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原文:

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世說新語·品藻》

翻譯:

桓溫年輕的時候就與殷浩齊名,所以常常有競爭之心。桓溫問殷浩:“你和我相比,誰強些?”殷浩回答說:“我已經和自己打交道很久瞭,寧願作我!”

背後的故事:

桓溫和殷浩,很小的時候就是一對“共騎竹馬”的好朋友,他們生活在東晉時期。

桓溫為人豪爽,姿貌偉岸,風度不凡,勇猛威武,又是忠良桓彝之後,因此被召為晉明帝的駙馬。

朝廷封他為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

庾翼病逝後,他又出鎮荊州,都督六州諸軍事,徹底掌握瞭東晉在長江上遊的兵權。

可謂是當時的“人生大贏傢”。

而殷浩“識度清遠”,少有美名,尤善清談玄理,所以,深受當時風流辨士們的推崇。

起初,他執意隱居荒山,整整十年,任何人征召他、請他做官,都堅決不出。時人以為“奇貨可居”,紛紛把他比作當代的管仲、諸葛亮。甚至有“深源(殷浩的字)不起,當如蒼生何”的說法。

最終,因為當時輔政大臣司馬昱懇切言辭的感召,殷浩才決定出山。

由於他有極高的聲望,又能讓朝臣欽服,所以,被司馬昱視為心腹。

故事的轉折發生在永和三年(347年),這一年桓溫溯江而上,消滅瞭長江上遊的成漢政權,權勢、聲望變得空前強盛,就連朝廷都不敢不對他忌憚三分,生怕他尾大不掉。

司馬昱為瞭抑制桓溫,隻好搬出此時擔任揚州刺史的殷浩來,讓他與桓溫抗衡。

於是乎,桓、殷兩人從從小的朋友變成瞭一時瑜亮,彼此猜疑,相互不和,形成瞭當時朝廷的兩股勢力。

永和五年(349年),東晉對頭——後趙皇帝石虎病死,北方形勢大亂。

鑒於大好機會,桓溫請求北伐,甚至已經做好瞭進取的準備。但此前,因為桓溫在自己的治地自行募兵、調糧,已引起朝廷對他“不臣之心”的猜忌(實際上,此時的朝廷也不太能指揮得動他瞭),所以,朝廷不理桓溫請求,而派外戚褚裒北伐,結果失敗而歸,褚裒也羞愧而死。

永和六年(350年),冉閔稱帝,與後趙分庭抗禮,北方形勢更亂。桓溫再次請求北伐,屢次上表,朝廷還是愛理不理。於是,桓溫親率五萬大軍順流而下,做出逼宮之勢。這可嚇壞瞭司馬昱。

為瞭防止桓溫坐大,危及中央,司馬昱再一次錯誤地把北伐的任務交給瞭一介文臣——自己最倚重、信任的殷浩。

文臣掌兵,結局是可想而知的——此後幾年,殷浩數次北伐,但都屢戰屢敗,軍糧器械也消耗殆盡。

聽到消息後,桓溫當然是最氣憤的(當然我們也能理解他的這種氣憤)。於是,他利用群臣怨恨,上疏嚴厲指責殷浩的失敗,陳列其罪狀,要求貶斥。

“禍是自己闖出來的”,司馬昱逼不得已,隻好將殷浩廢為平民,並加以流放。

於是,從此以後,整個朝廷,桓溫大權獨攬,再也無人能與之抗衡,東晉歷史進入瞭桓溫北伐的時代。

這則對話便發生在這個時候。

分析:

此時,桓溫正處於人生頂峰,志得意滿;而殷浩則是從頂峰跌落到谷底,心如死灰。

這時候,桓溫問出瞭這句“卿何如我?”——“此時的你和我相比,怎麼樣呢?”

問得那麼直接,露骨,咄咄逼人,絲毫沒有給對方留退路。

我們甚至能想象到桓溫當時是怎樣的沾沾自喜、不可一世。

這份“競心”真是表露無遺。

那麼,這麼刁難的問題,一般人會怎麼回答呢?

無非是兩種情況:

①、“我不如卿”——雖然是明哲保身,卻顯得卑躬屈膝,低聲下氣。

②、“卿不如我”——雖然保住瞭面子,卻無疑是把自己往火坑裡推。

而殷浩是怎麼回答的呢?

“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我已經和自己打交道很久瞭,寧願做我自己!”

這個回答妙就妙在他獨辟蹊徑,繞開桓溫預先設好的“陷阱”,“迂回包抄”,最後打瞭場漂亮的“反擊戰”。

孔子曾經說過:“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盡管處境艱難,此時,身為士人的殷浩還是鏗鏘有力,義正辭嚴地傳遞出他“絕不屈志於人”的信念。

感悟:

我們的生活,不也正是如此嗎?和桓溫一樣懷“競心”、“比較之心”的人比比皆是。正因為隻看得見別人的好,於是,在生活這座“大醫院”裡,“每個病人都渴望著調換床位,這一位願意面對著爐火呻吟,那一位認為在窗邊會治好他的病。(波德萊爾)”有幾個人願意做自己呢?殊不知,“我與我周旋久”,自己才是自己的真實所在。

想起一則哲理小故事中的諄諄教誨——“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我們依然是無價之寶。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是啊!我們是獨特的。又何必盲目攀比,自尋煩惱;拼命羨慕他人,徒增憂傷?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人生,不論是好是壞,一直都是自己默默陪著自己繼續走下去。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也隻有自己才可以改變自己。那麼,為什麼不瀟灑走一回,揚眉吐氣地活出自己的風采呢?

“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彩蛋:

後世愛國詞人辛棄疾多次在其詞中化用這句氣沖鬥牛的話——“寧作我,豈其卿?”(《鷓鴣天·博山寺作》);“翁比渠儂人誰好?是我常、與我周旋久。寧作我,一杯酒!”(《賀新郎·用前韻再賦》)。無一不抒發出作者追求真我、獨立不阿、絕不屈志附人的決心。我想這也正是殷浩這句話蘊含的深刻底蘊所在吧!

原回答地址:閑愛唐詩靜愛詞:如何理解“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一個努力又認真的微信公眾號:xatsjac

品味傳統文化之美,

為您,千千萬萬遍。

歡迎關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