之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享有政治獨立。整個城市,還有畜牧場和牛群一起被高墻保護著。此外傑內還有地利優勢,每年入汛時,河水上漲,此時的傑內城就被河水所包圍。傑內可謂是易守難攻。

桑海軍隊首先在汛期用400艘載滿士兵的船向傑內靠近,但守城方的頑強抵抗使得阿裡不得不放棄瞭強攻的計劃,轉為圍困傑內。圍城圍瞭多久並不是很明確,有的資料記載圍城圍瞭6個月,有的則記載為4年,而根據口頭傳說這次圍城持續瞭整整七年。但無論怎麼說,傑內的人們最終還是因為饑荒而被迫向桑海投降。傑內圍城戰是西非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

  • 今天的傑內

阿裡的下一個目標是瓦拉塔,在他攻擊廷巴克圖的時候有很多穆斯林跑到瞭這裡。阿裡非常倚重他的艦隊,想用這支艦隊與瓦拉塔作戰,盡管瓦拉塔遠在沒有自然水道的薩赫勒地區。為瞭征服西北方遠離河道的瓦拉塔,他決定開鑿一條從法基比內湖西岸拉斯馬鎮通向通向瓦拉塔的運河,其長度約相當於兩個蘇伊士運河。但在運河開始動工後,阿裡便得知桑海帝國南方的勁敵,亞滕加王國的莫西人入侵。阿裡不得不放棄運河項目,率大軍擊敗瞭莫西人的軍隊。但此後運河項目再也沒有恢復,對瓦拉塔的征服也停止瞭,莫西人和桑海東南方的巴爾恩的巴哈人也始終未被桑海征服,他們後來將成為桑海帝國末年的主要敵人。

  • 今天的瓦拉塔

參考資料

[1]屠爾康:《桑海帝國》[J].西亞非洲, 1986年,第六期:56-62頁

[2]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國》[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出版:107-115頁

[3]戴維•C•康德拉:《中世紀西非諸帝國》[M]. 商務印書館. 2015年出版:65-85頁

[4]F. 富威爾-艾馬爾:《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172-177頁

[5]楊群章:《湯迪比戰役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1984年,第二期:104-110頁

[6]D·T·尼昂主編:《非洲通史》第四卷[M].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013年出版:174-195頁

(註:本文所參考的文獻存在譯名不一致的情況,為保證統一,譯名以2013年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D•T•尼昂主編的非洲通史第四卷為準。)

和本文有關的幾篇文章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