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退示官吏並序》原文翻譯賞析視頻-元結-五言古詩-唐詩三百首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原文】

賊退示官吏並序

元結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

明年,賊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

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

將傢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詩人名片】

元結(719—772)

字號:字次山,自號漫郎、元子、聱叟等

籍貫:汝州魯山(今河南魯山)

作品風格:質樸簡古、平直切正

詩人小傳:愛請假、請假條。

元結(719年~772年),字次山,號漫叟、聱叟,河南魯山人,唐代文學傢、詩人。他於天寶十二載(753年)進士及第,安史之亂起,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在今湖北省大冶市境內),因號猗玗子。乾元二年(759年),他出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史翽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後任道州刺史,調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頗有政聲。

元結的詩作註重反映政治現實和人民疾苦,主張詩歌為政治教化服務,要“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深受杜甫推崇。並且其作品善於繼承和學習民歌的優良傳統,對其後的新樂府運動有所啟示。元結的散文亦多涉及時政,風格古樸,不同流俗,後人有贊其為韓柳古文運動的先驅。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註釋】

癸卯歲:指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當時元結被授道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道縣)刺史,但還尚未就任。

西原賊:指被稱為西原蠻的少數民族,大致居於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扶南縣一帶。

攻永破邵:764年,少數民族先後攻破永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永州市)和邵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邵陽市)。

邊鄙:邊境地區,這句是說少數民族在攻破附近的永、邵以後,沒有再乘勝進攻道州。

諸使:指各地收取賦稅的官員。

井稅:指按戶收取的各種賦稅,在這裡井是指一傢、一戶。唐朝錢起《觀村人牧山田》有“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句。

日晏:指天晚、晚間。

戎旃:軍旅生活,戎是軍事,旃通“氈”,指帳篷。

典斯郡:典指典守,典斯郡即管理此州(道州)之意。

委符節:委是放棄,符節本意為使者的憑證,這裡代指官員的憑信,委符節就是辭官之意。

刺船:撐船。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譯文1】

往年因為天下太平,所以我隱居山林二十年,庭院門旁便有泉水源頭,大門緊對著山谷、洞穴。那時候收稅有一定的日期,百姓們勞作到晚還可安眠。

可是突然之間世道大變,動亂陡起,我被迫度過瞭數年的軍旅生涯。如今再來管理此州,卻又趕上山地的蠻夷紛紛作亂。因為城池太小,所以蠻夷不來屠戮,更因為百姓貧困,竟連盜賊都覺得他們可憐。故此雖然攻陷瞭臨近州郡,我這個州卻單獨得以保全。想到那些帶著君王旨意下來收稅的官吏,他們難道還不如盜賊嗎?如今那些橫征暴斂的傢夥們,逼迫百姓,如同把百姓放在火上煎烤一般。誰能夠斷絕瞭百姓的性命,倒博得當代能吏的聲名呢?我想要拋棄官位爵祿啊,自己提起竹竿來撐船離去,從此帶著傢眷,捕魚種麥自食其力,回歸江湖去隱居終老吧。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譯文2】

往昔正逢著太平盛世,在山林裡隱居二十年。

清泉源頭在我傢庭院,山洞深谷正對著傢門。

征收賦稅有固定限度,太陽升高還可以安眠。

忽然遭遇到兵荒馬亂,好幾年隨軍南征北戰。

如今來管理這個州郡,又遇到山寇紛紛作亂。

城小山寇都不來殺掠,百姓窮苦他們都可憐。

因此鄰縣全都被攻破,唯有這個州獨得保全。

受君命催賦稅的使臣,難道還不如那些山寇?

如今那些橫征暴斂者,逼迫百姓如烈火熬煎。

誰能夠忍心斷絕人命,換取朝廷所謂的“時賢”。

我真想辭官拋棄符節,拿起篙竿自己去撐船。

帶領全傢回魚米之鄉,告老歸隱在那江湖邊。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譯文3】

早年幸逢著太平盛世,在山林裡隱居二十年。

清泉水流經我傢庭院,山澗洞谷對著傢門前。

征收賦稅有固定時間,太陽升高還可以安眠。

忽然發生瞭安史之亂,好幾年隨軍南征北戰。

如今來管理這個郡縣,又遇到蠻夷騷擾侵犯。

城市小蠻夷無意洗劫,百姓窮苦蠻夷也哀憐。

因此鄰縣全都被攻破,唯有這個州獨得安全。

受君命催賦稅的使臣,難道還不如山寇慈善?

如今那些橫征暴斂者,逼迫百姓像烈火熬煎。

誰能夠忍心斷絕人命,換取朝廷美名的“時賢”。

我真想辭官丟棄符節,拿起篙竿自己去撐船。

帶領全傢回魚麥之鄉,告老歸隱住在江湖邊。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賞析1】

全詩用意,隻在四字——“官不如賊”。盜賊搶掠州郡,去年已經侵犯過道州瞭,所以今年雖破永、邵,卻從道州境外殺過,不再前來。連這些所謂的“盜賊”都明白道州百姓已經無餘財可掠瞭,官吏們還要照常收稅,“迫之如火煎”,所以說“將王命”的“使臣”們,“豈不如賊焉?”

道州因為去年遭逢兵燹,百姓貧困,所以元結到任後一方面安撫少數民族,一方面上《奏免科率狀》,請求暫且免除賦稅,在這種背景下,他更寫詩諷喻屬下的官吏。詩的開篇先寫“昔年”之事,以與今日作對比,當初不但太平無事,而且“井稅有常期”,所以他才能歸隱山林二十年,過“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的悠閑日子。隨後因為動亂陡起,他被迫出山從軍,以期敉平禍亂。以此看來,如今不但動亂,而且賦稅是無“常期”的,也即苛捐雜稅層出不窮,給百姓帶來瞭深重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就連盜賊都知道不能涸澤而漁,身為理民的朝廷、官吏卻似乎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加重對百姓的剝削、劫掠,這使詩人異常地憤懣。所以他說“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為瞭博得能吏之名,難道就能夠不管百姓死活嗎?從而不願再與這般苛官酷吏為伍,想要掛冠歸隱。全詩深刻地表現出元結對百姓的愛護、憐惜,以及對腐朽朝政、貪婪官吏的切齒痛恨。

此詩開篇、結尾都寫隱逸,士人隱逸大抵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個人宦途坎坷、遭際不幸,二是因為對時局或朝廷的失望,無疑元結屬於後者,所以此詩較大多數隱逸詩格調更高,內涵更深。詩的間架結構也很精巧,首尾呼應、今昔對比,用語淺近平實,不故作曲折,以言載意,以意載道,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賞析2】

此詩是元結任道州刺史時所作。他用“盜賊”和官吏對比,認為官不如“賊”,且比“賊”更兇狠,賊尚能哀憐人民疾苦,而橫征暴斂的官吏卻根本不顧民眾死活,像“火煎”一樣壓榨人民。他憤慨地表示,如果號稱賢能官吏,卻使治所內民不聊生,那麼自己寧可棄官而去。在封建社會裡,能發出這樣的議論,對官吏能夠這樣猛烈地痛斥,實在是難能可貴。這首詩不論敘事抒情,都指陳事實,直抒胸臆,能在質樸之中成其渾厚。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賞析3】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十二月,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西原蠻”武裝起義,曾占領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次年五月,元結奉命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蠻”又攻陷瞭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陽),卻沒有再攻道州。詩人認為,這不是官府“力能制敵”,而是“西原蠻”對道州百姓的“傷憐”。而朝廷的官員不體恤百姓,殘酷征斂。詩人因此而作此詩,譴責官吏殘暴的行為。

全詩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前六句,主要寫詩人追憶曾經在“太平”盛世的時候,隱居山中時過的輕松自在生活。“泉源”就在園中,每日都飽飲清泉水,詩人的庭院和山溝洞穴相對,可見詩人隱居環境的幽靜閑逸。那時候“井稅有常期”,百姓沒有額外負擔,大傢“日晏猶得眠”,都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猶”流露瞭詩人對“太平”時期生活的熱愛和贊美。這部分對往昔的追憶,為後面揭露今日統治者橫征暴斂,摧殘百姓做瞭鋪墊。第二部分(“忽然遭世變”到“此州獨見全”),寫今世社會變亂,賊寇反叛。前四句簡單敘述瞭詩人出山後,征伐叛軍,最後來到道州任刺史的歷程。詩人來到道州,正好遇到“西原蠻”叛亂。詩人接著寫道州城小,百姓貧困,“賊”可憐他們,所以“此州獨見全”。詩人對盜賊表示瞭肯定,寫盜賊尚有憐憫之心,為下文的官吏殘暴埋下瞭伏筆。第三部分(“使臣將王命”到“以作時世賢”),寫今世官吏的殘暴。“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詩人一開始就用瞭反問句,把“官”和“賊”對比,寫奉詔催征賦稅的官吏,難道還不如賊寇嗎?直接將矛頭對準瞭官吏,表現瞭詩人極度激憤的心情。接下來兩句詩人擺出官吏橫征暴斂的事實,“今被征斂者,迫之如火煎”,這一形象的比喻生動地描繪出瞭官吏搜刮百姓,攪得城中雞犬不寧的情景。這情景和“井稅”兩句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瞭征斂官吏的殘暴。“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意思是怎麼以置百姓於絕境,來換取當朝統治者認為的賢能大臣呢?詩人用瞭一個反問,直接控訴瞭官吏們的暴虐行為,揭示瞭他們醜惡的本質。“絕人命”和“傷可憐”,“時世賢”和“賊”相照應,強烈地諷刺瞭征斂官吏不如賊。第四部分(“思欲委符節”到最後),詩人在這部分表明瞭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詩人身為官吏,不能違背王命也不願做“絕人命”的事情,矛盾之餘,他選擇瞭棄官歸隱。甘心“就魚麥”和漂泊江湖,也不想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中,表達瞭詩人對勞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對征斂官吏的強烈不滿。

這首五言古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直陳時弊、直抒胸臆,毫不遮掩。詞意深沉,感情憤激。詩人對百姓的深切關懷,發自肺腑,真摯感人。

【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賞析4】

本詩為詩人任道州刺史時所作。詩人以“西原蠻”哀憐道州城民而不進犯一事警示官吏,對橫征暴斂的官吏加以譴責,指出:官吏不顧民眾死活,像“火煎”一樣壓榨民眾,就比盜賊還不如。全詩揭露瞭封建官吏虐民害物的面目,表現瞭詩人同情人民疾苦的可貴品格,十分難能可貴。

從寫作風格上看,詩人采用瞭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指事實,不刻意雕琢,感情表達自然真切。詩人將一腔憂民之情傾吐殆盡,如大江大河一瀉千裡,而字裡行間又不失質樸渾厚。同時,詩人對“時世賢”的諷刺鞭撻也毫不留情,深刻有力地表明瞭自己同情百姓的立場。

全詩意境深沉,感情激越;語言平實通俗,質樸感人,充分體現瞭元結詩歌的特點。

【J後人點評】

清人沈德潛:次山詩自寫胸次,不欲規模古人,而奇響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門徑。(《唐詩別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