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 6-2:產品市場理論—壟斷競爭市場

【內容速查與目錄】

【筆記下載】


二、壟斷競爭市場

(一)概念與形成條件

壟斷競爭市場: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的市場組織(壟斷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生產集團: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

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

  • 在生產集團中有大量的企業生產有差別的同種產品,這些產品彼此之間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如:不同品牌的香煙、方便面、飲料);
  • 一個生產集團中的企業數量非常多,以至於每個廠商都認為自己的行為的影響很小,不會引起競爭對手的註意和反應,因而自己也不會受到競爭對手的任何報復措施的影響(如:盒飯、理發業);
  • 廠商的生產規模比較小,進入和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容易(如:輕工業、修理業、零售業)。

(二)需求曲線

1. 需求曲線的形狀

由於壟斷競爭廠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產品的價格,壟斷競爭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市場中的競爭因素又使得壟斷競爭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具有較大的彈性。因此,壟斷競爭廠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形狀需求曲線"。

2. 需求曲線的種類

**主觀需求曲線 **/ dd需求曲線: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他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客觀需求曲線 **/ DD需求曲線: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且集團內的其他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主觀需求曲線和客觀需求曲線的關系:

  • 當壟斷競爭生產集團內的所有廠商都以相同方式改變產品價格時,整個市場價格的變化會使得單個壟斷競爭廠商的主觀需求曲線的位置沿著客觀需求曲線上下平移。如果市場價格下跌,則主觀需求曲線沿著客觀需求曲線向下平移,如果市場價格上升,則主觀需求曲線沿著客觀需求曲線向上平移。
  • 由於主觀需求曲線表示單個壟斷競爭廠商單獨改變價格時所預期的產量,客觀需求曲線表示每個壟斷競爭廠商在每一市場價格水平實際面臨的市場需求量,因此,主觀需求曲線和客觀需求曲線相交意味著壟斷競爭市場的供求相等狀態。
  • 主觀需求曲線的彈性大於客觀需求曲線,即主觀需求曲線更加平坦。

(三)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

1. 短期均衡

在短期內,壟斷競爭廠商是在現有的生產規模下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調整,來實現 MR=SMC的均衡條件。在短期均衡的產量上,一定存在著一個主觀需求曲線和客觀需求曲線的交點,這意味著市場上的供求是相等的。同樣在短期均衡時,壟斷競爭性廠商可能獲得最大的利潤,也可能利潤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損失。

主觀需求曲線和客觀需求曲線相交點對應的產量和價格恰好是 MR=SMC時的均衡點 E所要求的產量和價格。此時,企業便實現瞭短期均衡。

2. 長期均衡

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MR=LMC=SMCAR=LAC=SAC,即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平均收益等於平均成本。這一條件表明:壟斷競爭廠商在長期均衡時的利潤必定為零,即在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點上,主觀需求曲線必定與 LAC曲線相切。

(四)效率損失與非價格競爭

1. 壟斷競爭的效率損失:多餘生產能力

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 LAC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稱作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作多餘的生產能力。

如圖所示,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產量 Q_A小於理想的產量 Q_C,多餘的生產能力為 Q_C-Q_A

張伯倫(壟斷競爭理論創始人之一)認為:多餘的生產能力可以代表由於想得到產品的多樣化而付出的代價。

也有經濟學傢認為,多餘的生產能力反映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時生產某些相似產品的小規模企業過於擁擠,壟斷競爭生產集團內的商場數量過多。如果減少廠商的數量,單個廠商的生產能力擴大,生產的平均總成本就會下降。

2. 非價格競爭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不存在非價格競爭(因為產品完全同質)。

壟斷競爭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

非價格競爭的原因:價格競爭雖然能使一部分廠商得到好處,但從長期看,價格競爭會導致產品價格持續下降,最終廠商的超額利潤消失。

非價格競爭的基本原則:非價格競爭也需要付出成本,因此需要遵循 MC=MR的利潤最大化原則。

非價格競爭的作用:

  • 強化市場的競爭程度,也滿足瞭消費者的多樣化商品與服務的需求。
  • 增強瞭消費者對某些產品的依賴程度,使廠商加強瞭對自己產品的壟斷程度。

對廣告的評價:

  • 廣告分為信息性廣告與勸說性廣告。
  • 信息性廣告有利於消費者作出最佳的購買決策,節約消費者的搜尋成本。信息性廣告之間的相互競爭,有利於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 勸說性廣告很少提供對消費者來說真正想獲得的信息,雖然可以增加廠商的銷售量,但被誘導的消費者往往不能買到自己實際上需要且真正滿意的商品。

3. 為何壟斷競爭廠商之間傾向於非價格競爭?

  • 壟斷競爭廠商的產品之間有較大的替代性,因而其需求價格彈性較高,需求曲線接近於水平線。根據斯威齊模型可知,當壟斷競爭廠商提高價格時,如其他廠商不跟著提價,他的銷售市場會大幅度縮小,使利潤反而減少;反之,當壟斷競爭廠商降價時,其他廠商也跟著降價,他的銷售量隻會稍有增加,因此,壟斷競爭廠商之間一般不願意進行價格競爭,而寧可進行非價格競爭。
  • 價格競爭雖然能使一部分廠商得到好處,但從長期看,價格競爭會導致產品價格持續下降,最終使廠商的利潤消失。另外,政府可能會通過法律或管制的手段來對價格競爭進行幹預。
  • 非價格競爭指在壟斷競爭市場上,由於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壟斷競爭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增加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依賴程度,加強瞭產品的壟斷程度,擴大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獲得最大的利潤。

非價格競爭的內容要比價格競爭廣泛和復雜得多,在采用非價格競爭中,在取得效果與采取行動之間有一個時滯,不會迅速收到效果,作用也不太猛烈,競爭對手對這種競爭方式也不宜覺察到。因此,一個企業一旦通過非價格競爭取得一定效果,其對手就很難再回復到原有的市場份額,要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更多資金。


相關資源:

  1. 經濟學筆記下載
  2. 《微觀經濟學》內容速查與筆記目錄
  3. 《宏觀經濟學》內容速查與筆記目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