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全系列】杜鵑花目—山茶科(二):山茶

杜鵑花目—山茶科(二):山茶

8.山茶屬

山茶屬(學名:Camellia),或稱茶屬,是山茶科的一大屬。品種約有280種。主要分佈中國的長江以南至雲南及越南一帶的地區,在東亞與東南亞地區也有分佈。其中的茶樹產茶葉,許多種也可以做觀賞植物。

屬名Camellia為紀念捷克旅行傢George
Joseph Camell(1667-1706)而命名。

(1)形態特征

灌木或喬木。葉多為革質,羽狀脈,有鋸齒,具柄,少數抱莖葉近無柄。花兩性,頂生或腋生,單花或2-3朵並生,有短柄;苞片2-6片,或更多;萼片5-6,分離或基部連生,有時更多,苞片與萼片有時逐漸轉變,組成苞被,從6片多至15片,脫落或宿存;花冠白色或紅色,有時黃色,基部多少連合;花瓣5-12片,栽培種常為重瓣,覆瓦狀排列;雄蕊多數,排成2-6輪,外輪花絲常於下半部連合成花絲管,並與花瓣基部合生;花藥縱裂,背部著生,有時為基部著生;子房上位,3-5室,花柱5-3條或5-3裂;每室有胚珠數個。果為蒴果,5-3爿自上部裂開,少數從下部裂開,果爿木質或栓質;中軸存在,或因2室不育而無中軸;種子圓球形或半圓形,種皮角質,胚乳豐富。

(2)地理分佈

約20組,共280種,分佈於東亞北回歸線兩側,我國有238種,以雲南、廣西、廣東及四川最多。餘產中南半島及日本。

(3)植物價值

本屬植物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茶樹茶葉是廣泛嗜好的飲料,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商品;種子含油量高,是食用油及工業用油的主要來源,少數種類供藥用,大多數種類具有觀賞價值。

(4)山茶

山茶(學名:Camellia
japonica),又名山茶花、日本山茶,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屬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等別名,在韓語中也被叫做冬柏花,在韓國海雲臺區冬柏島就是以茶花命名的,又被分為華東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①歷史

a.中國

茶花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隋唐時代已進入尋常百姓亭院,有唐詩“風載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今朝一朵墜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為證。

七世紀,茶花首先傳到日本,並開始向亞洲周邊國傢傳播。

宋代,栽培茶花開始風行。“門巷歡呼十裡寺,臘前風物已知春”描述的就是當時茶花盛開的情景。

十一世紀,山茶花已經出現在中國的瓷器和繪畫作品中。早期畫作中通常隻有單瓣紅色一種類型,然而在宋代的《四喜圖》中出現瞭單瓣白色山茶花。

十八世紀,茶花自日本傳至歐洲和美洲地區,成為世界名花。

b.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第一條山茶屬植物記錄與交於1826年到達悉尼的亞歷山大·麥克雷(Alexander
Macleay)的運送物有關,這些山茶被種植在瞭悉尼的伊麗莎白海灣洋房(Elizabeth Bay House)。

1838年,植物學傢、園藝學傢以及農學傢威廉·麥克阿瑟(William Macarthur)引入瞭6株山茶花。在接下來的數年中,他陸續引入瞭數百個變種,並將其種植於卡姆登公園莊園(Camden Park Estate)。當時,麥克阿瑟的苗圃很長時間以來是澳大利亞殖民地裝飾植物、果樹和攀緣植物的主要供應來源。

1845年,威廉·麥克阿瑟在一封寫給倫敦園丁康拉德·勞迪吉斯(Conrad Loddiges)的信中告知已收到山茶,並且提到:“我已經用主要來自'Anemoniflora'的種子培育瞭四五百株山茶幼苗”。由於這一品種沒有花藥,我用滇山茶和櫻花短柱茶的花粉對其進行授粉。盡管麥克阿瑟培養的幼苗產生的大部分品種已經遺失,但是包括'Aspasia Macarthur'(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些品種至今仍然興盛。

“山茶樹林(Camellia
Grove)”是悉尼的一個著名山茶苗圃,由Silas Sheather於1852年在租下的曾屬伊麗莎白農場(Elizabeth Farm)的巴拉馬打河畔的土地上建立。1877年Fuller's Sydney Handbook記錄瞭他所培育的59個山茶品種。山茶和其它來自Sheather苗圃的花被系成捆懸掛在吊在甲板上的長木板下,由汽船載往下遊的悉尼市場的花店。Silas Sheather培育瞭數種山茶花栽培品種,其中最有名的(如今仍然進行商業種植的)是C. japonica'Prince Frederick William'與C.
japonica'Harriet Beecher Sheather'後者是Sheather用他女兒的名字所命名。Sheather苗圃的周邊地區最終發展成市郊並為瞭紀念“山茶樹林”而被命名為Camellia。

截至1883年,澳大利亞當時的兩位傑出園丁Shepherd與Company記錄瞭160個山茶花品種。

作為一名學者、語言學傢、園林設計師和山茶專傢的Eben Gowrie副教授於20世紀上半葉重新掀起瞭全世界范圍的山茶花屬植物熱潮。坐落於澳大利亞悉尼的E.G. Waterhouse國傢山茶花園以他的名字命名。

c.歐洲

根據美國農業部門的Frederick
Meyer博士於1959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Campobello(葡萄牙)山茶”是已知的在歐洲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樣本——這些山茶樹種植於1550年左右,約有460年的樹齡。然而,據說山茶是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主任醫師恩格爾貝特·肯普弗於1692年首先帶到西方的,他從亞洲帶回瞭超過30個品種的詳細描述。山茶在東方栽培瞭數千年後於18世紀被引入瞭歐洲。英格蘭艾塞克斯郡的Robert James被認為是於1739年首先將第一株活山茶帶回英格蘭的人。卡爾·彼得·通貝裡從出島歸來時,他去倫敦進行瞭一次短期旅行並結識瞭約瑟夫·班克斯。通貝裡向邱園捐贈瞭4株山茶花樣本,其中之一被認為於1780年送至德國德累斯頓附近皮爾尼茨宮的植物園中,目前株高8.9米,直徑11厘米。

歐洲最古老的山茶樹分佈於Campobello(葡萄牙)、卡塞塔(意大利)、皮爾尼茨(德國),大約種植於16世紀末。

②生長習性

山茶原產中國。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怕高溫,忌烈日。山茶的生長適溫為18-25℃,3-9月為13-18℃,9月至翌年3月為10-13℃。當溫度在12℃以上開始萌芽,30℃以上則停止生長,始花溫度為2℃,適宜花朵開放的溫度在10-20℃。山茶的耐寒品種能短時間耐-10℃,一般品種-3–4℃。夏季溫度超過35℃,就會出現葉片灼傷現象。山茶適宜水分充足、空氣濕潤環境,忌幹燥。高溫幹旱的夏秋季,應及時澆水或噴水,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好。梅雨季註意排水,以免引起根部受澇腐爛。

山茶屬半陰性植物,宜於散射光下生長,怕直射光暴曬,幼苗需遮蔭。但長期過陰對山茶生長不利,葉片薄、開花少,影響觀賞價值。成年植株需較多光照,才能利於花芽的形成和開花。

露地栽培,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水性好,酸堿度出5-6最為適宜,堿性土壤不適宜茶花生長。盆栽土用肥沃疏松、微酸性的壤土或腐葉土。

主要分佈在中國浙江、江西、四川、重慶及山東,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佈。四川、臺灣、山東、江西等地有野生種,中國各地廣泛栽培。

③主要價值

a.觀賞

山茶為中國的傳統園林花木,據資料記載,雲南省昆明市近郊太華寺院內,有山茶老樹一株,相傳為明朝初年建文帝手植。昆明東郊茶花寺,有紅山茶一株,為宋朝遺物,高達20米,每當花季,紅英覆樹,花人如株,狀如牡丹。山茶樹冠多姿,葉色翠綠,花大艷麗,枝葉繁茂,四季長青,開花於冬末春初萬花凋謝之時,尤為難得。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寫下瞭贊美山茶的詩句。郭沫若先生曾用“茶花一樹早桃紅,白朵彤雲嘯傲中”的詩句贊美山茶盛開的景況。

山茶耐蔭,江南地區配置於疏林邊緣,生長最好;假山旁植可構成山石小景;亭臺附近散點三五株,格外雅致;若辟以山茶園,花時艷麗如錦;庭院中可於院墻一角,散植幾株,自然瀟灑;如選杜鵑、玉蘭相配置,則花時,紅白相間,爭奇鬥艷;森林公園也可於林緣路旁散植或群悄一些性健品種,花時可為山林生色不少。北方宜盆栽觀賞,置於門廳入口,會議室、公共場所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植於傢庭的陽臺、窗前,顯春意盎然。

b.藥用

山茶花在藥用價值上亦高,有收斂、止血、涼血、調胃、理氣、散瘀、消腫等療效。在采花加工時,應註意在春分至谷雨季節含苞待放時采摘,曬幹或烘幹,在幹燥過程中,要少翻動,以免破碎散瓣,幹後用紙包封嚴,置幹燥通風處備用,以防受潮、發黴和生蟲。山茶幹花以幹燥、色紅、不黴、花蕾長大尚在含苞狀態者為佳,至於葉、根可全年采用,子成熟後采摘。

c.食用

山茶是美的象征,鮮麗的山茶是山茶樹的精華。去掉雌雄蕊的山茶瓣無毒,花瓣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脂肪、淀粉和各種微量的礦物質等營養物質,還含有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質。

通常把山茶瓣撿洗幹凈後,按花色配制各色“沙拉點心”,或用山茶瓣與鮮嫩子雞或瘦肉片,烹調成美味佳肴。用白山茶、紅山茶瓣拖油或拖面油煎後糝糖可食用,與米(面)可制成茶花餅等。食和深紅色的山茶,還可以健胃,具治療痢疾的奇效。食用鮮花,正成為當今世人熱衷向往的一種現代飲食文化的新潮流。

d.蜜源

中國分佈的大量白花油茶、紅花油茶和各種山茶,花期分別為9月-11月、10月至翌年4月,是冬季、春季主要的蜜源植物,而且具有花期長、蜜質香甜的特點。油茶花粉粒近球形,直徑38.1微米×45.6微米,具在孔溝。花蜜豐富,常年中國蜂每群可采茶花蜜5-10kg。山茶蜜琥珀色,濃稠,味芳香,為優質蜜。但因油茶蜜中含有聚糖,在天氣幹旱又缺乏輔助蜜源時,會引起蜜蜂自身的中毒,使群勢下降,意大利蜂更嚴重,中國蜂適應性要強一些。

e.油料

山茶不但是重要的觀賞花木,而且是重要的油料植物。它們的種子,幾乎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油,俗稱茶子油,尤其以江西、湖南一帶的白花油茶和雲南騰沖所產的紅花油茶最為著名,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山茶具有優質、高產、壽命長的特點,是山區寶貴的“鐵桿莊稼”。以騰沖紅花油茶為例,每株單產的最高產油率達30kg,產凈子100kg左右,該縣最高的年產量(產子)達750000kg。茶油為半透明,茶褐色,半幹性,富含亞油酸,主要供食用,特別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上等的茶油冬季會凝成乳白色的粒晶。榨油後的油枯,可作洗滌、肥料和殺蟲用。果殼富含單寧,可提取栲膠,也可提取皂素制堿。

④植物文化

山茶被稱為勝利花,還有另一傳說:明末代皇帝崇禎手下的總兵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縊死煤山。吳三桂投降清軍,並引進清軍,鎮壓農民起義軍,充當先鋒,殺死明桂王,清封他為平西王,守雲南。吳三桂在雲南,橫行霸道,在五華山建宮殿,造阿香園,傳旨雲南各地獻奇花異草。陸涼縣境內普濟寺有一株茶花,高二丈餘,花呈九蕊十八瓣,濃香四溢,為天下珍品,陸涼縣令見到旨諭,使到普濟寺,迫令寺旁居民挖茶樹。村民不服,直到天黑。無人動手下鍬。這天夜裡,村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見一位美麗姑娘走來,手裡拿著一枝盛開的茶花,對老人說:“村民愛我,培育我,我的花隻向鄉親們開放,吳三桂別想看到我一眼。你們留我留不住,執意抗命會使百姓吃苦。還是讓那縣令送我去吧,我自有辦法對付他們,定能勝利歸來。”老人伸手去握姑娘的手,一驚醒來,原來是一個夢。

第二天老人將夢情告訴村民,大傢認為是茶花仙子托夢,就照她的意見辦吧。縣令親自押送村民將茶樹送到吳三桂的阿香園,誰知茶樹剛放下,便聽“嘩”的一聲,茶樹葉子全部脫光。吳三桂大怒,責怪縣令一路保護不周。謀臣進言:“一路日曬,常有此情況,栽下去仍然可活的。”到瞭春天,茶樹長瞭一身葉,就是不開花。吳三桂向茶樹抽瞭一鞭,留下一道傷痕。第二年春天,吳三桂帶眾姬妾,到阿香園賞花,見茶花隻有幾朵瘦小的花,吳三桂憤憤地說:“這是什麼舉世名花。”舉鞭又抽去,茶樹幹上留下第二道傷痕。第三個春天,吳三桂見園中一片凋零,什麼花也不開,茶樹上蹲著一隻烏鴉,向他直叫。吳三桂怒火直冒,揮鞭又向茶樹抽去,第二道傷痕上滲出鮮血。吳三桂下令把花匠抓起來辦罪。茶花仙子為搭救花匠,不顧自已傷痛,來到吳三桂夢中唱道:三桂三桂,休得沉醉;不怨花王,怨你昏憒。我本民女,不求富貴,隻想回鄉,度我窮歲。吳三桂舉起寶劍,向茶花仙子砍去。“咔嚓”一聲,寶劍劈在九龍椅上,砍下一顆血淋淋的龍頭。茶花仙子冷笑一聲,又唱道:靈魂賤卑,聲名很臭。賣主求榮,狐群狗類。枉築宮苑,血染王位。天怒人怨,必降禍祟。吳三桂聽罷,嚇得一身冷汗,便找來一個圓夢的謀臣,詢問吉兇。謀臣說:“古人有言,福為禍所依,禍為福所伏。茶樹賤種,入宮為禍,出宮為福。不如貶回原籍,脫禍為福。”吳三桂認為有理,便把茶樹送回陸涼。

茶樹回鄉,村裡男女老少都出來迎接。大傢摸著樹幹鞭痕,悲喜交集,流下瞭激動的眼淚。這夜,村民們做瞭一個大傢相同的夢:茶花仙子對大傢說:“與敵人作鬥爭,要耐心、要韌桂,我雖傷痕累累,但我終於回來瞭,我是勝利者。”從此,在雲南都稱山茶為勝利花,山茶開,總是顯示瞭人們戰鬥勝利的喜悅。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