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維思考,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如果覺得有用的話,幫忙點個贊哦,點贊也算是正向反饋哦,謝謝大傢

思路不對,努力白費!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帶著關張到處流竄,狼狽不已,從組織組織結構來講,這個團隊,有夢想(復興漢室),有執行(關張萬夫不敵之勇),為什麼混的如此之狼狽?答案就是:缺少擁有正確思考的大腦!

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思考也有高低之分,關張的思考是,誰讓哥哥不爽就砍掉他,劉備的思考是籠絡好人心,搞好關系,但這些距離他們的夢想–復興漢室有一個銀河系那麼寬的鴻溝,難以跨越!

諸葛亮就來彌補瞭這個鴻溝,給團隊帶來瞭升維思考,關張 再進行 降為執行,事情就成瞭。

對於現實社會中的我們來講,如果你能理解思考問題的維度有高低,並且不斷嘗試升維思考,你的深度思考能力一定會有質的躍升。

那麼,怎麼訓練自己的升維思考能力呢? 形式其實有很多很多,對於團隊而言,我們是通過內部研討會的方式進行提升,以下是我對於我的團隊進行組內培訓的課件,供大傢參考:

對於個人而言,可以自己看看“五維思考”,也可以平時多讀讀相關的書籍,相關書籍已經整理出來瞭,大概的清單如下:

讀書清單

大傢可以自己去下載,如果不想一個個下載的話,我已經打包好瞭,可以直接一次性下載。

鏈接:

提取碼:jq2y

遇到問題時,有的人很快就能想明白,有的人需要很久才能想明白,還有的人始終都想不明白。而且,那些很快就能想明白的人,發現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很難幫到那些始終想不明白的人。

為什麼?

因為他們看問題的維度不一樣。

高維的人,很容易就能理解低維的人;而低維的人,可能永遠沒辦法理解高維的人。

這與你的出身無關,與你的財富多少無關,甚至與你的教育程度無關,隻與你一路走來養成的思考習慣有關。

思考問題,確實有維度高低之分。在商業世界,我們看待同一件事情,有零維到五維六個視角

《三體》裡面的降維打擊也許就取自與這個理論吧。

零維到五維思考模式

零維(戰術維):把當下做到極致,美好自然呈現

零維,在幾何學上就是一個點。

點,是孤立的,是與外在世界隔絕的。守著這一點,你將無處可去,也無處可退;你不知道機遇在哪裡,也不知道風險會不會來,你隻能守在這裡。

守在這裡幹什麼呢?每天都在研究戰術(Tactic)問題:天上掉糧食,怎麼才能多收一些?外面來敵人,怎麼才能打敗對手?

美國洛杉磯警方有個特殊的組織,叫作特殊武器與戰術小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SWAT)。這支戰術小隊特別厲害,解決過很多重大案件和公共危機。2003年有一部電影叫作SWAT,講的就是這支戰術小隊的故事。

但是,你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這麼厲害的一個組織會叫“戰術小隊”?

在傳統中文語義裡,“戰術”這個詞是帶有一點貶義的。一般人都不喜歡被別人稱為“戰術高手”,正如電視劇《天道》中所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在古代,儒生、道教之士、方士、法術之士等被稱為“術士”,“術士”前面如果加上瞭“江湖”二字,就基本等於騙子瞭。

那麼,為什麼美國人似乎並不在乎“戰術小隊”這個稱呼,甚至引以為豪呢?

這是因為,按照現代經濟學的基本邏輯,分工帶來瞭效率。分工,才能專註;專註,才能精益求精。所以,在現代商業社會,在每一個具體分工上把自己的“戰術”訓練到天下無敵的人,都會備受尊重。這也稱之為“匠人”

對這支戰術小隊來說也是如此:我為什麼要成為戰略大師?隻要能把制服恐怖分子的“戰術”訓練到極致,在這個具體分工上我就是成功的。那我就好好研究格鬥術,好好研究武器,好好研究小團隊作戰。

在今天的語境下,戰術高手不再被稱為“術士”,而是有瞭一個新名字——匠人。

特別精通煮飯的,是煮飯匠人;特別精通剪紙的,是剪紙匠人;特別會做木工的,是木工匠人;特別會寫代碼的,是代碼匠人;特別精通流量的,是流量匠人;特別會為店鋪選址的,是選址匠人;特別會寫文案的,是文案匠人;特別會做衣服的,是裁縫匠人……

分工越細,需要的匠人就越多,每個匠人都在一個點上閃閃發光。

所以,如何獲得成功?

做一個匠人,一輩子隻做一件事,並且把這件事做精。隻要把當下做到極致,美好自然就會呈現。

一個完美的世界,應該讓每一個匠人都獲得他們應得的豐厚回報。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因為它一直在變。雖然你在這個點上閃閃發光,但這個點本身可能正在變得不再重要。

我在短視頻平臺上曾經看到一段視頻:某高速公路收費站,一個36歲的女員工被“優化”瞭,因為這個收費站即將部署自動收費系統,她大哭著說“我的青春都獻給收費站瞭,要我現在學別的,我也學不會瞭”。評論區有很多人嘲笑她,也有很多人同情她。

電視上也曾經看到過一場勞動技能大賽,一個年輕的銀行女職員展示瞭一項絕技——數錢,其技藝之嫻熟令人嘆為觀止。最終,她獲得瞭冠軍。接受采訪時,她說:“我要把這項絕技傳下去。”這項絕技確實閃閃發光,但是,我的錢包裡有500元現金,已經放瞭三四年都沒動過瞭。現在用到現金的場合已經越來越少,數錢這個“點”,不管你多麼擅長,都已經不再重要瞭。

這時,死守在任何一個點上,都有可能錯失這個時代。

所以,作為一個“點”的你,心中必須要有一條線,然後沿著這條線前進。

一維(戰略維):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一維,在幾何學上就是一條直線。線隻有長度,沒有寬度。

當你意識到你站的這個點其實是在一條線上時,你的視角就已經從零維升到一維瞭。你恍然大悟:原來這條線上的每個點都是你可以抵達的位置。你要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真正想立足的點,然後沿著腳下的線,朝著目標,向“前”進,或者向“後”退。

“前”與“後”,是一維世界裡僅有的方向。

可是,這條線是怎麼來的?它可能是前人踩出的腳印。

上小學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以後會讀中學。讀中學的時候,很多人會想“我要考一所好大學”。讀大學的時候,地上的線出現瞭分叉,分成瞭很多條:就業、考研、考公務員、出國、創業等等。你發現每一條線上都有很多腳印,於是一下子蒙瞭:我要怎麼選?

選擇的關鍵在於你要去哪裡。如果心中沒有遠方(心中的那個“點”),那腳下所有的線都可能指向錯誤的方向。

有些創業者,在3D打印火爆的時候做3D打印,在VR(虛擬現實)蓬勃發展的時候轉行做VR,在區塊鏈成為熱門話題的時候搖身一變成瞭區塊鏈專傢,而人工智能火瞭以後,他們又全身心投入人工智能這一行。再後來,元宇宙掀起熱潮,他們又回過頭來做VR瞭。這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遠方,隻能從眾,最終把自己活成瞭一個漂泊的“點”。

如果心中有遠方(點),下面的問題就變成瞭戰略(線)問題。

假設你心中的遠方是征服面前的這座高山,你做夢都想登頂,那麼,你該怎麼登頂呢?

現在,你面前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從正面登頂。這條路是一條寬敞的大路,你一邊喝著可樂一邊悠閑地溜達著就能到達頂峰,很簡單。但是因為簡單,人非常多,而且路很長。

第二條路是從背面登頂。這條路說是路,其實根本不是路,你需要披荊斬棘,自己開辟出一條路來。而且背面沒有陽光,環境很惡劣。但好處是人少,而且路程也短不少。

你會選擇從哪條路登頂?

第一條路?可以。但是因為人太多,而且路很長,你需要起得很早,避開人流高峰。

第二條路?可以。但是因為很艱險,而且沒有路,你需要有強大的體能,並且能熟練使用攀登工具。

哪條路更好?沒有更好,隻有更適合。如果你能起早,那就走第一條路;如果你體能好,那就走第二條路。但你一定要想清楚哪條路是最適合你的,因為一旦選錯瞭路,即使你再努力,最後也可能很難到達終點。

零維是戰術維,一維是戰略維。

站在零維思考的人,是不能理解什麼是戰略的。當站在一維思考的人試圖和站在零維思考的人解釋戰略時,後者會說:“什麼戰略?那隻不過是成功者對自己路徑的美化和總結而已。我也成功瞭,但我從來沒有什麼戰略。我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創業就是殺出一條血路,殺出那條血路就是我的戰略。”

這段話說得蕩氣回腸,令人欽佩。但是,這段話終究局限在瞭零維。那些失敗者就沒有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嗎?就沒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嗎?就沒有試圖殺出一條血路嗎?他們中有很多人也曾經努力嘗試過、拼搏過,但可惜的是他們不像這位創業者那麼幸運。他們的“點”不再重要瞭,沒有遠方(目標)和道路(戰略),他們隻能一邊奮戰,一邊原地下沉。

所以我個人認為:勤勞致富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這就是為什麼雷軍說“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二維(模式維):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戰略,聽上去已經很厲害瞭,可是,居然還隻是一維。那二維是什麼?

二維是模式維。

二維,在幾何學上就是一個面。面,有長度,有寬度,但是沒有高度。

當你在二維世界裡思考時,就開始有瞭“全局觀”。

有一次,朋友開車送我去佛山。我們被堵在瞭路上,他說:“你看,戰略就像選車道,選錯瞭道,就算你開寶馬,也隻能眼睜睜地被吉利超過。”這番話說得真好。我說:“所以你要有全局觀,要升到半空,看清楚前面的路況,然後回到車裡選對的車道,這樣就算被大車擋路,你也知道接下來終會快起來,不會焦慮。”

如果說戰略是一條條車道,那麼,全局觀就是凌空俯視所有車道的格局。

可是,我們不可能真的凌空俯視所有車道,怎麼辦呢?用地圖導航

在地圖的指引下,我可以更快捷地到達目的地。

地圖的意義就是把所有的路徑展示給你看,讓你根據自己的目的地和偏好(最快、最近或者最省錢)來選擇自己的路徑。

在商業世界裡,商業模式就是把所有一維戰略都展示給你看的二維地圖。

商業模式有很多定義,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北大魏煒教授的定義,他說:“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所謂利益相關者,是指和企業的經營行為有聯系的所有群體和個人,比如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監管部門等。

所謂交易結構,是指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聯結關系,是商業價值從一個利益相關者流向另一個利益相關者的通路。

舉個例子。在谷歌早期的商業模式中有三個利益相關者——谷歌、雅虎和用戶

谷歌早期的商業模式

這三者之間的交易結構如下

▶ 交易結構1:用戶到雅虎網站上搜索,作為回報,用戶把自己的註意力(瀏覽時間)價值交給雅虎;雅虎獲得瞭用戶的註意力,作為回報,雅虎把搜索結果回饋給用戶。但是,雅虎本身並沒有搜索能力,於是,它啟動瞭“交易結構2”。

▶ 交易結構2:雅虎將用戶的搜索需求發給谷歌,請它代為在互聯網上搜索,作為回報,雅虎給谷歌付服務費;谷歌收取瞭雅虎的服務費,作為回報,把搜索結果發給雅虎。最後,雅虎把結果傳遞給用戶。

這個商業模式運行瞭很久,其間,谷歌一直賺著服務費。但是,這個商業模式雖然很穩定,卻增長很慢。漸漸地,谷歌發現,自己被“堵”在瞭這條路上

於是,谷歌升到半空,凌空俯視商業模式地圖的全局

它發現,遠處還有一個利益相關者,藏在雅虎的背後,那就是廣告主。雅虎和廣告主之間還有一個“交易結構3”。

▶ 交易結構3:雅虎把從用戶那裡獲得的註意力用於展示廣告主的廣告,廣告主獲得瞭產品展示機會,作為回報,廣告主給雅虎支付廣告費。雅虎收到的廣告費比它付給谷歌的服務費要多,因此,雅虎賺到瞭“差價”。

有瞭“全局觀”,谷歌就開始思考瞭:我能不能繞開這條擁堵的道路,選擇一條直接和廣告主、用戶合作的近路呢?後來,谷歌發明瞭著名的“上下文廣告”(Contextual Ads)。所謂“上下文廣告”,就是用戶在搜索“灰塵太大怎麼辦”時,會看到谷歌推送的吸塵器廣告。這樣的廣告對用戶而言更有用,對廣告主而言更精準。谷歌用“上下文廣告”建立瞭新的交易結構

谷歌的新交易結構

谷歌的廣告服務推出後,大受歡迎。漸漸地,谷歌從一傢後臺的技術服務商成長為一傢真正的互聯網公司。

商業模式就好比一張二維地圖,上面展示瞭所有的一維戰略路徑,供你做出最優選擇。這意味著,不懂商業模式的人,就算是戰略高手,也很難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戰略

三維(創新維):顛覆式創新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零維是戰術維,一維是戰略維,二維是模式維,那麼,三維呢?

三維是創新維。

三維,在幾何學上就是一個體。體,有長度,有寬度,也有高度。

上海或者成都開車時,常常遇到一個問題:車已經開上瞭高架橋,但導航軟件卻以為我仍然在地面道路上,溫馨地提示我“前方有紅綠燈,請右轉”。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地圖軟件是二維的,而高架橋存在於三維世界。二維的地圖無法理解三維的高架橋。

什麼叫“把人類的生活方式從二維帶到瞭三維”?

人類總覺得自己是生活在三維世界裡的,但其實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隻生活在二維空間。

為什麼絕大部分建築都有高墻,卻沒有蓋子?比如故宮。因為這些建築不需要蓋子。人隻會在二維世界裡走,不會在三維世界裡飛。高墻就能擋住人類,所以不需要蓋子。

但是突然有一天,人類可以遙控無人機或者自己借助無人機的力量在天上“飛”瞭。這時,人類才算真正活在三維世界瞭。我們在三維世界裡飛翔,可以輕易地飛越任何一堵高墻,然後降到二維世界裡行走。瞬間,所有高墻都失去瞭意義。現在人類世界可能還沒準備好這一天的來臨,因為我們很難想象,給所有建築物都加上蓋子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是什麼正在把人類從二維帶入三維?是創新,是顛覆式技術。高架橋是通往三維世界的顛覆式創新,無人機也是通往三維世界的顛覆式技術。

商業世界也是一樣。一旦有瞭真正的顛覆式技術,傳統商業模式就會被顛覆。

以跨境電商為例。有一次,看到一款真皮沙發特別好看,於是向商傢問價,商傢說6000元。我覺得這個價格不貴,於是打算買下來,但商傢卻說:“很抱歉啊,這款沙發不能賣,這批貨我們約定好隻能出口歐洲。”我覺得有點遺憾,就接著問:“那賣到歐洲多少錢呢?”他說:“6000歐元。”

當時,歐元和人民幣的匯率是1:10,6000歐元就是60000元人民幣。一套在中國生產的6000元的沙發,賣給歐洲消費者是60000元,價格足足翻瞭10倍。

為什麼?因為擋在中國工廠和歐洲用戶之間的“高墻”太高瞭,很難跨過去。尋遍地圖,發現必須繞一條很遠的路才能過去。地圖上顯示,這一路上的利益相關者有采購商、貿易商、分銷商、零售商等等。

但是,跨境電商突然出現瞭。跨境電商就像高架橋一樣,從二維世界躍升到三維世界,跨過“高墻”,使商品直達歐洲用戶。從此,再也沒有人繞那條很遠的路。

拿著二維地圖的人,是不相信高架橋存在的。他們會說,所有在空中的,都是虛擬經濟;隻有在地面上的,才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很危險,因為它正在摧毀中國的實體經濟。

後來,區塊鏈又出現瞭。區塊鏈簡直就是無人機一樣的存在,它在三維世界裡盤旋,完全不需要二維世界的支點。於是,這引來瞭更多手持二維地圖的人的恐慌和憤怒。

有很多著名企業傢也站在這些恐慌和憤怒的人群中。他們為人謙遜,樂善好施,勤儉節約,但是,他們就是不願意相信手中那張曾經引導他們尋到寶藏的二維地圖,在今天已經不再準確瞭。

用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能站在三維視角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擁抱創新的人。但是,這很難。昨天越成功,今天就越難突破。

四維(時間維):原因通常不在結果附近

零維是戰術維,一維是戰略維,二維是模式維,三維是創新維,那麼,四維呢?

四維是時間維。

四維,在笛卡爾坐標系中是無法展示的,需要你動用抽象思維。

桌上有一個蘋果,從二維視角,你看到的是它的一個面;從三維視角,你看到的是整個蘋果。而從四維視角,你可以沿著一根時間軸,往回“推測”出這個蘋果從一粒種子到長成幼苗,到開花結果,到被采摘運進超市,再到被擺在桌上的過程;你甚至還可以沿著這根時間軸,往前“預測”出它未來腐爛、幹枯,回到大自然重新變回種子的過程。

沿著時間軸的思考,我們稱之為四維思考。四維思考比三維思考要難得多,因為四維思考是純粹的抽象思考。

我舉個例子。很多創業者到華為參觀考察,華為非常成功,值得學習。但是,大傢聽完華為老師的分享後,就用U盤拷貝老師電腦上的各種流程、制度、表格,動輒好幾個GB。拷貝完之後,他們特別滿足,仿佛把這個U盤帶回傢,自己的公司在不久之後就能變成華為。

每次遇到這樣的場景,我都會皺起眉頭。華為今天的管理手段,隻適合今天的華為。華為像這些創業者的公司那麼大時,采用的管理方式肯定不是這樣的。如果創業者真的想拷貝資料,也許應該去華為的檔案庫,把華為2012年或者2002年甚至1992年的管理制度拷貝回傢,而不是拷貝2022年的。今天華為的成功與輝煌,不在於它今天做瞭什麼,而在於它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做瞭什麼。

隻有理解瞭抽象的時間維度的存在,你才會明白:原因通常不在結果附近。

再舉個例子。小米2010年開始創業,2013年的營收就達到瞭265億元,簡直是火箭般的速度。無數企業傢蜂擁而至,向小米學習“管理秘籍”。雷軍說:“我們的管理秘籍,就是我們的超級扁平化。”在小米,雷軍下面是合夥人,合夥人下面是員工,從上到下隻有三級,超級扁平化。

企業傢們一聽,羞愧難當:在自己的公司裡,從員工到主管,到經理,到總監,到部門總經理,到副總裁,到高級副總裁,到常務高級副總裁,到總裁,到輪值CEO,到CEO,到副董事長,到常務副董事長,到董事長,足足有十幾個層級,太臃腫瞭。一定要扁平化!

回到公司後,這些企業傢就開始將大刀砍向自己的組織架構,不斷縮減層級。先是縮減到8層,然後縮減到7層,再縮減到6層……越往後越難縮減,可不管他們怎麼努力,就是不能像小米一樣縮減到3層,為此,他們非常痛苦。幾年之後,公司傷筋動骨,卻還是沒能實現“超級扁平化”。

2019年,小米公司宣佈:小米的組織架構從3個層級改為10個層級。

這些企業傢聽到這個消息,可能會一口鮮血吐在屏幕上:為什麼啊?這是為什麼啊?

這是因為,站在時間的維度來看,2013年的小米仍然處於創業期,首要任務是試錯、增長,而且員工數量不多,所以,小米采用瞭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但是,2019年的小米已經進入成熟期,需要規范,需要增加確定性,這時,小米就要向管理要效益瞭,所以因時制宜地改成瞭層級管控架構。

那些沒有四維思考能力的企業傢,讓早就處於成熟期的公司采用剛剛創業的小米的管理方式,反而導致公司元氣大傷。

所以,研究商業世界,一定要懂得給萬物加上時間維。一旦加上時間維,你就會看到隱藏在成敗背後的各種周期,比如產品生命周期、企業生命周期、技術發展周期等。萬物皆有周期。

五維(概率維):正確的事情,重復做

零維是戰術維,一維是戰略維,二維是模式維,三維是創新維,四維是時間維,那麼,五維呢?

五維是概率維。

五維和四維一樣,在笛卡爾坐標系中也是無法展示的,你需要動用比四維更多的抽象思維,才能理解五維的商業視角。

這個維度太重要瞭,但是在這一節我不打算展開,我會在第6章對概率進行詳細講解。在這裡,我隻想給你講一個故事。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永遠都要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因為結果不撒謊。”乍一聽,這句話很有道理,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句話並不正確,甚至“有毒”,因為它忽略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概率。

我舉個例子。

有A和B兩個瓶子,裡面各有兩種球(藍球、灰球)10個。你有一次機會,從其中一個瓶子中取出一個球。如果取出的是藍球,你可以得到100萬元獎勵。如果取出的是灰球,什麼獎勵都沒有。你會從哪個瓶子裡取?

條件太少瞭?好。多給你一個條件:排在你前面的人,從瓶子B中取出瞭藍球。那麼,你選A,還是選B?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排在你前面的人的行為和結果。

▶ 行為:從瓶子B中取球。

▶ 結果:得到100萬元獎勵。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這句話嗎:永遠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因為結果不會撒謊。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他獲得瞭好的結果,就學習他的行為,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從瓶子B中取球?

你現在可能已經意識到不對瞭:這要看哪個瓶子裡的藍球多吧?

是的。雖然排在你前面的人從瓶子B中取出瞭藍球,但萬一瓶子A中的藍球更多呢?

瓶子A中,10個球中有8個是藍球,抽中藍球的概率是80%;瓶子B中,10個球中有2個是藍球,抽中藍球的概率是20%。

現在,你知道瞭兩件事情。

第一,選瓶子A,有80%的概率得100萬元;選瓶子B,有20%的概率得100萬元。

第二,排在你前面的人選B,得瞭100萬元。

這時,你是選A,還是選B?我猜,大部分人都會選A。那為什麼排在前面的人明明選瓶子B抽中瞭100萬元,你還是選A呢?因為你認為他隻是運氣好。

運氣是帶有感情色彩的表述方式,去掉感情色彩,運氣就是概率。行為X,有可能(也有可能不)帶來結果Y,這個可能性就是概率。所以,行為不是必然帶來結果的。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表示,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

行為×概率=結果

選B,有20%的概率會選中藍球。排在你前面的人選瞭B,就仿佛上帝擲瞭一下骰子,正好骰子落在瞭20%的概率區間裡,我們說他“運氣好”。

雖然排在你前面的這個人得到瞭“結果”,但我們依然說他選錯瞭,因為“結果”撒謊瞭——隻有20%的概率得到“結果”。

結果的正確並不能證明行為的正確。真正的高手,看到運氣好的人不會羨慕,而是會堅持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

“永遠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因為結果不會撒謊”,這句話到底錯在哪裡?錯在它認為確定的行為會帶來確定的結果。這當然是錯的,甚至是“有毒”的。

真正的高手,都會站在概率維的視角看待萬物。

真正的高手,會研究行為,更會研究行為的概率


如果以上文章對大傢有幫助,大傢幫忙點個贊 或者 點個喜歡,讓好的內容得到更好的傳播,謝謝大傢!


最近寫瞭一些其它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瞅瞅。

部分文章的內容又太多,寫瞭一部分,原本是為愛發電的,但是閱讀量太小,沒有動力寫下去,後面如果點贊和收藏量上來瞭可能會找個時間去補全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