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贏傢范蠡的傳奇故事

“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這個當代人夢寐以求的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范蠡就已經做到,縱橫中華五千年歷史,范蠡可能是唯一一個政界、商界、情感界都獲得豐收的人,美人在懷,泛舟太湖,畫面太美。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攻打越國,然而在檇李(浙江嘉興)之戰中大敗,被擊中腳趾,因傷勢過重,不久死去。吳王闔閭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記·越王勾踐世傢》)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吳國日夜演練士兵,準備向越國報仇,打算先發制人,再來個檇李大捷。南陽人范蠡力諫: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勾踐不聽范蠡勸諫,執意出兵。范蠡預料此戰兇多吉少。

果然,越國遭遇會稽山大敗。范蠡勸勾踐答應吳國的任何條件以求保全性命,“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而吳王沒有聽伍子胥“今不滅越,後必悔之”的進言,罷兵而歸。

按照吳越雙方議和的條件,越國戰敗過瞭兩年,越王勾踐將要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奴仆,他想帶文種。范蠡願隨勾踐同行,說:“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且具有敢於擔當的高貴品格。吳王夫差想勸范蠡離開勾踐,到吳國幫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動搖,很坦然說道:“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令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

這是范蠡導演、勾踐出演的一出荒誕劇,演出成功對勾踐的前途起瞭至關重要的變化。經過此事,吳王被深深地感動,對勾踐動瞭惻隱之心。而在政治當中,摻入瞭個人私情,註定夫差的結果是悲慘的。

戰爭之後,越國幾乎跌到谷底,且其在復興之時,要慎之又慎,切不能讓吳國有所察覺。范蠡建議勾踐勸農桑,務積谷,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調內部關系,內親群臣,下義百姓。有人生病,勾踐親自去慰問。有人去世,就親自去辦喪事。對傢裡有變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

為瞭提高軍事力量,范蠡重建國都城。在建城的過程中,范蠡建瞭兩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而大城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築城墻。這樣就迷惑瞭夫差。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組織瞭敢死隊,以最高金額獎勵。為瞭進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給他最喜好的東西,以討夫差的歡心。還向夫差進獻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公元前476年,伐吳的條件終於成熟瞭,此時夫差傾全國之力,北上中原爭霸,使國力嚴重消耗,後方空虛,唯獨老弱與太子留守。越國經過近20年的精心準備,國力強大,范蠡建議勾踐立即興兵伐吳。公元前473年,吳軍全線崩潰,吳王夫差逃到姑蘇臺上固守,同時派出使者向勾踐乞和,祈望勾踐也能像20年前自己對他那樣寬容,允許保留吳國社稷,而自己也會像當年的勾踐一樣倒過來為之服役。勾踐動搖瞭,這時范蠡站出來,陳述利弊,平復瞭勾踐動搖的心態。夫差自殺的時候,想念起伍子胥,認為自己愧對伍子胥,以至於造成如今的結果,遂蒙面自殺。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隱忍的不止是越王勾踐,還有范蠡。

激流勇退,三散傢財

滅吳後,范蠡向勾踐提出瞭自己隱退的想法。勾踐極力挽留,並威脅他說,如果堅持要走的話,就會殺掉范蠡及其妻子。但范蠡並不動搖,決然地走瞭。

范蠡還告誡文種要知退,說:“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然而文種不聽。果然,後來勾踐賜文種一劍:“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范蠡曾三次將財寶丟棄或者送給別人,稱之為“三散三聚”,那麼到底是哪三散?

范蠡幫助勾踐復國滅吳之後辭書一封,放棄高官厚祿,隻裝少量珠寶,乘舟遠行,一去不返,這是第一次散傢財。

范蠡辭去上將軍後,到瞭齊國,更名改姓,耕於海畔,沒有幾年就積產數十萬。齊國人仰慕他的賢能,請他做宰相。范蠡感嘆道:“居傢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佈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就歸還宰相印,將傢財分給鄉鄰,再次隱去,這是第二次散傢財。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為貿易的要道,可以據此致富。於是,他自稱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據時機進行物品貿易,時間不長,就累積萬萬。後來,范蠡次子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范蠡說:“殺人償命,該是如此,但我的兒子不該死於大庭廣眾之下。”於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視,並帶上一牛車的黃金。可是長子堅持要替少子去,並以自殺相威脅。沒辦法,范蠡隻好同意。過瞭一段時間,長子帶著次子的死訊回到傢。傢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獨笑說:“我早就知道次子會被殺,不是長子不愛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從小與我在一起,知道為生的艱難,不忍舍棄錢財。而少子生在傢道富裕之時,不知財富來之不易,很易棄財。我先前決定派少子去,就是因為他能舍棄錢財,而長子不能。次子被殺是情理中的事,無足悲哀。”這是第三次散傢財。

經商獲得巨額財富,又全部散盡,然後又很快賺進一大筆錢,這樣的商人歷史上可能是獨一個,經商賺錢對范蠡來說如同打遊戲一般簡單,so easy。賺瞭錢再散盡也並非范蠡喜歡做慈善,而是因為范蠡不僅是出色的政治傢、商人,還是老道學說的信奉者,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有盛衰、泰終必否,他對這一套深信不疑,所以每當達到盛點的時候就會自己放棄一些東西來保護自己。想想范蠡之後若幹政治傢、軍事傢、商人成名之後毀於一旦者如商鞅、吳起、樂毅、白起、呂不韋、韓信、霍光等數不盡數,便更能體會到范蠡之不易,初唐功臣李靖和范蠡一樣功名極盛時退隱,終得安享晚年。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作為古今聞名的商人,范蠡有自己的一套銷售理論:貴出賤取。貴出如糞土,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三八價格,農末俱利。范蠡以為“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經營糧食商品;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去發展農業生產。商人與農民同時受害,就會影響國傢的財政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政府把糧食價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間,這樣農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時獲利。

積著理論。“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要合理地貯存商品,加速資金周轉,保證貨物質量。

薄利多銷。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思想中經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

不偷不搶,光明正大地賺錢做生意,同時又照顧國計民生,心懷天下,是古代的商人,今天的企業傢們的榜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

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裡面記載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認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

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可能是古人的YY,也可能是真的,已無法考證,我們姑且就相信是真事吧。

范蠡是男人們的偶像,事業成功,傢庭幸福,身體健康,是真正的人生贏傢,小說中自帶光環的男主角,遊戲中的人民幣玩傢,無愧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註:本文有參考孫立群先生的《解讀商聖范蠡》

我是李明Bright,一傢互聯網公司產品負責人,有11年產品+運營經驗,打造的產品服務用戶超4000萬,操盤收入從0到億級,日常分享產品運營|團隊管理|職場成長經驗,歡迎關註。公眾號:李明Bright

赞(0)