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鵝鵝》原著故事“陽羨書生”及解讀

《中國奇譚》第二集《鵝鵝鵝》有一個原著故事,來自大約1500年前,這個故事叫做“陽羨書生”,是《續齊諧記》中的一篇,作者吳均,他是南北朝時期的梁朝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傢。

吳均這個名字你或許陌生,但他的《與朱元思書》應該很多人知道,

這篇文章收入瞭初中語文課本——

這樣的句子實在是絕美。

那麼吳均到底何許人也?

《梁書·吳均傳》裡寫他“文體清拔,有古氣”,這是個很高的評價瞭,吳均在當時文壇富有盛名,有很多人仿效他的筆法,因而稱為“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是書信,文體是駢文,其實吳均的詩也寫得不錯,摘兩句給大傢讀讀:

但是可惜的是,南北朝離今天頗有些久遠,再加上戰亂頻繁,因而吳均的作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比如他的志怪小說集《續齊諧記》,今隻存17個小故事,總共就4000字左右的篇幅,“陽羨書生”就是其中一個故事。原本這本書裡應該有更多的故事,隻是我們今天看不到瞭。

什麼是“齊諧”?戰國時代的《莊子》,開篇部分就提到瞭“齊諧”——

所以莊子之前,就有《齊諧》這本書,它是專門記錄各種奇奇怪怪的神話傳說的書,隻是這本書早就看不到瞭。

後來,南北朝時期的宋朝有人補寫瞭一本《齊諧記》,但是好像也失傳瞭,接著吳均就寫瞭一本《續齊諧記》,到今天留下瞭17個志怪故事,是很珍貴的。

(為什麼一本書名我要囉嗦這麼多?因為讀書要釋疑,要窮究,如果書名都看不懂,那就埋下瞭一個理解的障礙,會讓我們很不舒服。)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陽羨書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這就是《鵝鵝鵝》的原著故事“陽羨書生”。

我這裡加一句“多餘的話”:中國古典文學的庫藏特別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你文言文掌握得比較好,就基本上能沒有障礙地讀到很多有意思的書,比現在很多網絡上的東西有意思多瞭。

讀“陽羨書生”這個故事,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許彥說的那個字:“善”。

“善”是什麼意思?“善”就是 OK 啊!許彥總共說瞭四個“善”。

許彥真是個特別好說話的人啊!又是個守口如瓶的人!

其實這樣的人是做大事的。許彥在歷史上真有其人,歷史上記載,“彥少孤貧,好讀書”,所以許彥年輕時候是一個窮書生,但他後來做瞭大官,成瞭公卿將相。許彥還對《易經》有深入研究,是一個易學傢。

我不知道,許彥有此成就,是不是就跟他年輕時的此番奇遇有關呢?

對比《陽羨書生》和《鵝鵝鵝》,有很多共同處,也有幾處不同。

共同點主要包括:

不同點在於:

明白瞭《陽羨書生》和《鵝鵝鵝》的異同之處,我們更能體會《鵝鵝鵝》導演的用意。如果說《陽羨書生》是一個志怪傳奇,那麼《鵝鵝鵝》更像一個愛情神話。

《陽羨書生》裡,我感受到瞭這個故事的趣和怪。而《鵝鵝鵝》中,我感受到瞭這個故事的怪和情。

《陽羨書生》的結尾,是許彥升官發財,人生向上。而《鵝鵝鵝》的結尾,是貨郎悵然若失,滿盤皆輸。

哪個版本的故事更加真實,哪個版本的故事更能打動你?

我並不知道,你的心中的答案。

我隻知道,欲望和人心,得到和失去,在這兩個故事裡都說盡瞭。

參考文獻:

1. 餘冠英《漢魏六朝詩選》,中華書局。

2.《拾遺記(外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