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主要內容

凱恩斯繼承瞭劍橋學派的分析方法,從資產選擇的角度來考察貨幣需求。凱恩斯認為,貨幣具有完全的流動性,而人們在心理上具有對流動性的偏好,即人們總是偏好將一定量的貨幣保持在手中,以應付日常的、臨時的和投機的需求。因此人們的貨幣需求就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 liquidity preference)。他將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稱為流動性偏好,所以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也被稱為流動性偏好論。

凱恩斯進一步分析,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或人們的貨幣需求是由三個動機所決定的,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相應地,貨幣需求也被分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

(1)交易性需求。交易動機是指人們為瞭應付日常的交易而願意持有一部分貨幣的願望。這是由於貨幣的交易媒介職能而導致的一種需求。由於收入的獲得和支出的發生之間總會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在這段間隔內,企業或個人固然可以把收入轉換成貨幣以外的資產形式加以保存,但是為瞭支付時的方便,仍必須持有一定量的貨幣。基於交易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就構成貨幣的交易性需求。它主要取決於收入的大小,並與收入的大小成正比。

(2)預防性需求。預防動機是指企業或個人為瞭應付意外、臨時或緊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貨幣的動機。凱恩斯認為,人們出於交易動機而在手中保有的貨幣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事先確定的。但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不確定的支出和購物機會,為此,人們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貨幣在手中,這類貨幣需求稱為貨幣的預防性需求。它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

(3)投機性需求。投機動機是指人們根據對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測,需要持有貨幣以滿足從中獲利的動機。由於利率的變化將造成證券價格的升降,這使得人們有機會在貨幣與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由這一動機產生的貨幣需求稱為貨幣的投機性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取決於利率的高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