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帶孩子瞭解一個民族 | 仡佬(gē lǎo)族

仡佬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學界一致認為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讀音為老)人有關。在住房、服飾、飲食、喪葬和穿耳等風俗習慣上,也保留有大量與古代僚人相似的特征。

一、族稱

仡佬族原來分為許多不同的支系,每個支系的名稱各不相同。仡佬族是貴州古老的民族之一。商周時期,仡佬族先民為“濮(pú)人”。先秦時期到唐朝為“僚”(僚舊時寫為“獠”,讀為“佬”)。

唐代,西南地區僚人中的一部分形成單一的民族“ 僚”。宋代文獻始記為“仡佬”。宋元明清歷代漢文獻中的仡僚、佶僚、土僚、禿喇、老佬、革僚、閤老等都是仡佬族的同稱異寫。

仡佬族長期與彝、苗、佈依、壯、漢各族生活在一起。彝族稱仡佬族為“濮”;苗族稱仡佬族為“克”或“蒙徠”;佈依族稱仡佬族為“佈戎”、“佈央”;壯族稱仡佬族為“佈央”、“佈徠”;漢族稱仡佬族為仡佬、古老。仡佬族內部則有哈仡、翟戈倮、褒佬、佈告、佈爾、埃申、濮佬、葛佬等不同自稱。

新中國成立後,經各地仡佬族代表協商,報經國務院同意,1956年公佈統一稱為仡佬族。

二、地理位置

仡佬族大部分集中聚居在貴州省北部的務川和道真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石阡縣,其餘分別散居在安順、平壩、普定、關嶺、清鎮、正安、鳳崗、松桃、黔西、六枝、織金、大方等二十多個縣市。

三、人口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境內仡佬族的人口數為677521人。【2】

從人口數量排序,仡佬族排在中國民族第23位。

四、宗教信仰

仡佬族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蠻王老祖、山神。有本民族專司祭祀、祈福求壽、退鬼、超度亡靈的巫師。

五、民族圖騰

大竹是仡佬族的圖騰崇拜物之一。民間傳說,夜郎王是從江水中漂流來的三節大竹中所生,後來稱為竹王,其族人因以竹為姓。《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也有類似這樣的記載。在仡佬族居住區廣泛流傳《竹王》、《金竹》、《竹王的傳說》等民間傳說,還有“竹王祠”等遺存。把本民族的祖先尊為“竹王”,表明仡佬族對竹子的特殊感情。

仡佬族,圖騰:大竹

六、語言文字

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仡佬語屬漢藏語系。在語音系統上接近苗語,在語音、語法上有個別現象又近壯、侗語。它與苗瑤語族語言和壯侗語族語言都有少量的同源詞。學界的一種觀點認為,把仡佬語族看成漢藏語系中一個獨立的語族較合適,其名稱可以叫僚語族或仡佬語族。

仡佬語分四個方言,習慣上稱為“稿方言”、“哈給方言”、“多羅方言”和“阿歐方言”。

仡佬語的各方言之間差異較大,並呈現犬牙交錯的方言土語分佈。一個縣往往有幾種仡佬語方言並存。

在語言使用方面,目前隻有貴州省的平壩縣大狗場、安順市西秀區的灣子寨、黑寨、普定縣的新寨、關嶺縣的麻凹、六枝的居都、大方縣普底鄉紅豐村、雲南省麻栗坡縣月亮灣和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三沖仡佬族語言較為完整。

據調查,當前完全或部分地以仡佬語作為母語的仡佬族最多不超過6000人,大約隻占仡佬族總人口的1.1%。絕大多數的仡佬族使用漢語作為主要的交際工具。也有少數成員會講當地的苗語、佈依語等。

仡佬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普遍使用漢文。

七、服飾

傳統仡佬族男女服飾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長)。用佈一幅圖於腰際,無摺皺,有如桶狀,謂之“桶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長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後長之袍。男女多以長帕包頭,有的婦女或用花佈一塊蓋頂。

圖片來源:東城區圖書館圖片資料庫——仡佬

民國以後,各民族文化交流,服飾逐漸與當地的漢族一致,隻有在各種節日慶典中才會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飾。

八、節日習俗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祭山節”、“端午節”、“吃新節”、“中秋節”、“重陽節”、“牛王節”、“敬雀節”、“捉蟲節”等,其中最隆重的莫過於過春節。各地的仡佬族除夕須打糯米粑祭祖,以粑供祖的時間不同,有的供到初一,有的供到初二,有的供到十四。

“敬雀節”也稱“愛鳥節”,石阡縣每年五、六月間都要舉辦。

吃新節:各地仡佬族均過,時間不一,內容大同小異,是仡佬族比較重視的節日。采摘新糧,以新糧祭獻祖先,舉行將動物放歸大自然的“放生”活動是這一節日的中心內容,而且必須要在過節之後,人們才能開始食用新糧。

牛王節:各地仡佬族還在十月初一過,又稱“敬牛王菩薩”、“祭牛王”。每到這一天,仡佬族除瞭殺雞備酒敬供牛王外,同時要讓牛休息,用最好的飼料喂牛,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糍粑掛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牽到水邊,如果附近沒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傢門口,讓牛“照鏡子”,之後取下糍粑喂牛,給牛“做壽”。有的地方還要給牛披紅掛彩,燃放鞭炮,表示祝賀。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文獻:

【1】仡佬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7-07-30]

【2】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統計年鑒[引用日期2021-11-15]

【3】《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中國少數民族》卷

(如有更多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或點贊,或收藏,或分享。這樣會有更多人看到,也會有更多人給我反饋,非常感謝!)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