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動物學】施佩科維(Chipekwe)

據報道,施佩科維是贊比亞湖泊、河流和沼澤濕地中的一種隱秘生物,特別是在Bangweulu濕地周圍,還有Mweru湖、Mweru Wantipa湖和坦噶尼喀湖、Kafue平原以及剛果河的一些贊比亞富饒地區。這個名字最常用於一種有角的兩棲厚皮動物,這種動物通常被稱為水犀牛,被認為與埃梅拉·恩圖卡(emela ntouka)一模一樣。

由於“chipekwe”一詞被認為相當於“水怪”,該地區不同的隱匿生物被稱為“施佩克維”,包括類似於埃梅拉·恩圖卡、魔克拉-姆邊貝(在Bangweulu湖也稱為“姆比林圖”)和水獅的動物,以及類似但不同的納桑噶。這種描述上的混亂導致瞭一種流行的形象,即施佩科維是一種活恐龍的隱匿體,類似於獸腳類恐龍或蜥腳類恐龍,並且它被錯誤地與兩個臭名昭著的騙局聯系在一起:“大雷龍騙局”和“開賽暴龍”騙局。

圖源:https://w.atwiki.jp/aniwotawiki/pages/34927.html


證明

德國探險傢漢斯·肖姆伯格(Hans Schomburgk,1880-1967)在其著作《非洲荒野與王爾德》中(1910年)發表瞭關於班戈烏盧湖一隻怪物的早期信息。在到達班韋烏盧湖後,朔姆伯格發現河馬在沼澤中很少見,盡管它們是理想的棲息地。當地人告訴他,河馬避開該地區是因為湖中棲息著一種體型稍小的動物,這種動物會殺死河馬,並可能以河馬為食。Schomburgk最初認為這名河馬殺手是一個神話,但在聽到哈根貝克收集的其他資料後,他改變瞭主意。朔姆伯格還從詹姆遜堡的桑德福德或斯坦福聽說瞭一種不知名的羅得西亞湖動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和其他幾個故事一起,引起瞭朔姆伯格的雇主卡爾·哈根貝克(1844-1913)的興趣,他裝備瞭一支探險隊去尋找這種動物,他認為這種動物類似蜥腳類動物。

在媒體關註哈根貝克1910年的雷龍理論期間,一位匿名但據說很有名的羅得西亞人給《佈拉瓦約紀事報》發瞭一封信,他之前曾將信寄給動物學傢E.C丘佈在書中描述瞭一隻“三角水犀牛”生活在班韋烏盧湖,他認為這可能和雷龍有關。

圖源:https://cryptidarchives.fandom.com/wiki/Chipekwe?file=Hippo_in_marsh.jpg

“你不記得我告訴過你一隻三角水犀牛嗎?男孩們說它在班戈沃羅湖、萊烏利附近的沼澤地和卡福河殺死瞭河馬?我從瀑佈鎮的孩子們那裡聽說瞭這件事,當時我們正在區專員那裡討論這件事,從姆沃姆博希下來接手的s-告訴我們,在兩個白人到達他傢的一兩周前,他們說他們看到瞭這件事。”

然而,在1907年和1909年,也就是哈根貝克首次發表雷龍傳聞的那一年,第一次提到瞭施佩科維,它被描述為一種居住在卡福地區奇倫瓦湖的神話中的食河馬水犀牛,英國行政長官兼獵人昌西·斯蒂甘德(1877-1919)提到瞭當地關於班戈烏盧湖有一頭“水犀牛”的傳聞。

與此同時,大型獵物獵人歐文·萊徹(Owen Letcher,1884-1943)正在從阿維薩人那裡收集關於施佩科維的報告,再次被描述為水犀牛。1911年,他在羅得西亞科學協會之前閱讀的一篇關於羅得西亞大型獵物的論文中對此進行瞭描述。

“在討論犀牛和河馬時,我不能不提到一種動物,當地人最強調這種動物經常出現在剛果-贊比西流域最深的一些池塘和河流中。我並不是說我確信在中非存在著一隻巨大的水犀牛,但我確實這樣說,在我看來,“施佩科維”這個術語不太可能是比神話更重要的東西。我問過羅德西亞東北部的許多老酋長關於“施佩科維”的問題,他們都向我保證,這種巨大的兩角兩棲動物在許多年前是盧安瓜河的居民。一位阿維薩的老頭目告訴我,他的父親用一位阿拉伯獵人給他的槍射殺瞭一個人。當地人說,由於盧安瓜的水體積和高度減少,施佩科維已經消失,但今天可能在盧阿普拉更深的水域,以及西北羅得西亞北部的一個或兩個深水池中發現施佩科維。”

Chipekwe by TheMorlock on DeviantArt

第二年,萊徹還在他的書《東北羅得西亞的大型狩獵》(1911年)中描述瞭施佩科維,重復瞭他在1910年論文中提到的內容,同時添加瞭更多的身體和行為細節:

“羅得西亞東北部的許多當地人談到瞭一種叫做“施佩科維”的動物的存在,他們說這種動物在兩棲動物習性上與河馬相似,但擁有犀牛一樣的角。據當地人說,他是一種非常謹慎的動物,沒有白人射殺過他,盡管據說有一兩名白人獵人對當地人關於“施佩科維”的說法印象深刻,以至於他們花瞭一些時間尋找這種野獸。

我從未聽當地人說過“施佩科維”殺死河馬,我聽到的關於河馬存在的故事與多年前的盧安瓜河有關,當時河水更深,盧阿普拉河、姆韋魯湖和卡波波附近的一個深水池。”

到1911年,怪物在羅得西亞廣為人知,但與後來的報道不同,它被描述為有三隻角。1912年,弗裡德裡希·保羅·格雷茨中尉(1875-1968)發表瞭一篇關於“桑格蜥龍”的描述,這是一種據稱在班戈烏盧濕地發現的爬行動物,1919年末,在“雷龍大騙局”的頂峰,這一騙局的部分靈感可能來自於哈根貝克和肖姆伯格,C.G詹姆斯寫信給《每日郵報》…….

http://www.philippe-coudray.com/PDF/A%20GUIDEBOOK%20TO%20HIDDEN%20ANIMALS%20WEB.pdf

“一種普遍的本土信仰認為,有一種生物應該棲息在比利時-剛果加丹加地區邊界的巨大沼澤中,即“班戈烏盧”或者“姆韋盧”,對這種生物的詳細描述各不相同,可能有些誇張,但他們都同意以下幾點:

它被命名為”Chipekure“;它的體型巨大;它可以殺死河馬(沒有證據表明它會吃河馬);它棲息在沼澤深處;它的足跡在形狀上與河馬相似;它有一根巨大的象牙。”

詹姆斯還說,盡管施佩科維是他認識的非洲人經常談論的話題,但沒有人聲稱自己見過施佩科維,盡管有幾個人告訴他,他們的父親見過施佩科維。據詹姆斯所知,最近的一次邂逅是一位名叫Suamhula的男子,他聲稱曾檢查過一隻河馬,這隻河馬是在一些非常大、類似河馬的痕跡附近被一隻施佩科維獵殺的。不久之後,在1922年,探險傢托馬斯·亞歷山大·巴恩斯(1881-1930)提到瞭……

圖源:https://abookofcreatures.com/2020/05/29/chipekwe/

“一種巨大的水生動物,居住在班韋烏盧湖南部沼澤的佈昂加土著人向我描述為水犀牛;他們甚至給它起瞭一個名字,叫施佩科維,並把它描述為能夠殺死河馬,而河馬習慣於與之搏鬥;他們斷言,其中一種動物的骨頭是在沼澤中發現的。”

1925年6月,博物學傢約翰·吉爾爾·米萊斯(1865-1931)向大型狩獵者丹尼斯·大衛·萊爾(1871-1946)傳達瞭有關“施佩科維”的信息。後來,在1931-1932年,當朔姆伯格率領一支探險隊前往安哥拉時,他的葡萄牙翻譯吉馬拉斯告訴他,據說有一種叫做“施佩科維”的動物生活在該國的迪洛洛湖。朔姆伯格的司機弗蘭茲·格羅佈勒聲稱,當地人告訴他迪洛洛沼澤的施佩科維(正如他拼寫的那樣),也被稱為“水獅”,是一種巨大的蜥蜴狀動物,以河馬和大象為食,留下的足跡像鱷魚,但要大得多。格羅佈勒隨後將“開賽暴龍”的照片誤認為是施佩科維 的真實照片,無意中將肖姆伯格卷入瞭第三場與恐龍有關的媒體馬戲團。同樣在1931年,語言學傢克萊門特·馬丁·杜克(1893-1980)發表瞭一篇關於贊比亞蘭巴人所知的一種類似動物“伊奇桑加”(ichisonga)的描述,他認為這種動物是虛構的。

圖為“伊奇桑加”,圖源:https://abookofcreatures.com/2019/04/19/ichisonga/

“他們說伊奇桑加是一種類似犀牛的水生動物,前額上有一個角。據說它棲息在卡福河上。當它聽到水池裡河馬的聲音時,它會從河裡出來,以免被嗅到,然後沿著河岸走。當它到達遊泳池時,它再次進入水中,選擇它能看到的最大的公牛河馬,並用它的角刺它。它不吃河馬,隻會殺死它。它吃草。Lambas說,比人們在一松河附近殺死大象時更進一步,一松河咆哮著把人們趕走。然後它來瞭,在死去的動物附近停留瞭幾天,直到人們厭倦瞭等待,死去的動物腐爛瞭。據說這種生物是由與……嫉妒。”

最具體的施佩科維報告是由約瑟夫·愛德華·休斯(1876-1935)收集的,他是一位殖民地行政長官,後來成為獵人和商人,1901-1919年在班格韋烏盧湖及其周圍地區度過,他的書《班格韋烏盧湖十八年》(1933年)描述瞭當時的施佩科維。同年,Arthur James Siggins(1880-1970)聲稱,在莫桑比克的阿馬蘭巴湖也報告瞭施佩科維。大型獵手休伯特·康威·梅登少校(1884-1944)向弗蘭克·萊恩報告說,在附近的姆韋魯湖上,可能存在類似的水怪。1935年,丹尼斯·萊爾(Denis Lyell)記錄下瞭他自己對施佩科維的描述,他把奇皮克描述為一種河馬大小的動物,臉上有角,像犀牛。萊爾的線人中沒有一個聲稱自己見過施佩科維。

Chipekwe by thomastapir on DeviantArt

兩年後,著名的羅得西亞先驅奇魯普拉·斯蒂芬森(1873年或1876-1957年)在其著作《奇魯普拉的故事:非洲歷史的一條小路》(1937年)中加入瞭一章關於施佩科維的內容,該書描述瞭據說在1901年初收集到的神秘人的描述和據稱的目擊情況。斯蒂芬森發現,盡管幾乎所有與他交談的人都相信施佩科維,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聲稱自己見過施佩科維。斯蒂芬森將施佩克韋描述為……

“水犀牛和一種非常神秘的野獸。它被認為棲息在最深、最黑暗的池子裡,很少被人類看到:它高約四英尺,鼻子上有一個長長的白色角,並因此殺死河馬,目前正被它吞食。本地人很少見到它。”

安東尼·勞曼(Anthony Lawman)是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羅德西亞州的一名公務員,他發現班戈烏盧當地人在當時仍然非常害怕施佩科維。他們相信它有很強的聽覺,所以在經過據說施佩科維居住的地方時,他們通常保持沉默。Fénykövi就施佩科維一事采訪瞭當地人,但發現,盡管這一事件在該地區廣為人知,但沒有人親眼目睹過。根據Fénykövi的說法,安哥拉南部的Mucusso和Ganguela民族稱這種動物為ricongolo。

圖源:monster Wiki

最近的報道是烏克蘭-俄羅斯記者SergeĭFedorovich Kulik(b.1939),他聲稱從贊比亞一位生物學傢那裡得到瞭關於施佩科維的信息,這位生物學傢的身份僅為彼得或皮特。據Kulik說,生活在贊比亞最北部的恩蘇佈國傢公園和姆韋魯·萬提帕國傢公園之間的沼澤地的人們仍然聲稱,由於施佩克維的捕食性,河馬在濕地中並不常見。Kulik在他的一本書中發表瞭這一信息,可能的狩獵:波沃斯托奇諾瓦酒店(狩獵:穿越東方;1971年)。


描述

班韋烏盧湖和班韋烏盧濕地至少有三種不同的隱匿生物被稱為“施佩科維”:一種像埃梅拉·恩圖卡,一種像魔克拉·姆貝(邊)貝,還有一種像水獅。後兩種情況隻能從一次目擊中得知,而前一種情況得到瞭更好的證明。

有角的兩棲動物被描述為一種體形龐大而堅韌的兩棲動物,皮膚光滑無毛,通常以大角、長牙或類似犀牛的角為特征,這些角通常被稱為光滑的白色長牙;早期的報道有時會給它多個角,有時多達三個,但通常隻有一個角被指控。斯蒂芬森的線人稱其個頭較小,隻有四英尺高,但在其他方面對鼻子上長著白色長角的水犀牛也有相同的描述。據SergeĭKulik說,居住在贊比亞偏遠濕地的人將施佩科維描述為類似於犀牛犢,但毛茸茸的,還有一個更長的脖子。一位據稱來自班韋烏盧濕地的目擊者給出瞭不同的描述,據稱施佩科維是一種巨大的鰭狀動物,長著長長的獠牙或尖牙,而不是角——而且,與庫利克的線人一樣,他聲稱施佩科維身上覆蓋著蓬亂的毛發,而不是光滑的皮膚。

據說它的腳印像河馬或犀牛的腳印,但更大,有時據說它有一個鋒利的中指(像埃梅拉·恩圖卡)。像許多其他非洲未確認生物一樣,據說它能殺死河馬,但不吃它們。大多數記錄的目擊都不包括物理描述。很少有人聲稱見過施佩科維,這種怪物被認為害羞而且極其罕見,居住在深潭和河流中。

圖源:https://wallpaperset.com/hippo-wallpaper


在流行媒體中

▪在捷克流行的資料中,施佩科維(捷克的čipekve)經常被描述為重爪龍,一種來自早白堊世歐洲的棘龍類恐龍,它有非洲親戚,如似鱷龍和棘龍。吉爾卡·霍斯卡(Jirka Houska)繪制瞭施佩科維的這一概念,以及另一個版本,將其描繪成一隻有角、長肢的鱷魚。然而,已知的重爪龍與神秘動物學的唯一真正關聯是在喀麥隆,當地人聲稱能識別這種恐龍的圖像。

▪庫利克的報道稱,施佩科維在俄羅斯很受歡迎。與捷克重爪龍相比,俄羅斯的資料將其與獸腳類的角鼻龍聯系在一起。

▪施佩科維出現在漫畫小說《Carthago Adventures》(2017)第3卷中,在該卷中,它被描述為類似於角鼻龍的獸腳類恐龍。

棘龍:Spinosaurus 2020 #1 by PaleoGuy on DeviantArt重爪龍,https://www.billingsproductions.com/our-products/dinosaurs/baryonyx/《Carthago Adventures》


參考資料

  1. Wallace, L. A. "North-Eastern Rhodesia,"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 29, No. 4 (April 1907)
  2. ↑ Jump up to: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Heuvelmans, Bernard (1978) Les Derniers Dragons d'Afrique, Plon, ISBN 978-2259003872
  3. ↑ Jump up to:3.0 3.1 3.2 3.3 3.4 3.5 3.6 3.7 Mackal, Roy P. (1987) A Living Dinosaur? In Search of Mokele-Mbembe, Brill, ISBN 978-9004085435
  4. ↑ Jump up to: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Shuker, Karl P. N. (2016) Still In Search Of Prehistoric Survivors: The Creatures That Time Forgot?, Coachwhip Publications, ISBN 978-1616463908
  5. ↑ Jump up to:5.0 5.1 5.2 Letcher, Owen (1911) Big Game Hunting in North-Eastern Rhodesia
  6. ↑ Jump up to: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Stephenson, John Edward (1937) Chirupula's Tale: A Bye-Way in African History
  7. ↑ Jump up to:7.0 7.1 Ballot, Michel "Que Représente la Sculpture Trouvée par Michel Ballot en 2005?," Cahiers Cryptozoologiques Africains, No. 1 (December 2007 — January 2008)
  8. ↑ Jump up to:8.0 8.1 8.2 8.3 8.4 8.5 Heuvelmans, Bernard & Rivera, Jean-Luc & Barloy, Jean-Jacques (2007) Les Félins Encore Inconnus d’Afrique, Les Editions de l'Oeil du Sphinx, ISBN 978-2914405430
  9. ↑ Jump up to:9.0 9.1 9.2 9.3 9.4 9.5 9.6 9.7 Heuvelmans, Bernard (1955) On the Track of Unknown Animals, Routledge, ISBN 978-1138977525
  10. ↑ "The Brontosaurus: More Hearsay," Bulawayo Chronicle (14 January 1910)
  11. ↑ Stingand, Chauncey (1909) The Game of British East Africa — Online
  12. ↑ Letcher, Owe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Big Game in Northern Rhodesia," Proceedings of the Rhodesia Scientific Association, No. 10 (1910)
  13. ↑ Cullen, Gouldsbury (1911) The Great Plateau of Northern Rhodesia — Online
  14. ↑ Jump up to:14.0 14.1 Eberhart, George M. (2002) Mysterious Creatures: A Guide to Cryptozoology ABC-CLIO, Inc. ISBN 1-57607-283-5
  15. ↑ Russell, G. E. Archer "The Jungle Mammoth," The Register (8 December 1919)
  16. ↑ Jump up to:16.0 16.1 Barns, Thomas Alexander & Johnston, Hary H. (1922) The Wonderland of the Eastern Congo — Online
  17. ↑ Jump up to:17.0 17.1 17.2 Lyell, Denis David (1935) African Adventure — Online
  18. ↑ Schomburgk, Hans (1936) Meine Freunde im Busch
  19. ↑ Doke, Clement M. (1931) The Lambas of Northern Rhodesia: A Study of Their Customs and Beliefs — Online
  20. ↑ Siggins, Arthur James (1933) Man-Killers I Have Known
  21. ↑ Jump up to:21.0 21.1 21.2 Lawman, Anthony (1958) The Long Grass
  22. ↑ Fénykövi, Josef F. (1958) Sendas Incógnitas: En Busca del Rinoceronte Blanco
  23. ↑ Jump up to:23.0 23.1 23.2 23.3 Nepomniachtchi, Nikolai (2013) 100 Velikikh Zagadok Afriki, Izdatel'stvo Veche, ISBN 9785444472613
  24. ↑ Jump up to:24.0 24.1 24.2 24.3 24.4 Hughes, Joseph E. (1933) Eighteen Years on Lake Bangweulu
  25. ↑ Jump up to:25.0 25.1 Jackson, Frederick George (1935) The Lure of Unknown Lands: North Pole and Equator
  26. ↑ Brelsford, William Vernon "Hector Croad – District Commissioner, Kasama," Northern Rhodesian Society
  27. ↑ Macrae, Farquhar Baliol "More African Mysteries," The National Review, No. 111 (December 1938)
  28. ↑ Hughes, Joseph E. "The Haunts of the Sitatunga," Field (23 September 1911)
  29. ↑ Melland, Frank (1923) In Witch-Bound Africa — Online
  30. ↑ Gibbons, William J. (2010) Mokele-Mbembe: Mystery Beast of the Congo Basin, Coachwhip Publications, ISBN 978-1616460105
  31. Killer of Elephants Revisited (2018) — Online
  32. ↑ Freeman, Richard Richard Freeman on Africa's Mystery Rhino forteanzoology.blogspot.com (22 September 2012) [Accessed 31 December 2020]
  33. ↑ Barrère, Florent [n.d.] "Les Grandes Créatures Lacustres du Bassin du Congo: l'Enigme Animale et ses Propositions"
  34. ↑ Norman, Scott T. "Aye, and Behind the Cameroons There's Things Living," Elementum Bestia: Being an Examination of Unknown Animals of the Air, Earth, Fire and Water (2007), Lulu Press, ASIN B001DSIB2W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