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術數學概況:

第二節 術數學的發展

《周易》既為中國術數學之祖,則易學的發展顯然和術數學的發展相關。秦始皇焚書,《周易》因是卜筮之書而未燒。漢代以來,儒傢思想成瞭中國傢長制宗法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周易》也被儒傢學者捧為六經之首,當成儒傢的經典。這樣,以孔子的政治倫理思想解《易》的著作,成瞭易學的“正傳”,而以老子《道德經》思想為主體的解易之作,則是易學的“別傳”。

本來老子《道德經》就和易學相通,老子是《易經》的一個特殊傳人。《易·系辭》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道德經》和《周易》都是對天地之道的探索和概括,二者的陰陽觀、變化觀、反復循環觀、守中貴柔觀等,皆相互承襲。《周易》由天道及於人事,這和道傢究天人之際的傳統相合,而和罕言天道的儒傢倫理觀念有別。《漢書·藝文志》稱道傢為“《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顯然也承認道傢學者為《易》之傳人。道學的易學,乃由秦漢方仙道、黃老道傳來,是方士、隱士、道士之《易》。

漢成帝時,劉向校書,發現各傢易說皆祖田何、丁將軍,是儒傢的正傳。惟有京房之易學,傳自焦延壽,焦延壽之易雖托名孟喜,實際上傳自隱士,是專明陰陽術數,推步災異吉兇的易學。焦延壽和京房,為漢代有代表性的大易學傢,其所著《焦氏易林》、《京房易傳》現已收入《道藏》,為道教占驗派所宗。《焦氏易林》將六十四卦分派到全年二十四節氣之中,以卦值日,創立瞭新的筮(shì)法。同時又將各卦展開為六十四卦,系以繇辭,有四千條之多。京房得焦氏易說,將六十四卦分屬於八宮,創立納甲、飛伏、世應諸法,為後世火珠林占法的濫觴。漢代易學傢還創立卦氣說、納甲說、爻辰說,豐富瞭周易象數體系,為道教占驗派易學奠定瞭基礎。

漢代是術數學高度發展的時期,騶衍的陰陽傢學說滲透到所有學科,社會上興起造神運動,使孔子偶像化,儒學讖緯化,儒生方士化,漢儒遇事必推步吉兇,連皇帝也信天象,講災異,學圖讖,終漢之世社會上籠罩著一種神秘氣氛。這樣,周易的象數之學在漢代發展到頂峰,與之相關的術數學也盛極一時。漢成帝時詔命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等書,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後來劉向之子劉歆匯總群書分為《七略》,有諸子略、六藝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術數儼然成為漢代學術和諸子並列的一大門類。《漢書·藝文志》雲:“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說明術數學實即古代巫史之學的沿襲。《史記·日者列傳》記載漢代術數學界分為五行傢、堪輿傢、建除傢、叢辰傢、歷傢、天人傢、太乙傢和形法傢等。《漢書·藝術志》又將術數之書分為六類,一天文,二歷譜,三五行,四蓍龜,五雜占,六形法。由此可知,漢代術數學范圍較廣,周易象數學成為易學的主流,研習者非隻道傢學派和方士、道士,習五經的儒生博士也推波助瀾。漢代天文歷法學甚為發達,修正的四分歷、太初歷、乾象歷皆在漢代完成。

漢人信讖緯,習太一九宮之術,今古文經學傢皆取卦氣說解《易》,將天文歷法和周易象數融為一體。孟喜、焦延壽、京房的易學,宋人稱之為象數之學,以和儒傢正統的義理之學相區分。象數之學以五行說、卦氣說、納甲說、爻辰說等解《易》,創立瞭世應、飛伏、歸魂、遊魂等術語,以卦爻幹支五行生克占斷吉兇,實為占驗術數的一大革新。揚雄甚至模仿《周易》作《太玄經》,以八十一首表示一年四季的陰陽消息,提出瞭一套新的筮法,也是術數學史上的大事。

漢代周易象數之學盛極而衰,走向瞭自己的反面。魏晉之後,儒傢的正統思想在易學研究中取得統治地位,將忠君孝親的政治倫理放在首位,視和統治術關系不大的古代科學技術為奇技淫巧,占驗術數更不能登大雅之堂。因之,周易象數體系為核心的術數學經過漢代四百年的繁榮時期,魏晉之後終於被排擯出正統的學術殿堂,為道教占驗派所吸收。王弼註《易》,自稱“得意忘象”,借易學清談玄理,美其名曰“善易者不占”,被儒傢奉為正統的治《易》方法,扼殺瞭象數之學發展的生機。

爾後,儒傢“正傳”的易學變成義理之學,治《易》的方法是“掃象不談”,有人甚至數典忘祖,否認《周易》是術數學的卜筮之書,使周易象數學幾近失傳。這期間,《周易》作為五經之首成瞭維護宗法禮教的倫理教科書,為求取功名準備科舉考試的儒生所修習。幸有唐代李鼎祚著《周易集解》,將漢代象數之學的本旨保存下來,使宋代易學傢能從中窺知漢易的真實面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