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之鄉,寧波慈城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慈孝之鄉,寧波慈城

慈城距寧波市中心15公裡,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古縣城,享有“江南第一古縣城”的美譽。

慈城史稱勾、勾餘、句章。後漢董黯句章人,他是漢大儒董仲舒六世孫,幼喪父,養其母,篤孝且敬。史書記載:(董黯)母疾,思飲溪水,遠莫能致。孝子築室溪旁,汲以進飲,母疾遂愈。

慈母孝子的故事很快傳遍瞭神州大地,後來人們就把大隱溪叫作慈溪,後來又用慈溪來命名縣名,這就是慈溪的來由。後董黯受皇恩俸祿,隱居終老於大隱(浙江餘姚大隱鎮)。

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慈溪縣,因縣城建此取名慈城。歷經千年,它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縣城。

政府立足遺產保護,古城內原住民已全部搬遷,並對古城加以維護改造,走在古城裡感覺到舒爽。

古城內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古縣衙、孔廟、校士館、清道觀、城隍廟、甲第世傢、符卿第等標志性古建築,沒有大門票,有景點聯票。

慈城(慈溪縣)自唐開元26年(738年)建縣即設縣衙,現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重建,裡面用蠟像復原瞭當初縣衙的場景。

孔廟佈局完整,規模宏大,為浙東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文廟,反映瞭儒學在傳統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遠的影響。

祭孔在漢代已經成為國祭,孔廟的建築佈局在明代已成為定制,萬仞宮墻,欞星門,泮池,大成殿等在中軸線上。孔廟除祭孔場所外,還是當地政府的學宮。慈城現存的孔廟仍保持清光緒年間原貌。

慈城孔廟也離不開慈孝,內有一座節孝祠,節孝祠墻壁的木刻畫上分別有“虞母疏財”、“姚女撫弟”、“賢妻相夫”、“六女抗倭”四個講述當地慈孝的真實的故事。

校士館民間稱考棚,是封建科舉制童試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當地鄉賢鄭廷榮父子慷慨捐銀建造校士館,後被毀。現校士館為重建。左右軸線上對稱地建有文場、公祠等。

“母親的藝術”展覽設在馮嶽彩繪臺門(“臺門”是浙江紹興寧波一帶,對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稱。後凡是有一定規模、封閉獨立的院落都稱為“臺門”),由臺灣文化人,《漢聲》雜志創辦人黃永松推出,這裡可以參觀和體驗中國女紅、中國結、中國刺繡等藝術。

縣衙西側的城隍廟是古縣城裡比較有意思的地方。舊時規定隻有縣及以上所在地才能設置城隍廟。城隍民間又稱城隍爺,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明朱元璋下旨,封全國縣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新官上任都要到城隍前宣誓就職。慈城城隍廟是目前國內恢復最完整的廟宇之一。

慈湖位於慈城東北,由慈溪首任縣令——唐朝房琯下令開鑿,用以灌溉農田,現為人文景觀。

慈城是中國年糕之鄉,慈城年糕為國傢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