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腰射、行進射擊、沖擊

老生常談的問題,很早以前就想過寫點兒什麼瞭,因為最近扯到瞭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上所以弄瞭這篇玩意兒,本來周五進度就差不多瞭結果因為各種事情拖延。。。

基本上已經完工瞭,好久沒寫長文…


1950年入朝的部隊的戰鬥力不用我說吧,壓制不住主要還是掩護火力不足、志願軍武器裝備落後、美軍戰鬥素養合格(至少相比國軍)等綜合原因造成的。

“在這種行動中”——證明美軍在正常情況下有實施行進間射擊,具體與文末的wiki相呼應

這張圖承接上上張圖

這本裡有一堆相關描述。已經很好地描述瞭

蘇軍演習81華北大演習

詳情自己看

渣渣小強:筆記-到處搜集的軍教片分享-3 尤其是第一個

如圖註意這也是美軍相關示意圖的典型配圖

如圖,典型配圖

開火火光這都看不到的話我隻能說有些人就不要BB“如何打仗”瞭


接敵數秒內蹲姿腰射壓制,連射幾十發。作為一個看過無數完整的美軍交火視頻和當事人闡述的人,我隻能說這就是美軍日常在做的。

“你就往那兒潑子彈就行,然後用支援火力解決敵人”、“火力壓制就可以瞭”的話我實在是聽過無數瞭。當然,對某些英文機翻一下或者查一下詞都懶的人,我就不強求給你靠聽力和看完漫長而枯燥無聊的一堆交火錄像瞭(半小時以上),這種人還是繼續通過流行文化來建立“軍事常識”吧。

這兩張圖和下面的網頁截圖是同樣的內容

上面M60這幾張圖出自:

自己留意封面,眾所周知的美軍在越戰中的各種全自動壓制我就不說瞭

筆記-軍教片5-美軍步兵分隊 這個61年的視頻在這兒Infantry Operations (_Rifle Platoon in the Attack_) 1961 US Army; The Big Pictur

可以明確看到,“fire and maneuver”的原則、各種躍進等是結合使用的,行進間射擊和行進間腰射二者並不沖突(如果你覺得抬槍瞄準到發射那0.5秒能有多少精度的話那麼麻煩點一下右上角叉叉)。事實上這些步兵作戰的原則在我看過的任何軍教片、條令、戰例中都是根據不同情況使用的,是相輔相成的手段。

另外補一句,如果有人覺得“因為我並沒有閑到在按瞭N次暫停才截到開火瞬間還給每張圖的開火煙塵與火光打個圈” 這一點不合理的話,麻煩去看原視頻;如果覺得原視頻太長不看或者自己看不懂的話,那麼麻煩點一下右上角叉叉,我對與這種快餐愛好者交流沒有興趣。

美軍軍教片

對實戰中的越野條件稍有認識就知道上文提及的蘇軍的T62、BMP、T34行進間射擊和美軍的乘車射擊——是多麼的“精準”,自己隨便找個演習的視頻看,實戰中坑窪地褶植被到處都是,那個年代的穩控你們比我清楚。

註:乘車沖擊時在車上射擊本質上也是追求沖擊速度並且不浪費沖擊分隊本身的火力的體現,壓制射擊本身就是作戰的重要部分,雙方的士氣也是,火力/掩護分隊等其他分隊也要各司其職。總之,具體根據情況不同有很多不同,進攻牽涉到的機動和壓制方式多瞭去瞭,進一步展開的話怕是要截幾本書的圖。


留意巴頓的原話:“the positive action of shooting provided self-confidence to the soldier, and the enemy's defensive fire was reduced in accuracy, volume and effectiveness. Patton recommended that the rifleman carrying "that magnificent weapon", the M1 Garand rifle, should fire his weapon every two or three paces, holding the weapon at his shoulder if desired, but a lower position between the belt and armpit was "just as effective".”

事實上行進間射擊中,腰射和抵肩射擊都是可以的,根據我看過的資料,通常是二者並用的。

自己看後面的人的姿勢

wiki的相關詞條,信息可靠與否有reference自己看,二戰前什麼的不說,巴頓將軍總認識吧,二戰中美軍、澳大利亞對其的認識自己看瞭。


德軍

https://www.zhihu.com/video/969269767097585664

奧地利小哥的資料基本到位瞭

這個視頻的介紹裡附的MG42的腰射後坐力實測在下面這個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69269880197967872

總體上還是可控的,壓制是沒問題,殺傷就要取決具體情況瞭。

老外的討論,不過該帖的回復中的好幾個視頻已經失效瞭。

德軍

下面本來應該再寫點註釋的,先不寫瞭歇會兒。

現在補上總結和個人看法:——現在基本寫完瞭可以看瞭。。。



看法和吐槽

可以明確看到,“fire and maneuver”的原則、各種躍進等是結合使用的,行進間射擊和行進間腰射二者並不沖突(如果你覺得抬槍瞄準到發射那0.5秒能有多少精度的話那麼麻煩點一下右上角叉叉)。事實上這些步兵作戰的原則在我看過的任何軍教片、條令、戰例中都是根據不同情況使用的,是相輔相成的手段。

另外補一句,如果有人覺得“因為我並沒有閑到在按瞭N次暫停才截到開火瞬間還給每張圖的開火煙塵與火光打個圈” 這一點不合理的話,麻煩去看原視頻;如果覺得原視頻太長不看或者自己看不懂的話,那麼麻煩點一下右上角叉叉,我對與這種快餐愛好者交流沒有興趣。

反正以上內容中,行進間射擊和抵近射擊都有(中文+英文hip fire、marching fire,hipfire的幾種動作在MG34/42、M60的資料中已經明確瞭),我一直兩次在某個群的發言都是都明確涉及瞭好幾種情況,某兩個人選擇性無視還打嘴炮我也沒辦法(如果某人是因為英文看不懂直接跳過那些部分,那我就更呵呵瞭)。非要以為我會把行進間射擊和抵近射擊搞混,然而根本沒弄清楚我在嘗試糾正本質上的誤區(見下文)。

有乘車沖擊和步兵乘坦克沖擊時射擊的內容 是因為我故意把乘車沖擊時的步兵乘車射擊+地面載具平臺的行進間射擊 也加進來瞭,因為我認為他們本質上的認識錯誤是對壓制射擊缺乏認識。

對實戰中的越野條件稍有認識就知道上文提及的蘇軍的T62、BMP、T34行進間射擊和美軍的乘車射擊——是多麼的“精準”,自己隨便找個演習的視頻看,實戰中坑窪、彈坑、地褶、植被到處都是(我知道很多人對這點沒概念),那個年代的穩控你們比我清楚,蘇軍1200米T62行進間射擊能有什麼精度自己找資料。按照子彈落到敵人身旁才有壓制效果的論調在80年代前的這些射擊也是扯淡,所有現實中的戰例和這些作訓條令和編寫這些的軍隊高層都是SB,無數軍人從死人堆裡總結出來的經驗當然不如流行的遊戲和電影中的突突,他們的智商也不如80後90後-:)的論調。

留意巴頓的原話:“the positive action of shooting provided self-confidence to the soldier, and the enemy's defensive fire was reduced in accuracy, volume and effectiveness. Patton recommended that the rifleman carrying "that magnificent weapon", the M1 Garand rifle, should fire his weapon every two or three paces, holding the weapon at his shoulder if desired, but a lower position between the belt and armpit was "just as effective".”

"just as effective"

事實上行進間射擊中,腰射和抵肩射擊都是可以的,根據我看過的資料,通常是二者並用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質上論證的是(同時也是流行文化毒害極深的大眾的誤區):

1 追求沖擊速度的情況下,沖擊的同時保持沖擊分隊的速度和火力卻不求高精度以作為壓制火力的一部分;

2 精度差的火力壓制在實戰中是有效的,當然結合具體情況具體有很多不同。

3 小白們對實戰中的C3(指揮控制通訊)、士氣、地形、任務等毫無概念,而我不可能展開講清楚因為這內容實在太多太復雜。

——事實上如果翻回記錄我一直也在論證這幾點,當然某些人為抬杠而抬杠、為撕逼而撕逼、斷章取義、故意曲解、從頭到尾論據沒有光靠一把嘴YY的潑猴行為,我實在是懶得、懶得和這些基本方法論和價值觀都缺乏的“軍迷”進行深入的討論。


稍微抽象化:

現實中火力壓制是步兵作戰的 基本、重要、關鍵手段和原則(我覺得我這個重點已經劃得很清楚瞭),也稱得上是軍事原則而非局限於步兵作戰。步兵的正面firefight中這幾乎是大部分戰術施展的先決條件。同時,很多時候的火力壓制是對精度要求很低的實戰中找到防守中在遮蔽物之間若隱若現的敵人並且在射擊窗口內瞄準和擊中是非常困難的,此時火力壓制的目標通常是一個很大的面目標(自己聽美軍治安戰錄像的壓制命令,基本是以林木線和一排房子為單位),當然最好也是精準的火力和壓制火力相結合。具體展開的話我過一段時間會發一篇文章涉及。——該文章已更新http://zhuanlan.zhihu.com/p/35776510

沖擊的執行是有先決條件的,除瞭掩護/火力分隊外,還有助攻、破障等分隊,以及各類支援火力如徐進彈幕、煙霧等。稍微展開來說就是:沖擊分隊可能已經結合各種躍進方法作瞭一定的機動各種機動樣式結合使用;敵人的火力點可能已經被摧毀一部分,掩護分隊和支援火力可能已經把造成一定殺傷並敵人壓制,敵人甚至無法分清周圍的彈道是掩護分隊火力的較射還是沖擊分隊的壓制等。把視角局限在”沖擊分隊妄圖通過行進射擊以壓制敵人“是不全面的,也暴露瞭這些人本身對作戰就缺乏概念。

現實進攻很多時候追求沖擊速度(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才會選擇沖擊。這一點我再展開的話又能截一整本書——事實上在4月15日我才跟人扯過這個問題。沖擊本身就是追求速度的一種戰術選擇,以達到給予敵方壓力、保持進攻銳勢和協同、讓敵人沒有時間反應、讓己方迅速通過敵人kill zone/殲敵區”等“。總之,沖擊不但合理而且常用具體展開的話我過一段時間會發一篇文章涉及。

至於執行沖擊任務並且行進間射擊的分隊,重點不在於是乘車沖擊+步兵乘車射擊、還是步兵徒步沖擊+行進間射擊、還是載具裝甲平臺缺乏精度的行進射擊,本質上這都是用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使用沖擊,輔以行進間射擊。用小白的話說,都是”站起來當靶子和不顧精度的瞎開火“,我在這裡擺出來是因為這些戰術的本質上都是相通的,且都是符合軍事、戰鬥和條令的原則的,進而證明散兵線直接果斷的沖擊和行進間射擊壓制(對精度要求較低)的合理性。

當然這裡其實還有很多情況要考慮,而小白日常會忽略的但確實是潛在的使用沖擊/行進射擊 的原因之一。比如西方條令和智庫對蘇俄的日常吐槽之通訊手段(由於蘇軍缺乏單兵無線電,下車以後班長排長對下級單位的指揮控制和通訊受限,甚至會“一旦步兵下車和展開,即使是撤退命令的傳達和執行都會有難度”)、指揮控制手段(別跟我扯信號槍、哨子、手語旗語等我知道這些玩意兒)、士官比例(即使是剛出的RUSSIAN NEW GENERATION WARFARE HANDBOOK 中也明確指出烏克蘭內中的俄軍依舊缺乏士官,難以以組和班為單位執行復雜的戰術和指揮控制和排長壓力大所以有時候還不如采取簡單而看起來粗暴的戰術)、士兵受訓度(類似於上一條)、強調兵力密度以至於遮蔽物和戰鬥地域不足以讓其展開、地形(比如無法同時充分展開掩護分隊和沖擊分隊,或者掩護分隊無法提供有效掩護等諸多情況)、雙方士氣、雙方支援火力(防守方佈置上攔阻射擊和炮兵目標參考點,你在那兒悠哉遊哉地逐次躍進,簡直喜劇)、任務需求(突襲、時間限制)(考慮到快餐閱讀文化的盛行,無數人在跟我討論時都會忽視這個”字;故我在此強調這個字,表明要考慮的因素多瞭去瞭,可能某些可能連fire and maneuver的原則都搞不清楚的人想不出/想不明白這個“等”意味著什麼,而且對上面我提到的舉例也很難理解,我都不覺得奇怪。總之,麻煩不要通過流行文化來YY打仗)。

再稍微拓展一下。

行進間射擊的衰落是肯定的,就當今來說我能確認的也就俄軍依然保留。目前的戰爭、戰鬥形式、裝備、士兵素質、C3手段等都與當年有較大不同。但是,這種戰術在歷史上無疑是有不低的地位的,絕非“個例”和“條令與作訓部門的幻想”。就以資料最好找我看的最多的美軍來說。行進間射擊在70年代已經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乘車沖擊(主要分為在目標前下車和乘車越過目標位置,事實上以往運用行進間射擊的大部分情況都被乘車沖擊替代瞭)和大量的乘車戰鬥內容(APC和IFV沖擊時的乘車射擊的各種內容)、幾乎所有時候都運用fire and maneuver的方法,同時明確禁止瞭一定距離上的步兵橫隊立姿沖擊。唯一說得上是高速沖擊的內容是“短距離躍進沖擊”,並且能不用則不用。

PS:步兵基本的火力與機動原則實在是過於爛大街這裡不再展開,雖然很多人看過但並沒有完全理解

條令封面在上文已經發過瞭

即便如此,同期的華約陣營則依舊保留同樣的內容,雖然也是乘車沖擊為優先手段(這一點我覺得過於基礎資料到處都是我就先不放瞭時間太晚瞭),一般下車沖擊都是在破障、敵反坦克火力過強、地形受限等條件下使用。

至於到現代,據我所知美軍是明確禁止(士官會直接罵這樣做的士兵)不用瞄準器瞄準便射擊(比如探槍出掩體射擊,但是註意,這種射擊法在很多近戰環境中是有正規單位訓練和使用的,詳情不展開)和正常交戰距離上使用步槍全自動射擊的行為的。而這個轉變的時間節點,看過一個觀點(隻是個saying不要在意)是跟美軍步槍(沒錯我說就是ZZ的M16A4和M4)的換裝時間大致吻合的。


無疑,具體用哪種手段是指揮官根據自己所掌握知識和具體情況使用的,很多東西是相輔相成互相結合的。而且,戰鬥的樣式本來就多種多樣,不存在萬金油的標準答案,要知道一種情況下的對應戰術,算得上正確的答案可能有多種(論指揮的藝術)。

以上提到的這些本質上這些都是符合戰鬥/軍事原則的戰術,隻要符合戰鬥和軍事原則並且正確運用,它們都是合理的。我相信即使是今天,隻要正確地運用,行進間射擊依舊不失為有效的做法,雖然當今很多時候有更優的方法能替代之(就比如用乘車沖擊替代)。

這些內容想要理解和學習都需要非常系統的知識和長久的積累。

統計和量化分析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不過比靠著流行文化YY打嘴炮高到不知哪裡去瞭)。


以下是進一步的吐槽和牢騷:

敵方陣地(排以上)是個面目標,你再飛子彈不可能“全部”飛到300米外/從面目標頭頂很高地飛過;另外,這種腰射並不是一直處於跑步狀態,條令上來說隻有最後幾十米是沖鋒,前面處於快步走,某些人連常用的動作都沒搞清楚就不要靠想象說話瞭好麼?當然不同情況不一樣,300米外步兵就下車的話那可能是交替掩護掩體之間快速躍進而隻由沖擊分隊內的掩護組射擊

行進腰射基本是點射,沖擊時,在200米外甚至100米外立姿快步走而非疾跑是不奇怪的,體力在這裡是關鍵的考慮因素(再次強調是整個沖擊分隊的體力,不是光看一個“步槍兵”,指揮控制、協同這些因素是戰鬥、戰役、戰爭中的關鍵)。

敵人可不知道打來的子彈是進攻方的火力支援/掩護分隊打的 還是 沖擊的分隊打的,這本來就是戰爭迷霧的一部分,當突突玩傢以為敵人沖擊分隊在愚蠢地行進射擊時敵人正確和有效部署的掩護分隊可能就把你崩瞭。

就連“班長找不到班裡的一個組在哪的美軍現代治安戰日常”也是戰爭迷霧,一群缺乏士官、C3(指揮控制通訊)手段落後的人展開在幾百米的正面全部發揮當代流行文化中突突玩傢的主觀能動性一群人瞎跑,還美曰“任務是指揮、躍進”,這些論調的人怕是連掩護躍進的方法都沒完全掌握,靠嘴炮指揮?

至於士氣和戰爭迷霧的互相影響,舉個極端例子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士氣,除瞭士兵素質原因外,還有C3、戰爭迷霧等綜合原因(什麼後排看到前排後退以為是大勢已去然後兵敗如山倒日常balabala),詳情也不展開因為我認為這也是非常常識性的問題,如果這都不瞭解建議點右上角。截圖引用的文章中關於美軍的幾個戰例就是兇猛火力壓制下快速進攻並且保持銳勢,使敵人措不及防、混亂失控兵敗如山倒的典型。

我覺得我從頭到尾都在說這隻是一種狀況,某人非要說我“一棍打死”也沒辦法,事實上我過去的幾周才告訴過別人完全盲目的壓制和不滿足沖擊條件發起的沖擊都是無效的,而且不知道是誰在“一棍子打死”和“斷章取義”,堪稱打滾和半句幹活沒有全靠YY和嘴炮的典范。如果你們非要把視角局限在“敵人狀態良好,我方隻有一個沖擊分隊進行行進腰射”完全無視其他情況和進攻方的力量等其他因素的話,我隻能說這樣扯皮沒有討論意義 ——“而就像很多無意義的sibi扯皮一樣,由於缺乏對應知識面瞭解,嘴炮的同時把話題轉到並局限在自己瞭解的一個點上(通常是流行軍事文化中的單件裝備),好比日常‘冷戰變熱’迅速轉到’xx坦克穿深抗穿、XX戰鬥機爬升率等‘的牛仔對決,我真的是覺得沒有跟他們扯下去的意義。


明天繼續更新


emmm今天下午發現的一篇我本應早就看過但實際上丟在收藏夾裡塵封瞭近兩年(收藏以後就忘瞭)的文章,完全貼題。

班組自動武器漫談(一):“Marching Fire” 與“Assault Fire”

半夜才有空看,興奮得不睡瞭,在經過原作者同意後現在引用一部分,截圖發上來。

跟我的論據有一部分重合內容,不過總體上跟我的相照應和互補(而且有翻譯),邏輯和觀點都很好且論據強而有力,建議看原文。


補上近年美軍對assault fire的術語定義:

assault fire (JP 1-02) — 1. That fire delivered by attacking troops as they close with the enemy. 2. In artillery, extremely accurate, short-range destruction fire at point targets. See FMs 7-8 and 71-123.


以下主要截出戰例。

“進攻中的志願軍步槍手時常在腰際開火”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