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千年,大美敦煌】中唐-154窟:各壁多鋪經變畫,濟濟滿堂【高清大圖】

▼“敦煌系列連載”的總目錄(可鏈接到每一篇):

【神遊千年,大美敦煌】連載目錄(可鏈接到每一篇)

【神遊千年,大美敦煌】中唐-154窟:各壁多鋪經變畫,濟濟滿堂【高清大圖】

(提示:←左側目錄欄裡有本文各部分索引,以方便讀者概覽)

———————————————————————————————–

【閱前提示:】本文包括許多高清大圖,點開圖片,可看大圖。有一些是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每張圖皆已註明像素尺寸,如【1600×2300】)。

———————————————————————————————-

各壁佈局概覽

0.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主室各壁壁畫佈局圖示

敦煌第154窟位於莫高窟南區南端崖面二層位置,是中唐 吐 蕃 統 治時期營建的代表窟,在敦煌石窟發展進程中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

154窟是方形主室、覆鬥頂的小型洞窟。洞窟主室東西3.8 米,南北4.15米,窟高面4.2米。

154窟洞內窟頂、西壁龕內外、南北兩壁、東壁門等方位都放置或繪有極豐富的內容(見上面圖示)。

北壁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持花供養菩薩立像【1987×1756 大圖】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北壁左-觀無量壽經變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下部是持花供養菩薩立像【1080×1416 大圖】

敦煌莫高窟第154窟,主室北壁。中唐畫觀無量壽經變一鋪。

觀無量壽經變,發展到中唐此窟時,畫面佈局已然定型,延續瞭早期初唐第172窟觀無量壽經變等經典洞窟的基本圖像內容與結構特征。

中間主題為說法會,東側未生怨,西側十六觀。壁畫下部為西夏畫持花供養菩薩立像。

對比1908年的照片,經變下部樂舞圖及其左側缺損(下圖為法國吉美博物館館長贈敦煌研究院數字照片原文件,努埃特拍攝於1908年)。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下部是持花供養菩薩立像【努埃特攝於1908年】法國吉美博物館館長贈敦煌研究院

中唐莫高窟第154窟北壁西(左)起第一鋪觀無量壽經變,下為西夏畫供養菩薩像。

此鋪觀經變,沒有初、盛唐時期經典洞窟裡觀經變的神聖莊嚴與超逸脫俗,風格有些世俗化,用筆力度有些粗疏。畫面中的人物更復雜,整體結構顯得有些拘束。整體的藝術水平不如前期。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局部【1847×2612 大圖】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局部1:左側大菩薩、聽法菩薩【1799×2507 大圖】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局部2:左側大菩薩【1807×2490 大圖】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局部3:右側大菩薩頭上華蓋【2560×1770 大圖】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局部4:右上偏殿與正中主殿間有一迦陵頻伽【2572×1843 大圖】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局部4:正中主殿右-迦陵頻伽吹笛【1064×872】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局部5:左上,回廊頂角樓-內藏經卷【1984×2462 大圖】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說法圖+兩側豎幅【959×933】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右側豎幅:未生怨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右側豎幅:未生怨局部1【1788×1983】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右側豎幅:未生怨局部2【1792×1933】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左側豎幅:十六觀【456×2612】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左側豎幅:十六觀局部1【2843×1760 】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左側豎幅:十六觀局部2【2426×1843】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觀無量壽經變左側豎幅-十六觀+邊飾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之觀無量壽經變(缺損兩塊)+兩側豎幅【1033×948】

下圖是100多年前畫面未缺損時的照片,很珍貴:

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之觀無量壽經變+下部西夏菩薩像【歷史照片】《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卷1圖39【2258×3276 大圖】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北壁右-報恩經變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 (下部西夏菩薩像)【歷史照片】《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卷1圖38【2234×3265 大圖】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莫高窟第154窟存在大量的報恩經變畫。報恩經變是唐代敦煌壁畫一大創新,最早出現於安史之亂後,在吐 蕃 統 治時期得到發展。

敦煌石窟中的報恩經畫以報恩經文故事繪制,全經共九品,各品品名及主要入畫內容有:序品、慈品、發菩提心品、孝養品、優波離品、論議品、對治品、惡友品、親近品。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說法圖+兩側豎幅)【1050×970 大圖】

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

此鋪報恩經變,上部中央為釋迦佛說法圖,下部中央為盧舍那佛說法圖。下部兩側分別有橋梁上一舞伎、兩側樂隊。前有水榭,下有蓮池。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說法圖+兩側豎幅)【1121×1054】

說法圖兩邊是豎形條幅,右條幅繪《惡友品》,描繪善友太子入海求寶故事;左條幅下段續繪《惡友品》,情節與右條幅相接;上段繪鹿女夫人故事。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2297×2649 大圖】

(▲提醒:上圖與下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局部:中左側【1830×2516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局部:主尊佛身光左側聽法菩薩【1830×2578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1【690×1600】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2【690×1600】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3【690×1600】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4【690×1600】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5-右側大菩薩【1753×2364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5-右側大菩薩座前聽法菩薩【1930×2378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6【1894×1577】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7-中右供養菩薩【1174×1286】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8【2319×3003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上部局部8-中左供養菩薩【1736×2406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2048×1392 大圖 1.83MB】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上圖:

這是下部正中平臺上的說法圖。盧舍那佛居中,左右分繪一菩薩一弟子,兩旁又各繪三身聽法菩薩。兩側橋梁上各有一舞伎。前有水榭雕欄,下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水池中有鴛鴦、蓮花。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居中盧舍那佛(身現日月須彌山等景)【704×1015】

上圖:

盧舍那佛結跏趺坐,作手印。特別的是:袈裟上顯現出諸多景象:雙肩的日月,胸間的須彌山(形似一盞有臺座的小燈)。

此處壁畫與與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報恩經變絹畫(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畫面很是相似,下圖即其局部:

【敦煌藏經洞出土絹畫】9世紀 唐代-報恩經變相圖,大英博物館藏【局部】【1080×787】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局部1-下左聽法菩薩【1783×2415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局部2【1883×2404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局部3-下右聽法菩薩【2392×3045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局部4-下中【1235×864】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中間說法圖、左下樂舞【1356×1272】

(▲提醒:上圖與下兩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中間說法圖、左下樂舞【2312×3039 大圖】

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下部中間說法圖右側、右下樂舞【2024×2991 大圖】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連接右上平臺聽法神將【447×1253】

–樂舞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955×1387】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2392×3000 大圖】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報恩經變大型伴奏樂隊

右側八位樂伎,分別演奏笙、豎笛、排簫、篳篥、異型笛、拍板、鈸、鐃。

樂隊中的管樂和打擊樂,畫得精致寫實,如笙管長短不齊,上有竹節;笛子的音孔,篳篥的哨嘴等,是研究古代樂器的珍貴資料。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臨摹線描】【930×1015】

右側八位樂伎,分別演奏笙、豎笛、排簫、篳篥、異型笛、拍板、鈸、鐃。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1-異型笛(上)、篳篥(下)【624×910】

上圖:篳篥和異型笛

異型笛,吹口處的枝杈清晰可見。敦煌壁畫唐代後期此種形狀的笛子增多,看來與發音無關,僅起裝飾作用。

篳篥,管體較粗,哨嘴較高。

在同一樂隊中各類管樂器經常同時出現,說明管樂是當時樂隊中重要的一個樂部。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2-吹笙【634×923】

上圖:吹笙樂伎

笙的三部分:簧管、鬥子、吹嘴,均描繪得精致寫實。簧管長短不齊,上面的竹節清晰可見。到唐代,壁畫中笙的形制基本趨於一致,說明笙在唐代的發展已很成熟。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2-吹笙【1815×2700 大圖】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3-擊鐃【749×1002】

上圖:擊鐃樂伎

鐃既為碰奏樂器,也是佛教法器。敦煌壁畫中常出現在大、中型經變樂隊中。演奏時,樂伎用雙手對擊發音。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3-擊鐃【899×1318】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8人【臨摹線描】【1080×1080】

(▲提醒:上圖與下圖,皆為高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右下樂隊與小橋舞伎【1527×1680 大圖】

上圖:

此圖平臺間有小橋連接,兩舞伎分別在兩側小橋上持巾起舞。樂隊分置於佛和眾菩薩兩側平臺上,每組八人,分三列,踞坐毯上。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小橋舞伎【1075×1585 大圖】

左側八位樂伎,分別演奏腰鼓(二人)、羯鼓、琵琶(二人)、橫笛、箜篌和拍板。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臨摹線描】【930×949】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1-箜篌、橫笛【臨摹線描】【1080×1080】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2-琵琶(二人)【858×1244】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2-琵琶、拍板【585×1796】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2-琵琶【臨摹線描】【1080×1080】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2-琵琶彈撥、3拍擊腰鼓【臨摹線描】【1080×1080】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3-拍擊腰鼓【臨摹線描】【1080×835】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3-腰鼓(二人)、羯鼓【1357×1638

上圖:

腰鼓(左邊二人)、羯鼓(右邊一人)

腰鼓的演奏方式是將鼓系於腰間,站立或踞坐演奏,用手拍或杖擊發聲。

圖中為經變樂隊中的打擊樂,兩腰鼓和一羯鼓。兩位腰鼓樂伎,一用雙手拍擊,一斜掛胸前、用兩槌敲擊。羯鼓樂伎,將羯鼓平置於小床上,用槌兩面敲擊(下圖即為其線描)。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4-羯鼓【臨摹線描】【1080×1080】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8人【臨摹線描】【1080×1080】

(▲提醒:上圖與下圖,皆為高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與小橋舞伎【1357×1638 大圖】

上圖:

此圖平臺間有小橋連接,兩舞伎分別在兩側小橋上持巾起舞。樂隊分置於佛和眾菩薩兩側平臺上,每組八人,分三列,踞坐毯上。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與小橋舞伎+聽法菩薩(臨摹線描)【925×629】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左下樂隊與小橋舞伎+聽法菩薩【1478×1362 大圖】

(▲提醒:上圖與下圖,皆為高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這是大鋪經變畫左右兩側的樂舞圖。舞伎分別在兩側樂隊的伴奏下,在小橋上遙遙相對而舞。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之-報恩經變右下舞伎與樂隊+聽法菩薩【1477×1366 大圖】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之-報恩經變右下舞伎【臨摹線描】【1080×1080】

舞伎分別在兩側樂隊的伴奏下,在小橋上遙遙相對而舞。舞帶低垂,舞姿柔曼,動勢不大,頗具唐代“軟舞”風韻。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之-報恩經變左下舞伎【臨摹線描】【1080×1080】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之-報恩經變左下舞伎【握巾立於小橋起舞】【2054×2993 大圖】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之-報恩經變左下舞伎+右下舞伎合影【臨摹線描】【960×700】

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之-報恩經變左下舞伎和右下舞伎和分立於佛兩側小橋【2048×1392 大圖】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1309×1587】

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的報恩經變,與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報恩經變絹畫(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畫面構圖很是相似:

【敦煌藏經洞出土絹畫】9世紀 唐代-報恩經變相圖,大英博物館藏【860×1135】

【敦煌藏經洞出土絹畫】9世紀 唐代-報恩經變相圖,大英博物館藏【1202×1583】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歷史照片】《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卷1圖38局部【2005×1756 大圖】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善友太子入海求寶

說法圖兩邊是豎形條幅,右條幅繪《惡友品》,描繪善友太子入海求寶故事;左條幅下段續繪《惡友品》,情節與右條幅相接;上段繪鹿女夫人故事。

《報恩經·惡友品》講述善友太子為解救蒼生、脫離勞苦而入海求取寶珠發生的系列故事。

《報恩經·惡友品》,又名《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珠》,“以波羅奈國太子善友和惡友(提婆達多)等本生故事,將佛‘以忍辱力, 長念施恩’,得成佛道”。

《報恩經·惡友品》故事內容來源於《大方便佛報恩經》經文中,故事講述波羅奈國王有兩子:善友與惡友,人如其名,一善一惡。善友太子不忍百姓受苦,取國庫寶藏施贈,庫藏將盡,聽聞東海龍王有一寶珠,可解救百姓脫離苦海,善友決定入海求取寶珠。善友帶著一盲眼海師、五百侍衛揚帆入海。善友一行人到達珍寶山,惡友帶領五百侍衛上岸取寶,善友與海師二人繼續前行尋找摩尼寶珠。

不幸,海師因年邁、體力不支而亡,剩善友一人,經過一路奔波到達龍宮。善友為龍王說法,講眾人之苦,談自身感悟,龍王感動,贈善友寶珠以救眾人於水火。

善友得寶珠歸國,途中遇弟弟惡友,惡友見善友得寶珠,心懷嫉妒,心生貪欲,恐善友帶回寶珠,等善友睡熟之時,以枝幹刺入善友雙目,奪走寶珠。善友受傷倒地,牛群從善友身邊經過,牛王為善友舔除樹刺,善友雙眼失明,被牧牛人搭救。隨後,善友在牧牛人的幫助下,成為利師跋國國王花園的守園人。

一天,利師跋國的公主在花園遊玩觀景,遇到雙目失明的善友正在彈奏古琴,公主被琴聲吸引,善友與公主心意相通。經過一番波折,善友重見光明,回到波羅奈國,拿到寶珠,為眾人造福。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圖示】【1229×627】

第154窟《報恩經·惡友品》壁畫內容釋讀

畫面由左至下再至右下方,整幅《惡友品》有8處文字說明,但由於時間久遠,壁畫脫落,文字部分已顯示不出。 以下,從由左至右進行壁畫內容釋讀。

榜題1:圖繪海師命終,善友抱海師悲痛。

榜題2:圖繪善友遵從海師囑咐,入龍宮取寶,入海時,遇青蛇怒視善友。

榜題3:圖繪善友踏蓮而過;右上善友太子為龍王說法,,侍女捧寶珠送於善友,善友雙手捧寶珠出海。

榜題4:圖繪惡友刺目奪寶;惡友趁善友憩睡之時,取樹刺,刺瞎善友雙目,並奪珠。

榜題5:圖繪善友太子遇牛群,一頭牛為舔去善友血跡。

榜題6:圖繪善友太子在樹下與公主相遇,並對坐相談。

榜題7:圖繪善友太子為公主撫琴。

榜題8:圖繪親人相會,善友以寶珠之力造福百姓;上部,善友太子返國後,與國王王後相見,父子相抱,王後因傢人團聚做祈禱狀;下部,善友登高樓,奉寶珠於柱臺上,並拜祈寶珠撒放寶物,寶珠變化成無數財物普施眾生。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右側)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左側)

第154窟《報恩經·惡友品》 壁畫裡人物、動物的形象特點

154窟《報恩經· 惡友品》 壁畫中共繪有13個人物形象,依次有:善友、海師、青蛇、龍王、惡友、公主、國王、王後、侍女、以及百姓三男子二婦人。全幅畫面人物頭大身小,體態圓潤,面目白皙。右下方是婦女著唐裝, 男子著吐 蕃裝,吐 蕃裝和唐裝同時出現也是吐 蕃時期壁畫的特點,如第 154 窟藥師經變中放生者一著唐裝、一著吐 蕃裝。

善友是《報恩經·惡友品》壁畫推動故事進程的主要人物,154窟在壁畫中繪有11處,所繪內容根據故事需求,以身量較小的童子模樣為造型特點,繪者巧妙的從發髻的造型上進行瞭符號化的處理。善友太子著褐色與衣袍,用筆簡潔概括,且衣擺用流動線條勾勒。

海師表情靜默,以相對潦草的線條表現出海師身型瘦弱、衣著破舊,身體的無力感,透漏出海師已逝的訊息。

惡友的刻畫表現的極為豐富,面部更是表現扭曲和猙獰,深綠色衣袍與善友褐色衣袍相對,人物形象塑造上應用對比和誇張的手法,暗示惡友為壁畫故事中的反派形象。

國王的服飾體態參照唐朝時期人物較為豐滿的形象特征,衣服顏色主要以黑色和黃色為準。圖中對國王與王後做出瞭細致的描繪,在體現傢人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外,還說明瞭上位者仁慈、和善、平易近人的性格特點。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1(右上)【585×1110】

上圖:

善友太子入海取寶

畫面左中,繪海師命終後,善友抱海師痛哭;右中,繪善友遵海師所囑入龍宮取寶,入海時青蛇盤蓮莖、怒視善友,善友以三昧力踏蓮而過;右上,繪善友在龍宮為龍王說法;在宮前善友雙手捧摩尼寶珠出海。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1(右上):善友抱海師痛哭【今人制作的動圖gif】

(▲提醒:上圖為gif動圖,點開圖片可看到動態)

下圖:

畫面中山峰、海面相輔相成,群山交代瞭海平線,壁畫最上方用細線條描繪出似雲霧又似層層疊疊的群山或山路, 粗曠筆勢描繪的群山之間高低起伏,富有律動。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1(右上)

在敦煌壁畫中動物形象非常豐富。第154窟《報恩經·惡友品》的創新將蛇與人身相結合,青蛇梳蛇形高暨,刀鋒眉形,吊眼蛇狀眼珠,眼神犀利,臉型較長而肥,上身赤裸。青蛇造型從頭型、眉眼、耳形以及發髻尖的特點,突顯青蛇奸 惡的形象特點。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2(右中上)

上圖:刺目奪寶

善友太子在龍宮得到摩尼寶珠。惡友趁善友憩睡之際,取樹刺兩枚,刺其兄雙目,奪珠而去。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3(右中)

上圖:牛王舔目

圖繪善友太子遇牛群,一頭牛為舔去善友血跡。

三頭牛用線鉤勒外形,顏色、動勢各不相同。白色牛王十分顯眼,白色表達瞭牛王善良、聖潔的神話色彩;牛王上部一頭淺黃色的牛正在扭頭關註,動作生動。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4(右下)【1650×3122 大圖】

上圖:樹下彈箏

善友太子所獲摩尼寶珠被弟弟惡友奪走以後,雙目失明,流落到利師跋國,為國王看守園,閑時彈箏自娛,琴聲引起該國公主註意,見善友心生愛慕,便結為夫婦。

圖上部,繪善友太子在樹下與公主相遇,並對坐相談。

下部,繪善友樹下彈箏,公主坐一旁傾聽,畫面富有生活情趣。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5(右下)【1972×2700 大圖】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6(左下)

上圖:

親人相會,寶珠雨寶

圖中上部,繪善友從利師跋陀國返國後,與父王、母後相見,父子相抱,共訴離別之情,母後為全傢的團聚祈禱祝福。下部,繪善友供寶珠於柱臺上,登高樓,拜祈寶珠雨寶,寶珠遂變化無數財物,普施眾生。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善友太子6(左下)+邊飾

154窟《報恩經·惡友品》中三處描繪房屋建築,用粗曠的線條勾畫外輪廓,在表現上都極為簡單,僅僅為交代環境地點。古代建築中臺階是地位的象征,壁畫中用較細的筆觸描繪出繁復的臺階。波羅奈國王宮為廡殿頂,廡殿頂在房屋建築中等級最高。善友登屋頂奉寶珠,此處房屋十分別致,原型是中國建築的“盝頂”。盝頂以四條正脊圍成平頂,下接廡殿頂,常用在帝王廟井亭的頂口、 古代太廟、 天壇與農壇等建築上。

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東(右)側-報恩經變兩側豎幅-左上:鹿女夫人故事局部【764×1081】

上圖:

左側條幅下段續繪《報恩經變·惡友品》之善友太子故事;其上段繪報恩經變另一則故事:鹿女夫人(鹿母夫人)。

這是鹿母夫人故事畫局部,表現雌鹿對自己生產的愛女作獸類特有的氣味識別的情景,畫面較為簡約。

南壁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右上-金光明經變,右下-法華經變。右側上下-毗沙門天王與觀音、天女【1920×2466】

(▲提醒:上圖與下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南壁左上-藥師經變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3980×3332 超大圖】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局部:左半幅【2392×3246 大圖】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局部:左下【1609×1695 大圖】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局部:左下佛前持花菩薩【1764×2344 大圖】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下部樂舞【2693×1695 大圖】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下部樂舞-左側樂隊-吹笛【1754×2407 大圖】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右半幅【1560×3252 大圖】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右側豎幅【475×3252】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上-藥師經變-右側豎幅場景:齋僧【1819×2514 大圖】

南壁右上-金光明經變

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中間-金光明經變【2820×2295 超 大圖】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金光明經變是敦煌壁畫中較為獨特的經變畫,據《歷代名畫記》和《益州名畫錄》記載,《金光明經》圖像在長安、西蜀等地均有繪制,但在中原地區卻沒有金光明經變圖像保存下來,然而在西部邊陲的敦煌、高昌等地保存瞭數十幅金光明經變,這其中包括存於莫高窟的十一鋪。

《金光明經》是一部在西域、敦煌及中原地區有著廣泛影響力的經典,與《妙法蓮華經》、《護國仁王經》同稱為鎮護國傢的三部經典。據說念誦此三經,國傢及持誦人可得四大天王守衛 ,使一切世間有情安穩康樂。《金光明經》包含瞭大量護國護法、懺悔滅罪的思想,並在傳播、信奉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靈驗事跡,加之經中的長者子流水護生、薩埵太子舍身飼虎等著名故事,使得這部經成為被廣泛持誦的大乘經典,並在民間有著廣泛的信 仰。

敦煌莫高窟的金光明經變,最早出現在 吐 蕃 統 治敦煌時期,至北宋仍有繪制,圖像均以金光明法會為中心,經典依據為唐代義凈所譯的《金光明最勝王經》。在敦煌石窟中,第154窟兩鋪金光明最勝王經變是最早出現形式完備的圖像,此後諸本多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主要表現為兩側的“長者子流水品”和“舍身品”的位置變化。

畫面中央的金光明法會中心繪制瞭佛在王舍城鷲峰山講深勝佛法,左右兩側為上首菩薩及其部眾聽法,經變中的四天王護國品、大辯才天女品、大吉樣天女品等各品分別繪制在說法會下部,並以上中下三排,左右相向排列的形式進行佈局,它們之間都以小方框榜書自然分割開來。

主體畫面的左右兩側分別繪制瞭《舍身品》和《長者子流水品》。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右側豎幅【438×2228 大圖】

主體畫面的左右兩側分別繪制瞭《舍身品》和《長者子流水品》。

其中,《長者子流水品》為此經之重點,該故事自下而上展開,內容大致為:有一位叫流水的長者心地仁慈,行醫為生,流水長者經常帶二子水空、水藏遊歷於城鄉間,治病救人。有一次,他們在野外看到有一水池快要幹涸,池中之魚在烈日曝曬下將為鳥獸所食。流水長者心生慈悲,尋找樹枝覆蓋水池,並借二十頭大象運河水,更對池中之魚施予飲食,池中之魚才得以再生。後來萬魚命終,靈魂升入天界,轉世為一萬天子。一天,流水長者宴請賓客,醉臥高樓。此時,大地震動,一萬天子從天而降,將許多珍珠瓔珞放於流水長者身邊,又撒鮮花報答流水長者的救命之恩。

《長者子流水品》和《舍身品》表現的是《金光明經》中的“大悲接物”部分,為該經之亮點。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右側豎幅場景2【686×557】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右側豎幅場景2【2276×1705 大圖】

馱水的大象

畫面描繪長者向國王借來二十頭大象,馱水註入涸澤救魚的情節。大象為白描。僅用赭紅色塗水袋,手法簡練。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右側豎幅場景3【1794×2372 大圖】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左側豎幅【351×2225 大圖】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左側豎幅場景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左側豎幅場景【1047×760】

金光明經變中的白馬,昂首長鳴,鞍具齊備。馬上鞴著馬鞍與馬鐙、籠頭、肚帶。鞍、鐙等很清楚,鞍子用皮帶扣緊,馬尾編成辮狀。馬是用白描法勾勒出來的,線條優美流暢,恰當地表現瞭馬的強健筋骨,與盛唐“肌勝於骨”的肥膘馬,明顯不同。

馬前用粗獷的筆觸畫出象征性山峰。

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上-金光明經變-左側豎幅場景【2196×1531 大圖】

南壁左下-彌勒經變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1【1695×2239 大圖】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2-左上菩薩眾【1779×2237 大圖】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3-主尊佛-彌勒初會【1734×2692 大圖】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4-右下彌勒三會【1839×2527 大圖】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5-左下彌勒三會【1061×1286】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6-左下聽法菩薩【1812×289 大圖】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7-左下女剃度【1695×700】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7-左下女剃度【2807×1086 大圖】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局部8-右下男剃度【1844×2277 大圖】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左上-老人入墓、一種七收【1695×930】

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東(左)下-彌勒經變左上-老人入墓、一種七收【2227×2630 大圖】

上圖:

圖繪自入墳 墓的老人,被攜帶行李的傢人前呼後擁地送入墳園,猶如搬入新居般的喜慶。

墓園下部畫二牛同拉一犁耕地,俗稱二牛抬杠。

南壁右下-法華經變

9.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下-法華經變局部:左上【1829×2280 大圖】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9.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下-法華經變下部-譬喻品:火宅喻【2827×2299 大圖】

上圖:

《譬喻品》是法華經變中較常見者,多繪於經變下部。此品譬喻現實生活如四面起火、內伏惡蟲鬼怪的朽敗宅第。貪愚之人隻圖眼前歡樂不願離開,宅主長者為使諸子逃離火宅危房,特備三車、寶物投其所好,誘使諸子出離危險火宅,以此譬喻佛教有三乘之差別,亦如誘出火宅之法,故此品又稱“火宅喻”。

圖繪一宅四處起火,屋裡有人酣睡不醒,庭院中有人長跪不起,有人與惡獸鬼怪同歡共舞,宅外備有牛、羊、鹿三車。宅中人身穿翻領左衽,反映瞭吐 蕃 統治敦煌時期的時代特征。

9.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下-法華經變下部-譬喻品:火宅喻之舞者【1306×841】

上圖:

法華經中有火宅喻,謂世人如隻顧玩樂的孩子,不知身處險境,因此敦煌壁畫反映火宅喻的樂舞場面,多為兒童舞蹈場景。但154窟火宅喻中的舞人卻為一青年胡人舞者形象。畫面上房屋四周烈火熊熊,屋中胡裝舞人,神態自若地揮袖、提足而舞,全不覺火勢迫人,身後幾個樂人畫面較模糊。

東壁門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左上-金剛經變;右上-金光明經變;右下-天請問經變。左下-西夏供養菩薩【1468×1336】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左上-金剛經變;右上-金光明經變;右下-天請問經變。左下-西夏供養菩薩【圖示】

東壁左上-金剛經變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480×673】

上圖: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

中部以巨大空間表現金剛法會,左右兩側及下部邊沿以花邊圖案間隔,畫有舍衛城乞食、塔廟供養、歌利王本生。左下一塊剝落。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剝落部分:菩薩頭像【795×1127】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剝落部分:菩薩頭像【1825×2557 大圖】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局部1:佛右下聽法菩薩【1711×1680 大圖】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局部2:右下-拜塔【630×939】

上圖與下圖:

供養塔廟

此塔已殘,僅存塔基。一身供養比丘、二身世俗供養人,保存完好。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局部2:右下-拜塔【1532×2183】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局部3:左上山川【2587×1573 大圖】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局部4:主尊佛頭上華蓋【臨摹】出自《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p174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右側豎幅-下起第1幅:釋迦舍衛城乞食【634×959】

上圖:

舍衛城乞食

這是表現金剛經的開首,釋迦佛“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的情節。城門樓表示“舍衛大城”。按經文,隨從釋迦佛乞食的弟子,應為著袈裟的和尚,此處畫成著天衣、戴寶冠的菩薩。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右側豎幅-下起第3幅:佛為居士說法【858×1107】

上圖:

佛為在傢信眾說法

此圖是釋迦佛向在傢的優婆夷(即女居士)、優婆塞(即男居士)講受持、讀誦《金剛經》,所得福報勝於一切供養。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右側豎幅-下起第2幅:讀經挨打(兩側邊飾)【854×1110】

讀經挨打

一人坐在樹下的方幾上讀金剛經,遭到二人毒打。《金剛經》說:今世遭受到別人的輕賤,可以消除往世的罪業,得成佛道。此圖中金剛經的信徒遭人毒打,應該解讀為被人輕賤的一種形式。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右側豎幅-下起第2幅:讀經挨打【640×1776】

圖中三人均著文士裝,一人端坐塌上手執經卷,專心誦讀。榻後上方,一人執劍欲擊,在榻前下方一人徒手,腳踏“弓箭步”,揮拳相擊。有學者認為此二人的姿勢,反映瞭當時流行的“劍舞”和武術姿態,舞姿豪健,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之感。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右側豎幅-下起第2幅:讀經挨打【948×1395】

11.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北(左)上-金剛經變右側豎幅-下起第2幅:讀經挨打【1440×2649 大圖】

東壁右上-金光明經變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1532×2183 大圖】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1-主尊佛說法【1481×1675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1:主尊佛說法【1768×1965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2-下部聽法神眾【1267×072】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3-右下聽法菩薩【1820×2343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4-右下聽法梵天神眷【1641×2409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5-左下聽法梵天【1195×2702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6-左下聽法神眾【1820×2381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7-左下聽法天王【1847×2726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8-左下聽法神將、婆羅門【1777×1983 大圖】

12.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上-金光明經變局部9-左下婆羅門擊鼓【1838×1812 大圖】

東壁右下-天請問經變

1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下-天請問經變【1841×2426 大圖】

13.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東壁門南(右)下-天請問經變局部2:佛左下供養菩薩【2308×1511 大圖】

北壁-菩薩立像

1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上左-觀無量壽經變,右-報恩經變。下部-持花供養菩薩(西夏繪)【2925×1889 大圖】

(▲提醒:上圖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1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右下-地藏菩薩【530×750】

莫高窟154窟北壁:右下-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像立於蓮花上,頭戴帷帽,身著錦繡袈裟,衣飾華美,左手托寶珠,右手擎錫杖,從地藏身上散出六條彩雲,天花散落。 ​​​

1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右下-帷帽地藏菩薩【683×1013】

1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西(左)側-菩薩立像【歷史照片】《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卷1圖40【1009×2995】

14.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北壁左側-菩薩+南壁右側-毗沙門天王與觀音、天女【歷史照片】《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卷1圖40【2288×3281】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南壁側-毗沙門天王像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右上-金光明經變,右下-法華經變。右側上-毗沙門天王與觀音;下-毗沙門與天女【1519×2466】

在敦煌壁畫中,可以發現不少毗沙門天王像的單獨畫像及其相關的題記。據張廣達、榮新江先生初步統計,從中唐至西夏,在敦煌莫高窟的龕四披、甬道頂部和主室內,總共有40餘窟佛教史跡類畫中出現瞭“於闐瑞像”,“這些於闐瑞像有些見於玄奘《大唐西域記》和藏 文《於闐國授記》的記載,有些則提供給我們全新的於闐佛教傳說”。如在吐 蕃占領時期的莫高窟第154窟壁畫中,便繪出瞭一幅“毗沙門天王與恭禦陀天王女”的圖像(見圖中南壁下面一幅)。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和觀音;下-毗沙門和天女【歷史照片】《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卷1圖40【1064×3000】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616×1616】

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側-榜題毗沙門天王

毗沙門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即北方多聞天王。頭戴佛冠,手托寶塔,持戟挺立,腰佩寶劍懸刀,身著吐 蕃武士常穿的長身甲胄,足蹬戰靴,踏彩雲。

此天王在敦煌壁畫榜題中多稱其梵名“毗沙門”,據《大唐西域記》載,毗沙門天王為於闐國的護國神。於闐鄰近敦煌,其傳說和信 仰在敦煌多有反映。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敦煌研究院出品】《和光敦煌》系列

敦煌莫高窟第154窟的毗沙門天王尊像畫,繪制於中唐。畫中天王英姿颯爽,氣宇軒昂,外露神威,內蘊平和。其頭戴寶冠,手托寶塔,持戟挺立,腰佩刀劍,身著吐 蕃武士常穿的長身甲胄,足蹬戰靴,踏立彩雲。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敦煌研究院出品】《和光敦煌》系列

和光敦煌 | 毗沙門天王

風吹沙粒鳴,又見繁華景。掠影隨光現,和光動人心。浩氣生威容,慈意蘊胸中。劍戟戰無畏,武德利如鋒。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敦煌研究院出品】《和光敦煌》系列2

祥雲寶塔,往生護念。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敦煌研究院出品】《和光敦煌》系列3

持戟挺立,永勝定世。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敦煌研究院出品】《和光敦煌》系列4

甲胄戰靴,外惡不侵。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敦煌研究院出品】《和光敦煌》系列5

內善得生,一念凈心。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與觀音菩薩【766×1221】

上圖:

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上-毗沙門天王(左)與觀世音菩薩(右)

於闐國東西兩地的居民發生沖 突時,毗沙門天王和觀音菩薩現身調解:指定東主為王、西主為相,共同立 國。榜題兩個,一為草書“毗沙門天王”,另一不可辨讀。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下-毗沙門天王、恭禦陀天女【2438×3336 大圖】

上圖:

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下-毗沙門天王(左)與恭禦陀天女(右)

學者霍巍《從於闐到益州: 唐宋時期毗沙門天王圖像的流變》(2016年)談及莫高窟第154窟毗沙門天王與恭禦陀天王女壁畫:

“此圖中毗沙門天王正面站立,頭戴寶冠,雙肩有羊角狀的兩角裝飾物,一手執長矛,一手托塔,腰系長劍,全身披鎧甲,鎧甲的式樣與敦煌出土的版畫、絹畫中毗沙門天王的鎧甲樣式相仿,都是當胸和腹部有圓形的護甲”兩當甲”,下半身則為細密的長方形甲片重疊而成的魚鱗甲。天王的兩腿之間,升起地乳小像。在其身邊,站立著恭禦陀女,傳說於闐建國之後,恭禦陀女掌管五谷,以所在她的腳下繪出一堆谷物。”(第34頁)

文中又描述大英博物館藏五代晉開運四年(947)毗沙門天王紙版畫、大英博物館藏唐代兜跋毗沙門天像、P.T2224號紙本彩畫毗沙門天王、第154窟彩塑毗沙門天王像均為兩當甲,此俱誤,應為明光甲。

豆瓣網友眼罩,在偶見錄 第二中考據:

兩當甲實為裲檔甲。《釋名》: “ 裲檔,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楊泓《中國古代的甲胄(下)》(1976):“兩當鎧的特征,也正是‘一當胸,一當背’,在肩上用帶前後扣聯。”楊泓認為,此種甲制能在漢代兵制中找到溯源,“到瞭南北朝時期,兩當鎧逐漸成為軍 隊中的主要裝備,而且,被定為武官的主要服制。”(第27頁)

而武士裝胸甲左右兩面有大型圓護的,一般稱為明光鎧。《唐六典》甲制把明光鎧列為第一。楊泓說,“這種愷甲胸前、背後的大型金屬圓護,很象鏡子,在戰場上,圓護反照太陽光即發‘明光’,正如漢代鏡銘中的“ 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一樣。”(第69頁)。兩當甲盛行於南北朝。明光甲則自南北朝到隋唐逐漸興盛,隋唐毗沙門天王像模仿武士,一般都著明光甲。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下-毗沙門天王與恭禦陀天女【634×934】

左邊為毗沙門天王,為於闐國保護神。頭戴寶冠,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托塔。上身有披肩,肩上有一對牛角形裝飾,胸前為明光鎧甲,甲衣下有半圓形呈魚鱗狀的甲片重疊,腰系革帶,懸掛彎刀,下身長袍外覆有長方形的甲片,重重相疊如同魚鱗。天王的兩足之間,從雲朵間升出一人頭小像,學者考據應為於闐國神話中的“地乳神童”。

右邊為禦恭陀天女,手捧寶瓶,著菩薩裝。在於闐建立國傢之後,禦恭陀天女掌管莊稼,在她腳下繪畫一堆谷物,象征五谷豐登。

畫面上榜題隻有一個,為草書“毗沙門天王”,無天女名號。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西(右)側下-毗沙門天王與恭禦陀天女【1080×1449】

15.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右下-法華經變;右上-金光明經變。右側上下-毗沙門天王與觀音、天女。右為西龕側【1920×2466】

(▲提醒:上圖與以下諸圖,皆為高清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此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西壁龕

1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南壁右側;圖右為西壁龕【圖書翻拍】【1136×1102 大圖】

1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內-佛像;身後屏風畫;龕內頂團花紋【1920×3068】

1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內-佛像腿部衣裙【2509×1542 大圖】

16.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內-正(西)壁-屏風畫局部:雷公打連鼓,一人躲雨【1776×1853 大圖】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內頂-團花紋,佛像、身後屏風畫(上部)【1682×1471 大圖】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內頂-團花紋1【2770×1756 大圖】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內頂-團花紋2【2730×1923 大圖】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內-佛像、身後屏風畫【1454×2117 大圖】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外南(左)側,上角繪小坐佛【828×2444】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外南(左)上角-小坐佛【1849×2347 大圖】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外南(左)上角-裝飾花朵(+158窟花朵)【臨摹】出自《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圖266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壁龕外南(左)豎幅-小坐佛、屏風畫【419×1329】

17.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西龕外北(右)側-毗沙門天王塑像【801×1218】

上圖:

學者霍巍在《從於闐到益州:唐宋時期毗沙門天王圖像的流變》中介紹:

敦煌吐 蕃占領時期的第154窟內還有單獨彩塑的毗沙門天王像,此像為站像,兩手已殘,頭上無冠飾,身穿小直領長袍,上身披鎧甲,胸前的兩當甲內似還罩有一層半圓形的甲片,腰系帶,懸掛彎刀,下身甲衣上繪出長方形的甲片,重重相疊。天王兩腿之間有一臺座,上面原應塑有小像,但已完全殘損,僅餘下塑像的木樁,推測原來所塑小像應為地乳。

1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窟頂四坡-千佛圖中間的說法圖【1893×1809 大圖】

18.中唐-敦煌莫高窟154窟-窟頂四坡-千佛圖中間的說法圖-被用作《敦煌石窟藝術 莫高窟第一五四窟 附第二三一窟 中唐》(江蘇美術出版社)封面(局部)

19.《敦煌石窟藝術 莫高窟第一五四窟 附第二三一窟 中唐》(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4年) 封面

本文部分圖源與參考文獻:

圖書《敦煌石窟藝術 莫高窟第一五四窟 附第二三一窟 中唐》(江蘇美術出版社,1994年)【上圖即其封面】

《莫高窟第154窟〈報恩經·惡友品〉圖像分析及其繪本設計實踐》。作者:何婭婭,蘭州大學碩士論文

《從於闐到益州:唐宋時期毗沙門天王圖像的流變》。作者:霍巍。載於:《中國藏 學》2016年第1期(總第122期)

———————————————————————————————–

【提示:】本文包括許多高清大圖,點開圖片,可看大圖。有一些是超大圖,在圖片上點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每張圖皆已註明像素尺寸,如【1600×2300】)。

———————————————————————————————-

▼上兩篇,介紹瞭中唐的經典大型窟:

【神遊千年,大美敦煌】中唐-158窟-最盛大涅槃窟:臥佛等三世佛像、十方凈土、天人舉哀,雖死猶生【高清大圖500幅】

【神遊千年,大美敦煌】中唐-159窟西龕-彩塑;文殊普賢經變畫:隨行樂舞伎,動感十足【高清大圖】

▼“敦煌-唐朝各窟”的目錄索引:

【神遊千年,大美敦煌】唐朝各窟-目錄索引

▼更多精彩圖文:

與佛傢文化有關的圖文【目錄索引】(可鏈接到每一篇)

明清彩繪與版畫《釋氏源流應化事跡》:釋迦佛傳、歷代高僧傳記【目錄篇】

GIF 動態圖(19) 佛、菩薩、飛天,光彩耀動;嫦娥奔月、七夕相會,仙氣飄飄

▼中國古代繪畫精品的專欄:

————————————————————————————–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