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艷鋸談“冷艷鋸”: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著上戰場?

編者按:《三國演義》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說到(關)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筆者用瞭十七年的網名也叫冷艷鋸,下面冷艷鋸就說說冷艷鋸吧。 長木柄上安裝有刀身的兵器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的商代晚期,反卷的刀頭有效地阻止瞭木桿向前推移。筆者認為這就是偃月刀的雛形。▼故宮博物院藏商代後期卷首闌裝長柄大刀長31厘米,刀背有三穿以裝柄。

▼洛陽博物館西周三銎卷首青銅長柄大刀長30厘米,刀背有三銎以裝柄。

進入到戰漢鋼鐵時代後,馬上長兵器中的槊和戟的位置比較重要,因馬具不完善,騎兵腳下缺乏支點,長桿刀並不能滿足一般戰士的需要,但是仍然出現瞭一些猛將可以在馬上使用的七尺大刀。文字記述中有《隴上歌》中所稱頌的西晉至十六國陳安(?—323年),就是同時使用長刀和槊兩種兵器乘馬作戰。歌謠中說陳安作戰時“䯅驄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晉荀勗律尺一尺約合現在23厘米,7尺大刀全長在161厘米,在馬上與全長414厘米的蛇矛相比,長桿刀在戰陣中能發揮的作用很小。詳情請見以前的文章:《兵器譜|丈八蛇矛到底是一丈八尺還是一丈零八寸?說說中國古代長騎槍發展史 》實物請參考東晉長柄大刀頭,全長46.5厘米,江蘇鎮江東晉墓出土。

同類器型連綿不斷的發展的長柄大刀器型是偃月刀定形出現的根本。唐代《重修玉泉關廟記》記述瞭漢代關羽幫助隋代智大師興建玉泉寺的傳說:“(關羽)生為英賢,沒為神明……邦之興廢,歲之豐荒,於是乎系”(《全唐文》卷六六四)。筆者認為大約在隋唐時期,關羽已經開始被神化。宋代孟元老在 《東京夢華錄·京瓦技藝》說:“ 霍四究 ,《說三分》,就是講三國故事,關羽作為漢末三國中的重要人物中進一步地走上瞭神壇。宋代掩月刀的形象主要來源於《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該書在《器圖》中說:歷代異宜,形制有異,今但取當世兵機,繪出其形,紀新制雲。有人理解“新制”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這明顯是妄言。《器圖》中進攻性武器有哪一色不是經過多年對抗防禦性武器的積累和演變?又有哪一色是天上憑空掉下來的武器?筆者先找幾個經典的線描圖作為對比:作為武器的偃月刀能在明代華麗到這個程度是兵器史上罕見的,這並不算一般的武器,而是關羽忠義附體的精神化身。▼宋人畫掩月刀《武經總要》隻有龍吞為飾:

▼明人畫偃月刀《武備志》除龍吞外,刀面飾火珠紋,文字上掩月刀已經變化為偃月刀

▼明人畫偃月刀《籌海圖編》系傳抄摹寫

▼清人畫偃月刀《皇朝禮器圖示》隻有龍吞為飾。

▼清人畫偃月形武科刀《皇朝禮器圖示》清代典籍中可不叫偃月刀。

相信不用我說,很多朋友都能看到這裡的偃月刀形制至少有兩個類型:一種有很長且復雜的刀鐏;一種則是很短刀鐏。鐏就是柄下端的金屬帽,銳底為鐏。鐏是幹什麼用的呢?有朋友會說短鐏會方便插在土地上,另外也能翻過來當武器使用,可笨重的長鐏的主要用途呢?在以前的文章中筆者談起過見過真傢夥,誰還信古代武將用幾十斤兵器?中舉重若輕的秘密:配重。很明顯那些有著配重長鐏的“偃月刀”根本不是實戰器,是正經的武科刀,作用類似於杠鈴。

▼圖中的實物武科刀據稱是明末盧象升練武所用:

《明史卷247 劉綎傳》中說: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明代一斤約合現代1.193市斤,換算過來劉綎的大刀約合現在市斤143.2斤。確實是非常沉重的,並非虛言,劉綎能使得動,可沒說上陣會用這個呀?評話小說和文人書籍傳抄中的混淆造成各種偃月刀器型在大眾中的混為一談。我們再看幾個典型的例子:《水滸傳》中描寫丘嶽的兵器:撒朱纓、水磨桿、龍吞頭、偃月樣、三停刀。什麼叫三停刀?評書裡說是刀頭三尺三寸,刀桿三尺三寸,刀鐏三尺三寸,總長九尺九寸。這不就是誇張形容的武科刀嗎?難怪他出場不久就掛瞭,拿杠鈴上戰場,分明就是去送人頭。《籌海圖編》對偃月刀的描述:使刀無如倭子之妙,然其刀法有數,藝高而能識破者,禦之無難。惟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以此為第一。這段的描述就很可疑,到底說得是用實戰器還是武科刀呢?這應該是鼓舞士氣的說法,因為破倭殺敵,用的是團隊的力量“鴛鴦陣”,而不是偃月刀。他後面還有一句還是比較真實的:馬上刀要長,須先過馬首,後過馬尾方善。其實偃月刀還有第三個類型,要知道第三種類型什麼樣,看什麼書都不夠用瞭。很簡單看實物吧!如看刃的薄厚及與柄的連接狀態等項,文物會說話的。

▼山東刀友藏品清代實戰刀,刃長71厘米,最厚處約0.9厘米

▼筆者舊藏明代儀仗刀,刃長56厘米,最厚處約0.6厘米。

筆者看瞭數以百計古董偃月刀實物做瞭總結,認為這三種形制是處於並存狀態的。實戰器:刃多起脊,大小依使用者體力而定,刀刃和柄木連接穩固,刀柄多為卵圓形,抓握指向性強,南方的偃月刀刃體較小,與柄連接方式多為銎管式。北方偃月刀刀體較大,與柄連接方式多為插入式結構。地方特色明顯,陜西地區所出同治X年款大刀非常具有代表性。儀仗器:平造或起薄脊,註重裝飾,刀柄多為正圓形,不大註重與柄木的連接的牢固度。演武器:武科刀:全鐵制造,徒有偃月之形,誇張巨大尾鐏,註重配重關系。筆者覺得各類兵書是一定要看的,但實物更要關註,親愛的讀者您說是吧?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冷艷鋸,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