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的骨解剖(1)

前言:膝關節處的脛股骨關節不像髖關節處有著深凹槽,從骨密合度的觀點來看,膝關節的結構是不穩定的,因此膝關節需要很多的強壯韌帶和肌肉來協助維持其穩定性。

人體中結構最復雜的骨性-膝關節,是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髕骨共同組成。

1.髕骨(patella)或稱為“膝蓋骨”,為小型的盤狀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位於股骨下端前面和股四頭肌腱內深處,上寬下尖,前面粗糙,後面是光滑的關節面,與股骨髕面相關節,髕骨可在體表觸摸到。

股骨外側較陡峭的關節小面與髕骨的表面結合,髕骨的解剖構造是符合正常的功能需求,正常來說會協助以及防止髕骨往外半脫位(脫臼),髕骨後方鋸齒狀的凸面與股骨髁間溝的凹面是很緊密的結合。

因為髕骨位於股四頭肌腱深處中,股四頭肌強勁的收縮是會自然的將髕骨往外拉,所以其活動度大且有異常滑動及半脫位的危險性,而外側髁間溝較平坦的人,其髕股關節較容易發生外側半脫位。

在正常動作中,當膝關節屈曲時髕骨往遠端滑動,膝關節伸直時髕骨往近端滑動。當髕骨往近端或遠端滑動時,仍必須維持在其位於股骨髁間溝內的穩定。

2·脛骨(tibia)位於小腿內側,是較粗大的長骨,分一體兩端。由股骨遠側端向左右膨大,並前後呈弓曲狀,粗糙隆突,形成的內外側髁,在體表可以摸到;上面各有上關節面,與股骨髁相關節。兩側髁前面、下面、後面均為光滑關節面,形成髕骨面,與髕骨相接。

兩上關節面之間的粗糙小隆起稱髁間隆起。外側髁後下方有腓關節面與腓骨頭相關節;上端前面的隆起稱脛骨粗隆(為髕韌帶附著處)。

脛骨體呈三棱形,較銳的前緣和內側面直接位於皮下,外側緣有小腿骨間膜附著稱骨間緣。

後面上份有斜向下內的比目魚肌線。體上、中1/3 交界處附近,有向上開口的滋養孔。

下端稍膨大。其內下有突起稱內踝,下端下面和內踝外側面有關節面與距骨滑車相關節。下端的外側面有腓切跡與腓骨相接。內踝可在體表們到。

3.腓骨是一根長型細瘦的骨頭,沿著脛骨的骨幹外側走。腓骨上端為腓骨頭,其內測上方有腓骨頭關節面,它與脛骨的腓關節面相關節,此處為堅固的近端脛腓關節。

腓骨頭外側韌帶及股二頭肌的遠端附著處。腓骨體細長,有骨間緣在內側,與脛骨的骨間緣相對。

髕骨在膝關節的運動學上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髕骨的活動度及穩定度:

(1)傳遞股四頭肌跨越過膝關節的力量;

(2)增強股四頭肌杠桿效應(內在力臂);

(3)協助維持膝關節的穩定,保護膝關節,並在膝關節伸直過程中起滑車作用。

股骨髕面與髕骨關節面構成滑車狀關節,因此,膝關節關節腔可分為三部分:

a·股骨內外側髁與內外側半月板上面之間;

b·內外側半月板下面與脛骨內外側髁之間;

c·股骨髕面與髕骨關節面之間。

膝關節軟組織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要對其充分瞭解,才能將其轉化為治療和復健的方法。因為膝關節處於下肢中間的位置,最常見的日常動作,如坐姿改變成站姿,同時也需要髖關節與踝關節一起作用,這些運動學上的互相依賴現象和復健提供瞭治療方式。

文章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整復康】。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