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像什麼?

本文內容由公眾號「嬰幼兒心理」提供專業的嬰幼兒成長百科 | kidslab

(文:喬喬/編輯:喵萌)

時間是什麼?寶寶們怎麼理解時間呢?時間不能用手抓住、不能看見顏色,也不能不能舔一舔嘗嘗味道。時間的唯一體現,就是通過一件事物的消失,或者另一件事物的出現。所以,時間與其說是“一個東西”,不如說是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順序關系,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那麼,我們是怎麼理解這麼抽象的東西的呢?

當小編年紀還小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們一旦開始講授復雜的科學或者數理知識,小編和同學們的臉上就會掛上錯愕的表情。這個時候,老師往往會給我們打一個比方。

對的!打比方!隻要找到一個合適比喻,再難的東西也會變得很好理解啦。

打比方的道理,我們的老祖宗很早的時候就明白瞭,並且潛移默化地應用在語言和習俗中。在“概念隱喻”理論中,科學傢們把隱喻能力設置為人類的一種基本的認知能力。人們在生活中會接觸抽象的概念,也會接觸不那麼抽象的、具體的事物。當它們擁有相似的結構,並且我們不得不認識那些抽象概念的時候,我們會借用一些相對熟悉的事物的“結構”來“打比方”。

人們都會使用什麼東西來為時間打比方呢?最多的是人們每天生活在其中的時間瞭。舉個例子,人們會說,“離下一趟火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這裡,人們下意識地對時間做瞭一個隱喻:“長”本來是形容空間中物體長度的形容詞,但在這裡卻被用來形容時間瞭。也就是說,時間被“隱喻”成瞭空間。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談到過去時,人們往往使用和後側空間有關的詞匯(回頭,回到過去,回望,back then)。

怎麼樣,聽起來像不像一個行人走在大路上時,想要指代位於自己後方事物時的樣子?在這裡,時間也被比喻成瞭空間:這就好像是有一個人行走在“時間”的小徑上,在他的面前是沒有走過的小路(相當於沒有經歷過的時間),而在他身後事已經走過的小路(相當於已經經歷過的時間)。

除瞭空間以外,時間還被比喻成瞭各種各樣的東西呢。

在一項研究中,實驗人員搜集瞭中文和英文的時間表述中可能出現的隱喻。使用內容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總結出瞭這11種時間的喻體:

←1. 有價物:

金錢、獎勵2. 驅動者:魔術師、鞭子→

3. 動體:流水、賽車

4. 工具:尺子、測量器

5. 效應或影響:忘情水、收獲

6. 容器: 大海

7. 檢驗者:法官、鏡子、試金石

←8. 空間:

長長的路9. 狀態:

永恒、圓環、書、歌、歷史→

10. 人老師、吝嗇鬼

11. 主宰者與被主宰者主人、仆人、使者、奴隸

兒童何時能夠隱喻時間?

研究者們采訪瞭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測查他們能否理解上述關於時間的隱喻。研究者會根據喻體的特征,編寫一個有關時間的小故事,讓小朋友在故事的最後填空。比如這個故事,“小明學習非常努力,他總是抓緊一切時間認真學習,因為他知道時間非常寶貴,就像____一樣。”

結果,有的小朋友明確地表達出瞭時間的比喻,有的小朋友則沒有get到點。對各年級組的成績分析顯示,小學一二年級的兒童,在整體上還不具備“用別的語意域的概念來隱喻性地表征時間”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三年級才開始具備,六年級的時候就能夠適當地使用隱喻來喻指時間啦。

在以上11種隱喻中,兒童使用最困難的是“改變者”、“檢驗者”和“效應”的隱喻,而使用最好的是“空間”和“人”的比喻。看來,越是小朋友熟悉和不那麼抽象的概念,小朋友使用起來越得心應手。

一個小遊戲:

今天傢長們可以問問自己傢的小朋友,你覺得時間像什麼?看看小朋友們有什麼精彩的回答~

專業的嬰幼兒成長百科

↓ 你還可以看一看 ↓

點擊文章標題即可查看

❤ 孩子什麼時候學會關於時間的知識?

❤ 成長,我們免不瞭要說告別~

❤ 我們為什麼記不住2歲以前的事情

更多精彩請掃描文末二維碼關註

本文參考資料:

[1] Stites, L. J.,& Özçalışkan, Ş. (2013). Teasing Apart the Role of Cognitive and VerbalFactors in Children's Early Metaphorical Abilities. Metaphor and Symbol, 28(2), 116-129.

[2] 周榕. (2003). 兒童時間隱喻能力發展趨勢初探. 現代外語, 26(3),221-231.

[3] 周榕, & 黃希庭. (2000). 時間隱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 現代外語, 23(1),58-66.

【說明】文章內容為嬰幼兒心理公眾號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如有意見和建議歡迎向我們提出。

圖片來源:www.topit.me, http://500px.com/flow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