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候們是從何時開稱王?其實西周時就有諸候封王

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實力大不如前,再也無法控制諸侯瞭。因此,隻剩下“共天下之主”的稱號,諸侯也不敢越權行王。不過,隨著後來的發展,戰國七俠都已經成為瞭王,那麼諸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王的呢?

公元前344年,秦孝公擔心魏惠王會全力攻秦,於是派商鞅勸說魏軍先稱王,然後再稱霸,魏惠王因此成為秦始皇時期第一個準備稱王的君主。戰國時期。此後,一些大國開始紛紛稱王,隨後一些剩下的中小諸侯國也開始稱王。當然,有些諸侯國自始至終並不尊奉王的稱號

不過,早在戰國之前的春秋時期,諸侯就已經使用瞭王的稱號。國君壽夢、越國國君雲昌先後稱王。在楚武王稱王之前,楚國其實更早在西周稱王,並且同時出現瞭三王。

春秋時期,楚、吳、越相繼稱王,越王允昌也開始稱王。

楚君熊瞿立其子為王

《史記·楚世傢》記載:“熊乙為王時,為文、吳勤奮之嗣,封熊乙為楚滿,封為子孫之地,糜氏居丹陽。”

楚國始祖熊雄,是周文王、周武王時代的英雄。後來特魯姆普執政時,為瞭紀念他的功績,授予他的後裔熊乙副男爵的爵位和封地楚曼,楚人在丹陽建立瞭楚國。此後,經過熊邑到熊去等六代君主的努力,楚國的疆域不斷擴大,從一開始方圓僅五十裡的小國,發展成為當時的大國。

熊渠繼位後,楚國逐漸強盛,勢力范圍已延伸至江漢平原。與此同時,西周王朝進入由盛轉衰的階段。面對西周王室的實力日漸衰落,一些諸侯開始貶低周天子,不僅不向朝廷進貢,甚至直接造反,攻擊周王室。楚君雄渠是諸侯中的代表人物。

《史記》記載:”熊渠曰:“吾為夷人,不分中國謚號。乃立長子康為猶丹王,次子洪為鄂王,幼子智差為越丈王,皆在河上楚曼之地。”

熊渠雖然沒有起兵攻打周王室,但卻做瞭一件更驚天動地的大事:稱王。熊渠效仿周天子,直接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長子熊康河被封為莒莒王,次子熊弘被封為鄂王,三子熊至珍被封為越丈王,熊渠此舉可以說是對周王室權威的公然挑戰。他成為周朝諸侯中第一個超越王爵位的君主。

然而,熊渠不久就取消瞭三個兒子的封號,因為新的周厲王是一個暴虐、奢侈、專橫的周天子。以暴虐著稱的周厲王,受到瞭周厲王的嚴厲懲罰,於是悄悄取消瞭兒子們的王銜,不敢出聲。

不過,熊渠此舉實在是太明智瞭。當時,楚國逐漸強盛。如果周王室因為王的稱號而受到懲罰,那麼幾代楚國君主的努力就白費瞭。楚國隻有保存實力,低調發展,才能不斷強大,不懼周王室的征服。熊渠取消王號,為楚國立足江漢、爭霸中原奠定瞭戰略基礎。

春秋時期,楚君熊通稱王

自楚雄渠稱王並取消王號以來,其間有十位楚國君主。不過,熊通並沒有封兒子為王,而是直接自立為王。

《史記》記載:“楚八非怒曰:“我先殺熊,文王之師亦為師,跳蚤死瞭。成王封我祖時,與子、子田陵居於楚,夷夷盡,而王不加帝位,我自尊。“是自封武王。”

.此時,經過近二十代君主的努力,楚國已經相當強大,南方的蠻族部落都已經臣服瞭。但楚國最低的稱號還是“子南”,楚國的始祖也是周文王的老師。楚君熊通對周王室的分封不滿,於是想要周天子賜封號給他,但遭到瞭周王室的拒絕。熊通於公元前704年稱王,自稱“武王”。

周天子雖然對楚君熊通稱王的行為感到不滿,但此時西周王朝已經滅亡,東周王室更是沒落。連諸侯將領都敢向周天子開槍(將軍朱丹肩膀中槍),周天子無奈,對熊通的囂張氣焰無可奈何,於是楚國成為周朝第一個稱王的太子。

從此,楚國君主直到楚國被秦國滅亡,才取消瞭王的稱號。楚武王是第一個稱王的人,也開瞭諸侯稱王的先河。後來春秋時期,吳、越也先後稱王。

吳王壽夢開始稱吳王

吳王最初是由周文王的兩個叔叔建立的。姬昌(周文王)聰明、早熟,受到周太王的青睞,周太王希望姬昌繼承他的位置。太伯看出瞭父親的心思,不想讓父親為難,於是和二弟仲雍趁機離開周國,一起去瞭荒涼的江南,然後自立基業,建立瞭自己的傢族。古國勾烏國。

《史記·吳太伯世傢》記載:“周武王伐殷,求泰伯、仲庸,得周章。周章已為吳王,故號。”

構吳古國是吳國的前身,周武王(周文王季昌的次子)征服殷商後,開始尋找泰伯、仲雍的後裔,後來在吳地找到瞭周章(仲庸的後裔),但是周章已經成為瞭吳王,所以周武王就將周章分封在吳地,列為諸侯,這就是後來的吳國。”

當國君爵位傳給壽夢,吳國日益強大,吳君壽夢稱王(約公元前2000年)。而壽夢繼位後,就前往洛邑認祖歸宗。剛剛繼位的周建王非常高興,對壽夢給予瞭特殊的禮遇。

吳王壽夢也是周朝唯一一個不被周王室討厭的太子。如果太伯沒有去吳,周太王就無法避免傳統的傳位給長子的方式,周文王和周武王就無法繼位,也不會有建王。今天的周。

君雲常稱王,其子勾踐稱霸

越國的前身是魚越部落,在商朝之前就已存在。越部落作為歷代皇帝的後裔,被封為諸侯,於越部落成為周朝的越國。不過,越國的早期歷史比較模糊,到瞭越王勾踐的父親雲長時才逐漸清晰起來。

《輿地志》記載:“越侯傳國三十餘年。從殷至周景王,有越侯福坦,其子雲昌,先開疆立王。”

《史記·越王勾踐世傢》記載:“雲昌死,子構監利為越王。”

越國​​傳至雲昌時,雲昌開拓疆土,建立越國霸業。“越王”的稱號也是從雲長開始的。(約公元前496年)。然而,勾踐在位時,越國的疆域並不是趙越及其父雲長當政時期。夫差兵敗,被迫與吳國求和。後來,勾踐被吳王赦免,回到瞭越國。他決心要努力爭取力量。這就是“品嘗勇氣”的典故。經過十年的努力,越國積累瞭足夠的資源。糧食,以及精銳軍隊的訓練,最終由弱變強,最終打敗瞭吳國,完成瞭復仇。晉、晉諸侯將相會徐州,向周朝貢。周元王派人封勾踐荀為叔父。碧和,太子,號稱霸王。”

越王勾踐平定吳國後,率軍北上,會見徐州諸侯,尊崇、輔佐周王室,被周元王封為“伯越”,一代霸主。。

戰國時期,諸侯相繼稱王

第一個即將稱王的王子——魏惠王

魏惠王的當王計劃完全是被秦孝公慫恿的。戰前發言。

《史記·魏世傢》記載:“魏惠王十七年,趙邯鄲被圍。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齊,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十七年)趙國攻打魏國的附屬國魏國。魏國自然不能坐視,於是出兵包圍瞭趙國都城邯鄲,然後就有瞭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勝策”中的第二計“圍魏救趙”,桂陵之戰魏軍被齊軍擊敗。

《史記·秦本紀》記載:“堯明十年,大梁建魏陽,兵圍魏安邑,投降。”公元前352年,他趁魏國空虛之際,出兵攻魏,一舉攻陷魏國舊都,奪回瞭河西部分土地。不過,魏國雖然經歷瞭桂陵之戰,但國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魏國的軍卒主力還在,魏國當時還是一個軍事強國。

桂陵之戰後,魏國先是聯合韓國,在香香嶺擊敗齊、宋、魏聯軍,然後將邯鄲歸還趙國,並先後與趙國等諸侯議和。此後,魏惠王集中兵力反攻秦國,收復瞭被秦國奪取的安邑、固陽等失地。

但魏惠王並沒有打算放過秦。此時,秦雖然完成瞭第一次變法,但仍敵不過魏國。秦孝公用“尊魏為王”的方式來麻痹魏惠王,以改變魏國再次進攻秦國的意圖。

聽瞭商鞅的遊說,魏惠王真的做好瞭當國王的準備。他開始按照周天子的規格建造宮殿,制作衣服等東西。澤會蒙(公元前344年)意圖篡奪王位,建立魏國在列國的統治。但此舉遭到韓國等大國的抵制。魏惠王的稱王計劃以失敗告終。不過,魏惠王確實是戰國時期第一個打算稱王的王子。

徐州皇後之後,各國紛紛封號為國王

十年後,公元前334年,魏惠王率領韓國等小國君主來到徐州,覲見齊威王,冊封齊威王齊威王也擔心自己會受到其他諸侯的抵抗,不敢單獨稱王,所以齊威王與魏惠王互認為王,史稱“徐州項王”。當年,魏惠王改元元年,正式稱王。

徐州項王事件,預示著周天子失去瞭天下共主的地位。雖然齊、衛仍然率領諸侯去見周天子,但事實上,周天子的名字與諸侯的名字並沒有什麼不同。經過這件事情之後,周朝的諸侯們就不再關心周王室瞭,開始自封為王。

公元前324年(惠文王十四年),嬴駟效仿齊、衛稱王,即秦惠文王。

公元前323年,魏、韓、趙、燕、中山也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為王。戰國七俠趙、魏都已稱王。

五國王事件發生後,標志著周王室權威的徹底消失。影響力已大大削弱。當然,也有一些沒有成為國王的小諸侯國,比如魏、魯、費、滕等小國。

結論:

春秋時期,諸侯成為瞭真正意義上的王。春秋時期楚、吳、越雖已稱王,但三國並沒有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並被中原諸侯斥為夷人。三國城基本隻能在自己國傢使用,所以楚吳越王權對社會影響不大。

“徐州項王”和“五國項王”是中原諸侯國之間的相互承認和相互承認,相當於否定瞭周天子的唯一稱號,這標志著周王室的權威傢人徹底消失。因此,徐州項王和五國項王都是戰國政治史上的驚人之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